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293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docx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03071103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考情解读

学案引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新课标卷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易错的成语和虚词的用法。

从命题形式上看,近两年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包括四选一、六选三),具体命题形式有两种:

一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二是辨析近义虚词的选择填空题。

从考查点来看,成语和虚词也主要考查“理解”这一考点。

成语方面,除了考查理解成语的意义之外,还要考查适用对象、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习惯、语法习惯等。

而虚词方面,主要考查固定搭配,此外还有结合语境分析分句间的关系。

对成语的考查,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需要认真审清题干要求,分辨清楚是选择使用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对于一些成语使用的特殊方面要格外注意,如适用对象、色彩和语法习惯等。

掌握了成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后,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排除,只要认真细心,此类试题的难度不会很大。

如果出现较为生僻的成语,一是回忆是否在哪里见过,二是看看能否进行迁移。

而近义成语辨析,则要注意这一组成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此外就是根据语境进行排除。

虚词则要注意一些常见固定搭配,并且能够从语境进行分析,准确辨识分句关系,根据选项内容进行选择排除。

解构真题 引领规范

类型一 熟语(成语)

[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今年延用了去年六选三的考查形式,要求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①重整旗鼓:

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例句中比赛没有失败,所以不合语境。

②意味深长: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正确。

③层出不穷:

意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正确。

④守正不阿:

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使用时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来表达赵老师的坚守,所以此处错解词义,属于望文生义。

⑤踌躇满志:

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而语境是说“对未来”,所以对象误用。

⑥万无一失:

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使用正确。

3.细致辨别 做出答案

B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答案一:

C

今年高考在成语考查方面题干要求有所变化,要求选择“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但有些考生可能会形成思维定式,然后选择正确的一项。

答案二:

A

误认为第④句中的“守正不阿”运用正确,所以排除了B、D。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题思路

1.首先要明确成语的含义。

2.其次要理解所给句子的语境。

3.最后辨析语境,看成语与句子的大意是否相符。

核心要点

成语辨析八大角度

1.把握关键字词忌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2.注意适用对象忌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指向性有意弄错。

3.关注感情色彩忌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

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而含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与批判的情感态度;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性色彩的成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清褒贬,否则就容易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4.注意用语得体忌谦敬错位

由于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某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

如果分辨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5.注意准确简洁忌重复累赘

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语意进行比照,否则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义重复的错误。

6.注意词语程度忌轻重不分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既不能违背语境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7.注意辨别差异忌词义混淆

有些成语彼此相似,在使用中极易混淆,如果辨析不精细,就会导致错用。

对于此类词语,需要把握各自词义的重点,用心辨析两词相异语素的含义,进而弄清两词的区别,才能避免误用。

8.注意语法功能忌搭配不当

误用成语还可能因为没有注意其语法功能,因为成语在与相关词语搭配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能否带宾语,能否充当某个成分,应该与哪类词语搭配等等。

如果使用时不顾其搭配规则,就容易造成不合语法、搭配不当的错误。

类型二 虚词

[2016·全国卷Ⅱ]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

一旦

/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甚至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虽然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虚词的使用。

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本语段以美国为例介绍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①处引出后面情况发生的必要条件,应填写“只要”;②处所在分句阐述的是后果,不需要关联词语;③处引出更进一步的后果,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④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⑤处和⑥处构成转折关系。

据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3.细致辨别 做出答案

D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答案一:

B

该选项的各个词语填到各空中,给人感觉是非常顺畅的,但实际上如果从整体上来看,前后分句则会脱节,因此说,在解答此类试题的时候需要从整体出发。

答案二:

C

选择这个选项,主要的问题就是只关注到了某两个空,而忽略了整体,以致误选。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答题思路

1.把握语段大意,找寻语段中心。

2.分析语段结构,理清句间关系(总分,并列、因果、递进、条件等)。

3.根据句意和虚词的语法功能,从局部切入,选择正确虚词。

4.代入正确答案,进行验证。

核心要点

辨析和使用虚词的方法:

“五看”判正误

1.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2.看搭配情况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3.看语气辨析

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

4.看表达关系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典型例题中的⑤、⑥处是(转折关系),就需要填表示转折的词语。

5.看位置辨析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等。

强化训练 提能增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影响他国经济发展,导致“双输”局面。

②随着“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发射、贵州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③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④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阂,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

⑥尽管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仍在向前发展,但“一体化”势头明显受阻,东亚各种组织机制叠床架屋却缺少主导和方向,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也毫无进展。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答案 D

解析 ①以邻为壑:

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使用正确。

②泾渭分明:

是非分明、界限分明。

不合语境。

③柳暗花明: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

使用正确。

④歧路亡羊:

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此处不合语境。

⑤步步为营:

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

不合语境。

⑥叠床架屋:

比喻重复累赘。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个人的最终结局而言,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在慷慨激昂中绽放自我光芒,留下生命的灿烂。

②想要收获漂亮的语文成绩,就要和语文长相厮守,不离不弃。

常学不懈,必定功不唐捐。

③一块20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成为全市的重大项目建设主战场,38亿元的项目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④研究者认为,这部著作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⑤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标本兼治,从源头预防腐败,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⑥在热烈的掌声中,为期一星期的漫长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

作为主办方,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⑤⑥

答案 C

解析 ①飞蛾扑火:

比喻自取灭亡,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②功不唐捐:

表示功夫不会白白的抛弃。

唐,徒然,白白的;捐,舍弃。

使用正确。

③方寸之地:

指人心,后来用来指人心胸狭隘。

此处望文生义。

④金针度人:

比喻将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使用正确。

⑤标本兼治:

原是中医学术语,指医者在治疗时采取治标兼治本的手段。

现比喻查处问题和防止问题发生,两方面的工作同时进行,既要解决问题的表象,又要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

使用正确。

⑥打退堂鼓:

古代官吏退堂时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