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4900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内战背景的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拥护。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

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认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国共两党的意图,所以是难点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掌握,故又是一难点。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合作探究1]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二: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材料三: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材料四: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A、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B:

美国:

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

答案:

   C:

国民党:

假和平,真内战。

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D:

共产党:

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E:

民主党派:

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中共为争取民主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有利于人民的成果?

重庆谈判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政协会议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二、内战爆发

【探究目标】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战略决胜

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阅读课文P78第三段,思考解放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

答案: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千里挺进大别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

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是什么?

外线指什么?

答案:

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外线指国统区,内线又指解放区。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探究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

(图1)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1946年6月)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

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图2)敌我力量对比表1948年7月

军队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备

后方

士气

人民解放军

280万

优于敌军

大为改善

巩固

高昂

国民党军队

365万

不足

略占优势

危机四伏

低落

这张表格和战争初期的表格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使人民解放军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答案:

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做出了战略决战的决策。

(2)过程

三大战役

时间

作战部队

指挥者

胜利结果

辽沈战役

 1948.9

东北野战军

林彪

罗荣桓 

 歼敌47万人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11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歼敌55.5多万,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

1948.11

 

 华北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聂荣臻

林彪

歼敌52万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3)意义:

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2]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答案:

   1、党中央的正确决策 

      2、各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3、广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4、战略决胜——渡江战役

(1)背景:

北平和谈

1949年4月1日,北平。

以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飞抵北平。

来到下榻的北平六国饭店时,一幅大标语映入眼帘:

“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

 思考: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是为真和平而来吗?

中共的态度怎样?

最终结果如何?

 答案:

 1、不是真和平,目的是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

2、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3、1945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5年4月23日,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

(2)渡江战役

1945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史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内)

1、意义  

(2)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思想)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国际)

2、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基本经验

     A: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核心)

     B、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合作探究3] 马英九在台北纪念馆观蒋毛合影,有世人写下一首诗 :

驾鹤人来壁上观,

后生探问雾中山。

      

当年月亮谁敲破,

直到今夕尚未圆。

请同学们解释 “当年月亮谁敲破,直到今夕尚未圆”这句话的意思。

大家想想月亮终有一天会圆吗,会以何种方式达到圆满?

 

板书设计:

一、内战爆发背景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

内战爆发过程

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进攻——刘邓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背景:

北平和谈

4、战略决胜   2、渡江战役

         3、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意义:

国内 国际 思想

胜利的基本经验

 

题案

习题及作业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力量强大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准备不足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2、抗战后的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致,没有达成一致的是()

A.和平建国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D.保证人民权利

3、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

“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进行辽沈战役B、进行淮海战役

C、进行平津战役D、开始战略反攻

4、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标志着()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5、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香港回归

6、思考题: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

                A、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B:

美国:

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C:

国民党:

假和平,真内战。

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备

                D:

共产党:

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建立真正的自由、民

                 主、统一的新中国

                E:

民主党派:

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

4、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基本解放全国。

意义:

(1)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史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内)

(2)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思想)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国际)

 

2019-2020年高中历史《解放战争》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1

导入新课: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

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背景: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问题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

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提示:

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当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对策。

毛泽东发言道:

“蒋介石三次邀我,这个风险要冒。

不去,不利。

虽然是假戏,但要假戏真做。

不然,内战的帽子就戴到了我的头上,戴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头上。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掉一些人心。

能谈则谈,谈不成,顶多是坐牢,杀头。

就目前看,蒋介石这样做还有很大困难:

一是我们有解放区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和二百万民兵做后盾:

二是国统区觉悟了的人民是反对内战的;三是窗体底端

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为了最后挽救和平,为了教育人民争取中间势力,孤立美蒋反动派,以极大的努力来寻求避免内战,实现和平的道路。

中共中央作出决定:

将计就计,毛泽东由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亲自去重庆同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和赫尔利的陪同下,乘飞机于下午到达重庆九龙坡机场。

 

(2)时间:

1945年8~10月

(3)结果:

签订《双十协定》

▲内容:

①和平建国;②坚决避免内战;③召开政协会议;④保证人民权利;

▲意义:

《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旧政协会议”):

(1)召开:

1946年 重庆

(2)内容:

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时间:

1946年6月

(2)进攻方向:

中原解放区

(3)结果:

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备课资料】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蒋介石当时的兵力,包括陆军的正规军、非正规军,海军、空军、特种部队以及后方机关、军事院校,总数达四百三十万人;而中国共产党方面,只有六十一万人的正规军(野战军)、六十六万人的地方部队(军区、军分区、县属武装)和后方机关人员,总数一百二十七万人。

双方兵力的对比是三点三七比一。

美国政府对蒋介石的大力援助,也是蒋介石敢于发动这场大规模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政府就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价值十三点五亿美元的各种物资。

美国前后为国民党军队训练了各种技术军官十五万人,重新装备了四十五个陆军师(旅),为空军配备了各类飞机九百三十六架,其中大部分是在抗战胜利后移交给国民党军队的。

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又向国民党军移交了舰艇一百三十一艘。

从日本投降到一九四六年六月,由美国海、空军帮助输送到内战前线的国民党军队达五十四万人

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70多万人,敌人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

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遂告破产。

 

4、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及被粉碎

(1)时间:

1947年

(2)进攻方向: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的一年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12万人,解放军总人数由120万增至195万。

此后,人民解放军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1)标志: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潜力跃进大别山

(2)方向:

中原地区

【问题探究1】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

提示:

①中原地区敌人防守薄弱(主力在陕北和山东);

②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

③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问题探究2】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

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

何为“内线作战”?

何为“外线作战”?

作战任务: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内线作战:

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收复失地,数战略防御性质。

   ①聂荣臻率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

②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迫敌退守长春、沈阳等孤立城市;

③彭德怀、贺龙率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外线作战:

人民解放军将主力打到国统区,属进攻性质。

   ①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根据地;

②陈庚、谢富治率部挺进豫陕鄂边区;

③陈毅、粟裕率部进攻豫皖苏地区。

 

2、三大战役:

(1)简况:

战役名称

时间

所数部队

俘、歼敌将官

战果

备注

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东北野战军

范汉杰(东北“剿总”副司令)

郑洞国(东北“剿总”副司令)

曾泽生(第一兵团副司令)

廖耀湘(东北“剿总”副司令)

歼敌47万

战役结束后,我军总数首次超过国民党军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黄伯韬(第七兵团司令)

黄维(第12兵团司令)

邱清泉(第二兵团司令)

杜聿明(徐州“剿总”副司令)

歼敌55余万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华北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陈长捷(天津警备司令)

傅作义(华北“剿总”总司令)

歼敌、改编52万

北平和平解放

【问题探究】三大战役为何首选锦州作为战役的开始?

提示:

①可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收缩企图,实现关门打狗;

②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

③可利用东北非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2)意义:

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三、新民主主义规模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1)背景:

三大战役即将结束,国民党败局已定。

▲蒋介石:

元旦求和,以和谈作缓兵之计;

▲毛泽东:

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李宗仁:

“临危受命”,企图“划江而治”

(2)时间:

1949年

(3)结果:

国共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蒋拒绝签字,其假和谈的骗局彻底暴露,美蒋“守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

【合作探究】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异同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胜利以后,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蒋介石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有困难;北平谈判是在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②目的不同:

重庆谈判是国民党在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借和谈积极准备军事部署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另外给人民造成和平假象,企图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国民党在军事上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主动求和,企图通过缓兵之计达到日后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③结果不同:

重庆谈判最终达成《双十协定》,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北平谈判结果是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相同点:

①形式:

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

②国民党策略:

都是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两面策略。

③中共策略:

都采取了和谈与革命的两手,既表达了和平诚意,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又打垮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④国民党的根本目的:

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⑤谈判代表基本相同:

中共是周恩来,南京国民政府是张治中。

⑥谈判方案都由中共提出。

⑦和谈都有美国插手。

⑧最终结果都是被国民政府破坏。

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协议,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发动全面内战;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2、渡江作战:

(1)时间:

1949.4.21

(2)战线:

江西湖口←→江苏江阴

3、南京解放:

(1)时间:

1949.4.23

(2)影响:

同志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意义: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意义:

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胜利经验:

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本课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