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知识梳理按教科书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知识梳理按教科书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知识梳理按教科书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
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
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是: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
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
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2、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
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叉开的大小,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8、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
9、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
10、对顶角相等。
11、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3、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14、锐角小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15、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1小时,
16、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
;
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
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
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
已知:
A×
B=215,则A×
B×
2=(
)。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
即215×
2=430,所以A×
2=(430)。
例如2:
2×
A×
B=200,则A×
B=(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
即200÷
2=100,所以A×
B=(100)。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
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510)。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则积就扩大m×
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则积就缩小m×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如果m>n则积扩大(m÷
n)倍。
如果m<n则积缩小(n÷
m)倍。
6、速度×
时间=路程
路程÷
时间=速度
速度=时间
单价×
数量=总价
总价÷
数量=单价
单价=数量
第四单元
平行与相交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7、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
直到所得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几。
③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则商就除以(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
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
1、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 ×
时间= 路程
路程 ÷
速度= 时间
时间= 速度
2、相遇问题要分析题意,试着画画线段图,真正弄清楚是不是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相对(同向)而行、最后相遇(相距),再确定计算方法;
相向而行一个要先求速度和,再求路程和;
同向而行:
一个要先求速度差,再求路程差。
第七单元
混合运算
明白运算顺序再计算,完成后检查重算一遍。
1、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单价 ×
数量=总价
总价 ÷
数量=单价
单价=数量
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植树问题三种情况:
间隔数=总长÷
间隔长度
两端都栽:
间隔数+1=棵数
一端不栽:
间隔数=棵数
两端都不栽:
间隔数-1=棵数
第八单元
统计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梳理
四年级下册
一、数的认识(第一单元计算器的认识;
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数的运算(1、第三单元运算律;
2、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
三、式与方程(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
1、第四单认识多边形;
2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第八单元条平均数
消费知多少及智慧广场
第一单元计算器
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
+、-、×
、÷
键是运算符号键。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就是把字母当作已知数来参与计算。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面积公式。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的特性: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
b=b×
a
乘法结合律:
b×
c=a×
(b×
c)
乘法分配律:
(b+c)=a×
b+a×
c
正方形周长:
c=4a正方形面积:
s=a×
长方形的周长:
C=(a+b)×
2长方形面积:
b
此外,还可以拓展到以前曾经学过的路程=速度×
时间总价=单价×
数量……
(2)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字母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用小圆点代替或者省略。
5=5·
a=5a数字一般都写在字母的前面。
(3)区别a的平方:
a2和2乘a:
2a的区别。
第三单元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
a+b+c=(b+a)+c
2、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
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
c+b×
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
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两端点距离固定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2)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4)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X180°
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一个大三角形。
用2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小数基本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3、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4、小数的读法:
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
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例如:
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另一种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例如:
0.45读作零点四五;
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
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5、小数的比较: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
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6、小数的性质:
(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数不变。
(2)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6、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小数:
按要求在舍去部分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运算。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1、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
2、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
1、随着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能判断出观察对象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2、根据观察到的画面,判断出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
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第八单元统计——求平均数
条形统计图优点
求平均数(移多补少的方法)
五年数学上册知识梳理
一、数的运算(1、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2、第三单元小数的除法;
3、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2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聪明的测量员、关注我们的生活空间及智慧广场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
3.6×
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或者3.6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
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6×
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是多少。
8.5×
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习的。
对称、平移与旋转等内容,在小学阶段这是最后一次学习,因此,教材设计了观察实物、动手拼折、设计图案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等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1.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2.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欣赏生活中的图案,体验图形美。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教学难点是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平移或旋转方法设计简单图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6÷
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0.3636……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
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12.0.46
5、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a×
b=b×
a乘法结合律:
c=a×
(a±
b)×
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a+b)×
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a2
3、x2读作:
x的平方,表示:
两个x相乘。
2x表示:
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
(时间)速度=(路程)÷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
总价=(单价)×
(数量)单价=(总价)÷
(数量)数量=(总价)÷
(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
(数量)单产量=(总产量)÷
(数量)数量=(总产量)÷
(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
倍数=几倍量几倍量÷
倍数=一倍量几倍量÷
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
宽字母公式:
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
2字母公式:
c=(a+b)×
2
2、正方形面积=边长×
边长字母公式:
s=a2或者s=a×
正方形周长=边长×
4字母公式:
c=4a或者c=a×
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
高字母公式:
s=ah
4、三角形面积=底×
高÷
s=ah÷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
高÷
s=(a+b)×
h÷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
层数÷
7、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组合图形:
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如果a×
b=c(a、b、c都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数与倍数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不同的该概念,但又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列乘法算式:
根据因数的意义,有序地写出两个乘积是此数的所有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每个因数就是该数的因能数。
(2)列除法算式:
用此数除以大于1等于1而小于等它本身的整数,所得的商是整数而无余数,这些除数和商都是该数的因数。
4.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之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
偶数=奇数(大减小),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
4.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5.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质数和合数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是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
“树枝”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分解。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
3.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计量过程中存在两组数据,而又需要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示这两组数据时,就要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表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5.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根据两组数据量多少和图纸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确定好各点的距离,分配各点的位置;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4)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
(5)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
(6)标出题目,注明单位、日期。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
一、数的认识(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数的运算(1、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
2、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
1、第四单方向与位置;
2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六单元条复式统计图
我能长多高,有趣的溶解现象及智慧广场
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