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509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闪点(℃)

6

爆炸下限(v%)

9.7

自燃温度(℃)

460

爆炸上限(v%)

12.8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能发生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光照

禁忌物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

中国MAC:

未制定标准苏联MAC:

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

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

OSHA200ppm,793mg/m3;

ACGIH200ppm,793mg/m3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770mg/kg(大鼠经口)LC50:

健康危害

吸入高浓度二氯乙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表现为麻醉作用,重者发生昏迷。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

短时间接触低浓度,眼及咽喉部有烧灼感;

浓度增高,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呈酩酊状;

吸入高浓度二氯乙烯还可致死。

长期接触,除粘膜刺激状外,常伴神经衰弱征候群。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

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表3-2三氯乙烯物料特性表

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C2HCl3

79-01-6

1710

61580

131.39

第6.1类毒害品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熔 点(℃)

-87.1

1.46

沸 点(℃)

87.1

4.53

13.33/32℃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5.02

可燃

闪点(℃)

无资料

12.5

420

90.0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稳 定

光照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铝、镁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30mg/m3苏联MAC:

10mg/m3

OSHA100ppm;

ACGIH50ppm,269mg/m3

美国STEL:

ACGIH200ppm,1070mg/m3

毒性

经口属中等毒类LD50:

2402mg/kg(小鼠经口);

1282mg/kg(大鼠静脉)

LC50:

8450ppm4小时(小鼠吸入);

25700ppm1小时(大鼠吸入)

本品系蓄积性麻醉剂。

吸入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甚至昏迷、呼吸麻痹或循环衰竭。

可出现三叉神经损害、肝肾损害、心功能改变、脊髓损害和周围神经炎。

少数伴有视觉障碍,甚至发生失明。

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也较突出。

对眼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

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

长期接触本品可引起皮肤损害。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洗胃。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表3-3四氯乙烯物料特性表

四氯乙烯

Tetrachloroethylene

C2Cl4

127-18-4

1897

165.82

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用作溶剂

-22.2

1.63

121.2

5.83

2.11/20℃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347.1

9.74

不燃

-

无意义

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的及高温下仍能燃烧。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氯化氢、光气

强碱、强氧化剂、钾、钠

OSHA100ppm;

ACGIH50ppm,339mg/m3

ACGIH200ppm,1368mg/m3

属中等毒类LD50:

3005mg/kg(大鼠经口)LC50:

50427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

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

口服后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慢性中毒者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

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表3-4三氯乙烷物料特性表

1,1,1-三氯乙烷

1,1,1-trichloroethane

C2H3Cl3

71-55-6

2831

61555

133.42

无色液体

用作溶剂、金属清洁剂。

-32.5

1.35

74.1

4.6

13.33/20℃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311.5

4.48

10.0

15.5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泼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稳定

不能出现

强氧化剂、铝及其合金、强碱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

20mg/m3

美国TLV-TWA:

OSHA350ppm,1910mg/m3;

ACGIH350ppm,1910mg/m3

美国TLV-STEL:

450ppm,2460mg/m3

LD50:

10300mg/kg(大鼠经口)

LC50979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喷雾状水,减少蒸发。

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做好标记,等待处理。

表3-5均四氯乙烷物料特性表

1,1,2,2-四氯乙烷

1,1,2,2-Tetrachloroethane

C2H2Cl4

79-34-5

1702

61556

167.86

无色重质液体,有氯仿样的气味

用作溶剂及有机合成原料。

-43.8

1.60

146.4

1.33/32℃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388

不燃,遇金属钠及钾有爆炸危险。

在接触固体氢氧化钾时加热能逸出易燃气体。

遇水促进分解。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泡沫、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

5mg/m3[皮]

OSHA5ppm[皮];

AGGIH1ppm,6.9mg/m3[皮]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肝、肾和肺损害。

800mg/kg(大白鼠经口)

4500g/m34h(大白鼠吸入)

短期吸入主要为黏膜刺激症状。

急性及亚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黄疸、肝大、腹水。

长期吸入可引起无力、头痛、失眠、便秘或腹泻、肝功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表3-6本装置危险性物料物性一览表

序号

名称

闪点℃

沸点℃

爆炸极限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级别

组别

火灾危险分类

1

二氯乙烯

9.7-12.8

未制定

ⅡA级T1组

2

12.5-90

30

3

121.21

200

4

三氯乙烷

10.0-15.5

ⅡB级T1组

5

均四氯乙烷

3.2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受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的危险特性、工艺条件、设备设施、人员、第三方或不可抗拒力等原因影响。

本项目生产中的原料和产品二氯乙烯为易燃易爆液体,场所环境为甲类火灾。

同时,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物料都具有毒害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的主要危险、危害,其次还存在触电、灼烫、机械伤害、锅炉爆炸、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噪声等危险、危害。

原料氯烯烃混合物含25%的二氯乙烯故原料罐储、产品分馏等生产场所均存在二氯乙烯,二氯乙烯成品罐为二氯乙烯储存设施,所以整个生产储存场所为甲类火灾危险,遇到明火都有可能发生二氯乙烯燃烧爆炸。

整个生产储存场所,由于二氯乙烯属于工厂爆炸性气体、蒸气ⅡA级T2组。

由于生产所用原料和产品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物料的毒性如下表:

四氯乙烷

LD50

770

1282

3005

10300

无数据

时间加权平均限值mg/m3

800

短时间接触限值mg/m3

1200

60

300

氯代低碳烷烯烃均有一定毒性,一旦泄漏经呼吸、皮肤、口腔传入人体会发生中毒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机泵、压缩机、照明等均采用电力驱动,可能由于设备漏电、绝缘损坏、漏电保护失效、作业安全距离不够、电气作业失误等原因,发生人体触及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

锅炉及蒸汽供热系统为高温部位,其设备或管道保温隔热不好会导致热灼烫损害。

生产过程所用的机泵、压缩机等主轴、连轴器等高速运转,当转动部位护栏、护罩缺少或损坏时,存在操作人身直接触及转动部位或由于着装被缠绕而发生机械伤害。

锅炉由于水质差引发结垢,液面计失灵,安全阀失效、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引起锅炉蒸汽超压发生爆炸事故。

塔区、锅炉房的平台均高于基准面2m以上,由于防护围栏失效或人的失误,可能发生操作人员踩空导致高处坠落。

原料及产品均靠汽车运输来完成,如果装卸过程不规范、现场指挥失误、司机误操作都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操作人员长期处于生产过程存在噪声与振动的环境中,能引起职业性耳聋、神经衰弱、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疾病,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该厂由于生产规模小,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弱,不会对人造成明显伤害。

3.3作业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详细的各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见表3-8:

表3-8各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火灾爆炸

中毒

触电

灼烫

机械伤害

锅炉

爆炸

高处坠落

车辆伤害

噪声伤害

蒸馏

原料、成品库房

锅炉房

配电室

注“▲”表示容易发生的事故,“△”表示可能发生的事故。

3.4各单元危险度分析

本工程项目由分馏单元、储存单元和锅炉房等单元构成,本评价采用危险度评价方法,对生产过程主要单元进行危险程度分析。

危险程度分析是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质危险特性、数量和操作条件按客观标准给予打分,然后以分数和的多少和已定出的标准对比,确定其过程危险等级。

危险度评价是在借鉴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的定量检查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修订版),《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度评价分类》(HG20600-1991)等有关标准、规程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见表3-9示,危险度由物质危险特性、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五个项目共同确定,其危险度按10、5、2、0四级分别赋值,并有其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

危险度分级见表3-10,各单元工艺参数见表3-11,危险度分析结果见表3-12。

 

表3-9危险度评价取值表

项目

分值

A(10分)

B(5分)

C(2分)

D(0分)

物质(系指单元中危险、有害程度最大之物质)

1.甲类可燃气体*

2.甲A类物质及液态烃类

3.甲类固体

4.极度危害介质

1.乙类可燃气体

2.甲B、乙A类可燃液体

3.乙类固体

4.高度危害介质

1.乙B、丙A、丙B类可燃液体

2.丙类固体

3.中、轻度危害介质

不属左述之A,B,C项之物质

容量…

1.气体1000m3以上

2.液体100m3以上

1.气体500~1000m3

2.液体50~100m3

1.气体100~500m3

2.液体10~50m3

1.气体<100m3

2.液体<10m3

温度

1000℃以上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1.1000℃以上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2.在250~1000℃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1.在250~1000℃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2.在低于205℃时,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在低于250℃时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压力

100MPa

20~100MPa

1~20MPa

1MPa以下

操作

1.临界放热和特别剧烈的放热反应操作

2.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其附近的操作

1.中等放热反应(如烷基化、酯化、加成、氧化、聚合、缩合等反应)操作

2.系统进入空气或不纯物质,可能发生的危险、操作

3.使用粉状或雾状物质,有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操作

4.单批式操作

1.轻微放热反应(如加氢、水合、异构化、烷基化、磺化、中和等反应)操作

2.在精制过程中伴有化学反应

3.单批式操作,但开始使用机械等手段进行程序操作

4.有一定危险的操作

无危险的操作

表3-10危险度分级表

总分值

≥16分

11~15分

≤10分

等级

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

中度危险

低度危险

表3-11各单元工艺参数表

装置单元

物质

容量

温度

压力

操作

分馏单元

氯烃混合物

液体<10m3

163℃

负压

单批式操作

储存单元

液体100m3

常温

常压

有一定危险

液体15m3

其它氯烃单体

焦碳水蒸气

水蒸气4m3

173℃

1MPa

注:

参照《石化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99)推荐原料罐储取10天,各成品取7天,易燃化工品取15天计算原料及产品的容量。

锅炉按1吨/小时1MPa蒸汽炉考虑。

表3-12危险度分析结果

装置

单元

评分

总分

危险

10

12

中度

原料储存单元

17

高度

成品储存单元

14

9

低度

3.5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定义,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