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背景: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现在抗战胜利了,苦难应该到头了吧,应该可以在民主和平的环境建设家园了吧。
然而遗憾的是,一个人却在磨刀霍霍,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这个人就是蒋介石。
当然蒋介石也知道民心不可违。
正当他为了战争借口冥思苦想的时候美国特使赫尔利向蒋介石献计:
“蒋委员长可否给毛泽东发个电报,邀他来重庆共商国是。
如果他拒绝,你可以接二连三地发电报邀请他,充分显示你的诚意。
如果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来重庆,拒绝和谈,你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共产党不要和平。
你就可以大加讨伐,而不负任何责任。
”蒋介石闻听此言,眼前一亮,觉得此计甚妙。
决定采取这一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连续三次电邀“特请毛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
同时摆出一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
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这样一种关心民生疾苦的嘴脸。
【问题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
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提示:
一方面是迫于舆论的压力。
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另一反面,也是最关键的,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
(这时候,共产党军队主要分布在抗战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即华北、东北等地,而国民党数百万军队还在大西南、大西北,所以蒋发动内战的军事部署没有完成)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
蒋介石这一招可谓是“一箭双雕”“一石三鸟”,也是一桌摆明了的鸿门宴。
到底要去不去?
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对策。
最后,毛泽东发力排众议,说道:
“蒋介石三次邀我,这个风险要冒。
不去,不利。
虽然是假戏,但要假戏真做。
不然,内战的帽子就戴到了我的头上,戴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头上。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掉一些人心。
能谈则谈,谈不成,顶多是坐牢,杀头。
”
从他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毛老人家要去重庆意图的是什么啊?
为了教育人民争取中间势力,孤立美蒋反动派,以极大的努力来寻求避免内战,实现和平的道路。
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为争取和平”。
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和赫尔利的陪同下,乘飞机于下午到达重庆九龙坡机场。
(2)时间:
1945年8~10月
(3)结果:
签订《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内容:
①和平建国;
②坚决避免内战;
③召开政协会议;
④保证人民权利;
但是这一谈判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就是双方的谈判的焦点——解放区政权问题和人民军队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不过尽管这样,它对于共产党来说,还是具有很大意义。
《双十协定》意义:
《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过渡】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1946年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旧政协会议”):
(1)召开:
1946年重庆
(2)内容:
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例如:
《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建立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保持国家的和平发展;
规定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并拥有用人权;
规定政府委员名额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士充任,而所有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须有出席委员的三分之二赞成始得议决,等等。
如果实行这样的政府改组,国民党虽然在其中仍占有主要地位,但它已经不能为所欲为。
【过渡】这些我们将委员长能表面上是同意了,但他心里能接受?
不能接受。
在他心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山不容二虎。
所以很快蒋委员长就撕毁了政协协议,并发出进攻解放区的命令。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下面我们来看看内战的过程或者说解放战争的过程。
在这里,我把解放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战略防御(466-476)——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476-491)——最后胜利(491-4910)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阶段
(一)战略防御阶段。
1、国军全面进攻
(1)时间:
1946年6月
(2)进攻方向:
中原等解放区
中原解放区位于武汉和九江以北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日本投降前,人民军队积极发展根据地,缩小沦陷区,使中原解放区扩展到60余县,形成对战略要地武汉的包围态势。
蒋介石当时的兵力,包括陆军的正规军、非正规军,海军、空军、特种部队以及后方机关、军事院校,总数达四百三十万人;
而中国共产党方面,只有六十一万人的正规军(野战军)、六十六万人的地方部队(军区、军分区、县属武装)和后方机关人员,总数一百二十七万人。
双方兵力的对比是三点三七比一。
面对国共双方这样悬殊的力量对比,毛泽东提出几条基本的指导方针:
在军事方面,他强调两个要点:
一是“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
为了打好运动战,他指出:
“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
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
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
”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
这个旅(或团),应当是敌军诸旅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
”他指出这种方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在蒋军武器加强的条件下,这是“我军必须特别强调的”。
在政治方面,他要求“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并为此规定了党在农村中、在城市中和在国民党军队中必须团结、争取、孤立的阶级、阶层和人员。
在精神上,为了使人们认清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的虚弱本质,树立起必胜的信念,提出一个简单明了、使人一听就明白并能记住的基本观点,那就是毛泽东向正在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所说的: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老人家不愧是军事艺术方面的天才。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取得胜利。
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过渡】国民党一看,这一招不行。
于是该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1、国军重点进攻
1947年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被粉碎
【过渡】在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同时,解放军在东北晋、晋察冀、晋冀鲁豫等地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帷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第二个阶段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二)、共军战略反攻
那解放军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目标又是什么?
请同学看资料回放回答这个问题。
(基本任务: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大量歼敌;
部分任务:
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在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内线和外线分别是什么?
内线:
解放区外线:
国统区
1、全国性反攻
(1)标志: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潜力跃进大别山
(2)方向:
中原地区
【问题探究】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
①中原地区敌人防守薄弱(主力在陕北和山东);
②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
③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拒有中原,则西逼武汉,南下南京,南扼长江)
确定反攻方向后,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进攻方针是:
三军配合南进,东西两翼牵制。
向国统区发动战略进攻。
三军:
刘邓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陈谢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陈粟华东解放军主力。
他们作战任务应该是内线还是外线?
外线作战:
人民解放军将主力打到国统区,属进攻性质。
①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根据地;
②陈庚、谢富治率部挺进豫陕鄂边区;
③陈毅、粟裕率部进攻豫皖苏地区。
两翼:
西北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一部。
内线作战:
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收复失地,属于战略防御性质。
①聂荣臻率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
②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迫敌退守长春、沈阳等孤立城市;
③彭德怀、贺龙率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过渡】经过一系列战略反攻之后,解放战争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和全国战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中共中央经过研究,认为决战时刻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2、三大战役:
当然如果这些战役认真讲起来的话,每一个战役都要讲一节课都讲不完。
所我们在这里就只需要把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搞清楚就行了,现在我们就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看哈。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战役。
时间
地点
人物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东北地区
廖耀湘、陈明仁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淮海地区
黄维、杜聿明
平津战役
平津地区
傅作义
(1)辽沈战役:
时间:
19489——194811
地点:
(4)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人物:
黄维黄柏涛杜聿明
意义: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结果:
取得胜利
(5)平津战役
【问题探究】三大战役为何首选东北作为战役的开始?
①可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收缩企图,实现关门打狗;
②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
③可利用东北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2)意义:
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
3、北平谈判:
【过渡】在最终胜利之前,还有一个插曲,也就是北平谈判。
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发出求和声明。
针对这种情况,毛老人家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但是为了减轻人民的痛苦,尽快实现和平,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谈判条件。
194941国共双方在北平又坐回谈判桌进行和谈,结果又怎么样呢?
破裂,因为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拒签时间是420。
421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开始,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分东、中、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
基本没遇上多少抵抗,423天后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1949年4月
(2)背景:
三大战役即将结束,国民党败局已定。
(在三大战役打击下的蒋,又面临内部压力,为挽救败局,又玩弄“和平”手法,1949元旦发表求和声明,真正意图是:
与共产党想守江谋和、划江而治,赢得喘息时间,再卷土重来。
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毛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为尽快结束战争,毛也提了八项谈判条件(简单内容)。
经过谈判,双方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蒋“和平”阴谋玩弄不下去,不得不“引退”。
和谈破裂(3)
【过渡】421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4、渡江战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4月21日——4月23日
(6)过程:
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分东、中、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
基本没遇上多少抵抗,2天后占领南京卫戍部队弃城而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南京解放,国名政府统治结束,也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意义: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意义:
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胜利经验:
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19466---19494,不到三年取胜,不光国民党没有想到,就连共产党方面也没想到,胜利来的这么早这么好,可以说当时的人们都是始料不及的。
如果去探究原因的话,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因素:
国民党方面: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看到蒋在政治上失了民心,在军事上一败涂地,美国对蒋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欲以李宗仁的桂系取代蒋系,支撑危局,维持美在华利益,美国的动向鼓舞了桂系。
白崇禧发难,蒋介石被迫下野,蒋桂矛盾表面化。
这也加剧了国民党的失败]
共产党方面:
⑴中共领导(核心)
⑵理论指导(灵魂)
⑶群众支持(基础)
⑷革命军队(中坚)
⑸统一战线(保障)
⑹革命道路(方向)
【过渡】这一单元到此已经学完。
想爱你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这个过程。
……
问:
为什么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选择?
农民阶级本身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已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失败证明了;
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故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选择。
学思之窗: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
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
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又有什么意义?
(1)①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阶段。
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
②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政治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③战略反攻阶段,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作战,基本解放全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学习延伸:
联系现实讨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有什么深远意义?
(1)首先需要了解提出“两个务必”的背景。
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此时如果任由党内产生和蔓延骄傲情绪,贪图享乐情绪,则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就无法完成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2)需结合历史和现实来考虑其意义:
历史上:
“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总结中国历史上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对走出“历史周期律”的深刻认识。
长期执政的环境易使执政党产生官僚主义、懈怠、奢侈、僵化等脱离求偶中的危险。
就现实来说,我国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任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与时俱进;
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永不懈怠,也才能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本课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板书设计
1.全面进攻
2.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阶段:
1.全国性反攻
2.三大战役:
3.北平谈判
4.渡江战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6.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