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168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调研报告.docx

《课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调研报告.docx

课题调研报告

课题调研报告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

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的要求有: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

“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

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

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

包括:

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

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

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

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组长。

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

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

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

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

成员。

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

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

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

成员。

参与课题的实践。

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

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

成员。

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

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

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

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课题调研报告

(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

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

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

20**、4—20**、8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

20**、9—20**、6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

20**、7—20**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的过程。

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3)研究总结阶段:

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课题调研报告(三)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诱导不好,就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

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此伴随出现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

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出现更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

因此,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义务。

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1)实现均衡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应该是平等教育。

在教育中,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独立性强等优点。

能教育与影响本地学生的成长,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从这种意义上讲:

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教育,可以进一步融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

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

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3)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

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他们家乡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地研究。

能发掘这种多元文化。

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进教育方法的需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5)创新学校管理的需要。

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调整等诸多问题。

学校管理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势。

才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改变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

根据调研,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

随地吐痰、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习上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

课题组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改变教师的观念,寻找合适的教育策略。

在教育中,好多教师还是老观念、老的教育方法。

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全校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3、改进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

众所周知:

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师,在对孩子的意志品质、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道理而不是粗暴地打骂,让子女在友好和睦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外来务工子女:

就是指从经济落后的地方流入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的劳动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外来人员,被人们约定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

行为习惯:

心理学认为,行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

”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

简言之,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形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改进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课题组拟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

(1)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

(2)通过研究和实施,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研究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

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