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265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4.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2.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

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第三单元母亲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长江之歌》

(1)简介《长江之歌》。

(2)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请随着音乐用手划出旋律线。

(3)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4)复听,体会合唱与独唱的不同。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欣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交流知道的有关黄河的情况。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简介《黄河船夫曲》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听赏歌曲录音。

(2)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3)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4)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1.导人:

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

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3.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听赏《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资料。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

(4)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5.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动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第四单元学戏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

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

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

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

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

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

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

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

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

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

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

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

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第五单元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