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2118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10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

《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docx

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版171页

教 学 设 计

教学课题:

1、我 们 的 民 族 小 学

主备人:

康睿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拼读“坪坝、穿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表达的效果。

教学方法:

图文对照法、美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展示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读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讲民族团结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备注

一、

 

 

 

 

 

 

 

 

二、

 

 

 

 

 

 

 

 

三、

第一课时

一、课前展示

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他们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观察第5页图片)

二、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

在我们祖国的边疆,有一所民族小学,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小学有什么不同?

2、提出要求:

边读边识字,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

3检查识字情况。

猜一猜三个形声字:

蝴、蝶、铜,提示“傣”读“dai”“昌”读“chang”,“戴”半包围结构,“舞”最后笔画。

4、讨论小结:

(1)美丽鲜艳的民族服装把校园装点得绚丽多彩。

(2)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在同一间教室学习都成了好朋友。

(3)同学们上课学习,下课玩耍,都有小动物来观赏。

三、再读课文

1、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写(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板书:

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2、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

1、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作者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那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自豪、赞美)

A、从……从……从……有……

有……有……还有……。

(美丽的花朵、绚丽的服装)

B、向……向……向……(友爱、小鸟、尊师、看图)

C、那声音真好听!

怎么好听?

为什么窗外十分安静?

想象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的情景。

(倾听、思考、举手)

2、读最后一段:

讨论,同学们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

二、交流收获

1、抓住特点写:

写出了美丽的特色,小路上的花儿美,学生的不同民族服装美;写出了欢乐团结的特点:

语言不同、习惯不同,都成了好朋友;写出了欢乐祥和的特点:

小动物好奇、凑热闹。

2、按顺序写:

上学——上课、下课——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服装不同。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比较民族小学的特色。

让学生能抓住民族小学的特点,学生穿着不同的民族服装,生活习惯不同,但团结友爱,充满欢乐。

让学生了解写安静是突出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

写小动物一是更加突出地表现边疆民族小学的特色,二是,小动物们不忍打扰了,引得小动物羡慕,突出学生幸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年月日

教 学 设 计

教学课题:

  2、金 色 的 草 地 

主备人:

康睿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教学难点:

从作者对蒲公英的描写中体会他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美读感悟、观察法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 学 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备注

一、

 

 

 

 

 

 

 

 

二、

 

 

 

 

 

 

 

 

三、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

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生: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

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

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

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

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

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

(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

喜爱金色的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 、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

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花是什么颜色的?

有什么不同之处。

 

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年月日

 

教 学 设 计

教学课题:

 3、爬 天 都 峰   

主备人:

康睿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方法:

表格对比法、感情朗读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 学 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备注

一、

 

 

 

 

 

 

 

 

二、

 

 

 

 

 

 

 

 

三、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

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

”。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5、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

结果怎样?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

(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7、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8、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三、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搜集有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

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

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感受人物内心的想法

 

 

 

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年月日

教 学 设 计

教学课题:

 4、槐 乡 的 孩 子

主备人:

康睿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语,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孩子们勤劳纯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3、学会6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积累叠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

情景熏陶、美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备注

一、

 

 

 

 

 

 

 

 

二、

 

 

 

 

 

 

 

 

三、

第一课时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

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

欲把草畔做寝床。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配乐朗读。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分段朗读,纠正读音。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

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4、小结:

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

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

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理解感悟

1、先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学生谈体会:

感悟方法:

朗读感悟、想象感悟、联系生活感悟。

2、喜欢八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全班交流。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三、课上拓展

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

为什么?

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1、叠词的广泛运用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3、侧面烘托的描写。

四、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言,说说自己在诗中看到的画面。

 

 

 

配乐朗诵,为学生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根据课文实际理解词语。

 

 

 

 

分段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优美且质朴无华的语言,受到启发。

 

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有的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年月日

 

教 学 设 计

教学课题:

 语 文 园 地 一

主备人:

康睿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

以家乡景物进行口语交际,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

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 学 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备注

一、

 

 

 

 

 

 

 

 

二、

 

 

 

 

 

 

 

 

三、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师: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不仅有精美的诗歌,还有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

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资料搜集,现在就请你们做一回导游,带我们一起走进宽带网。

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自然风光的优美文字用你有声有色的朗读介绍给大家。

二、欣赏——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师谈话

2、教师出示《黄河三角洲上的魅力之城——东营》(见教学素材),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听。

3、师(播放课件):

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美丽的城市吧。

4、那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吧,交流的话题就是——谁不说我家乡美

5、刚才同学交流的都是自己去过的地方,好像还有一些同学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自己想去的地方。

咱们请他们来介绍吧!

(建议请一两位同学来介绍)

6、谁还愿意把自己去过的或者想去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这么多人呀,时间不够了,我们在学习小组里互相介绍一下吧!

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说的同学要努力说清楚说生动,听的同学要会提问,会补充。

评选出介绍的最清楚动人的同学。

三、点评——全班交流,畅所欲言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家乡的景物。

第二课时(习作)

一、欣赏——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1、教师出示天鹅湖公园天鹅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

2、老师向你们介绍了公园的什么?

4、 老师的介绍,吸引住你了吗?

为什么老师介绍的好?

看看想想再说。

(看到、听到、想到)(写出了看到的景物的样子、形状、动态、作者的感情……)

2、可是怎么写呢?

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按顺序──分层次----用佳句

二、习作——我手写我心

1、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2、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二、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三、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激发兴趣,走进“发现”

2.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你还知道那些词语也有这样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2)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汇报交流并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2、读读背背

三、宽带网

 

以具有代表性的他人游历所得的文章呈现给大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下一步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做好铺垫。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师生平等对话,教师以一名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参与话题讨论,征询学生建议,交流彼此感受,于无痕之中弥补学生的不足,在民主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于情感融洽中促进共同提高。

 

 

 

 

 

 

 

此环节设计寓竞赛中提高认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年月日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5、灰   雀   

主备人:

康慧瑾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感情美读、情景熏陶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

 

 

 

 

 

 

 

 

二、

 

 

 

 

 

 

 

 

三、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

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3.聪明的孩子,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

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5.相机小结:

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提醒: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年月日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6、小摄影师

主备人:

康慧瑾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

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方法:

情景熏陶、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音乐磁带、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

 

 

 

 

 

 

二、

 

 

 

 

 

 

 

 

 

 

三、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