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305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

单元

第5单元面积

单元教学

内容

1.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

单元教学

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建立l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概念;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具体的操作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3.能熟练地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学习几何知识的乐趣。

单元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加深学生对面积的意义和单位的理解;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

准备

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一幅画。

师:

这有一幅画,要给它加上框,是求它的什么?

(周长)再给它配上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

那又是求它的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师: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讲台、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指一指)

师:

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亲身体验感知)

(2)师:

观察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教师明确: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面的面积。

(3)提问:

你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帮助学生整体感知。

师小结: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

(4)完成教材第6]页例1“做一做”。

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感知面积大小的过程。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课件出示:

若干个封闭图形和若干个半封闭图形一

(l)图中哪些是封闭图形?

(2)封闭图形的面积在哪?

指一指。

(3)归纳小结。

师小结:

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

3.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饫方形图片。

(l)提问:

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两个长方形学具,思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面积大一些?

为什么?

(2)分组活动:

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学具

(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操作要求:

①每组任选一种图形,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或阅读教材寻求帮助。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汇报:

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

果也不相同。

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但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师小结: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正方形的面积作单位最合适。

(4)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数一数,然后将答案填在教材上,全班反馈时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拿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

揭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明确:

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揭示: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通过投影,利用尺子用手比划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

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师: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方块去度量教室地面,你认为合适吗?

所以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更大些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的学具),请你猜猜,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指名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同桌交流。

学生交流后,进行全班反馈,对于估得较准的学生,可以闾问他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笫3题。

先在教室地面上围出一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指名学生站到正方形中,试试l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多少名学生。

可以分批次,让学生上来感知1平方米有多大。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4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测量扑克牌、课桌面、教室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知道了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还认识了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五、作业

优化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单位: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课题

练习十四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意义和单位的理解。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等多种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

加深学生对面积的意义和单位的理解。

教学

准备

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练习十四)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引导学生比较图形的一周与它们的面积之间的不同。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

图形的一周表示的是线的长短,面积表示的是面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投影出示本题,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三个省(直辖市)面积的大小。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l)投影出示本题。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

哪个面积最小?

(3)汇报交流。

反馈后,教师明确:

因为1个口代表1平方厘米,所以有几个口就有多少平方厘米。

4.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8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交流时,着重让学生体会用割补法把不完整的正方形割补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数学思想。

5.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填写完成后引导学生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针对易错题

展开辨析,探讨解题思路。

(3)思考: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有什么不同?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

长度单位用于测量线的长短,表示的是线;面积单位用于测量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表示的是面。

6.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6题。

(l)投影出示本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师提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3)算一算:

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周长各是多少?

(4)集体反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7.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7题。

(l)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画几个周长都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比较它们的面积。

(2)提问:

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追问:

周长是8、12、16、20、24……这样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它们的长和宽或边长分别是多少?

(3)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画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优化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二课时练习十四

长度单位用于测量线的长短,表示的是线;

面积单位用于测量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表示的是面。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面积。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一、谈话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了计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A4纸)师:

这张纸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数方格。

(1)师:

(课件出示)这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1平方厘米)

师:

拿两个这样的正方形,看看拼成的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2)动手摆一摆:

用你们手中边长是l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出示课件):

①每个图形每排摆几个,共摆几排?

②一共用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③摆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同桌讨论,学生反馈,教师适时给予表扬。

要求学生把刚才拼摆的结果填在教材第66页的表格里。

学生填完后,教师课件演示填表(先填面积,再填长和宽)。

(3)师:

观察、分析表格,引导学生交流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存在着什么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引导学生交流后,师明确: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量一量,再计算。

(1)让学生先分剐测量出教材第66页例4第(3)题中两个图形的长和宽,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2)探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展示交流后,教师提问:

观察第2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长和宽都相等)

追问:

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就是正方形,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不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根据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和边的名称,你认为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生讨论后回答,师明确:

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67页第一个“做一做”。

(1)指名学生上台测量出上课伊始出示的A4纸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交流明确:

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