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740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公元前1600年前后汤灭夏建商。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

4、鼎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司母戊鼎最有名。

5、甲骨文的特点:

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比较成熟;

属于象形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6、为了巩固统治,西周进一步实行分封制,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分封制:

封赐自己的兄弟和功臣——诸侯。

权利:

得到土地和人口义务:

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意义: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宗法制: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土地、财产和权位的分配和继承。

礼乐制: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7、周朝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其与统治阶层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的。

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异在于,现代社会人们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

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齐桓公为什么能最先称霸?

3、春秋五霸两种说法;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4、春秋五霸的目的是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

战国七雄的目的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5、战国时的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6、商鞅变法的内容:

(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农耕(3)奖励军功(4)建立县制。

7、商鞅变法的意义:

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8、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意义:

南门立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

对于我们学生的启示:

要做诚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

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仁爱”“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道家老子春秋晚期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无为”

庄子战国时期顺其自然

墨家墨子战国时期“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兵家孙子春秋晚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

2、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西方文明的摇篮

1、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希腊出现“城邦”‘城邦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一些村落,面积不大,人口不多。

“小国寡民”

2、城邦:

雅典。

公元前6世纪,克里斯提尼确立雅典民主制度,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制度达到全盛。

雅典公民有参政议政,享受工资津贴的权利。

3、陶片放逐法,可以防止某些人权利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

4、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方面看,使公民享受更多的权利;

消极的方面看,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5城邦:

斯巴达。

斯巴达实行贵族统治,崇尚武力。

6、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城邦时代终结。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7、亚历山大帝国影响深远,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罗马帝国的兴衰

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尚武执政官“法西斯”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但独揽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代替。

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地中海“罗马人的小澡盆”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

2、罗马的共和国制度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3、公元1世纪,被罗马人镇压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创立了基督教。

西方文明之源

1、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福利定律。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物理学、动物学等学科体系。

2、《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唱长篇文学作品。

3、罗马法:

公元前5世纪颁布了第一步成文法典,又称为《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

远的古代法律体系,称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

 

第二单元提纲

一、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1、中世纪:

5世纪后期到16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特点:

封建庄园制、封建农奴制和封建等级制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2、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许多小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

——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标志查理曼帝国诞生——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为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三个国家——英吉利王国在9世纪早期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3、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是:

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分君与分臣之间都互有义务。

分臣即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

所以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4、丕平献土

八世纪中叶(751年),在教皇的支持下宫相丕平篡夺王位。

为了报答教皇,丕平将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从此,罗马教皇国的基础得以奠定。

5、法兰克国王与教会为什么会建立起合作的关系:

教会宣传“君权神授”的观念可以论证国王地位的合法性,维护教会权威;

而国王则可以通过物质、军事等力量来维护教会权威,相互利用,借对方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6、查理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

教皇加冕意味着什么?

a、查理称帝不仅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西欧新兴封建国家的独立地位得以确认,并与罗马教会联手共同统治西欧。

b、意味着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教权与皇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

7、教会的权势:

基督教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

A、政治上:

教皇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

B、经济上:

直接占有大量土地设立什一税

C、思想上:

占统治地位,打击异端

D、教育文化上:

垄断教育和文化

8、基督教诞生

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创始人是耶稣,经典是《圣经》。

原因:

犹太人人民不满罗马帝国残暴统治,在多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9、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基本特征:

自给自足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所有权属于领主。

为取得份地的使用权,他们必须承受地租和名目繁多的捐税杂役,领主侵吞了他们绝大部分劳动产品。

农奴的人身属于领主,并世代相传,处于依附于领主的地位。

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生产、生活设施齐备;

经济上自给自足;

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

行会:

西欧城市手工业者按行业建立的同业团体组织。

11——12世纪产生。

目的:

反抗封建领主的剥削,保护手工业者的共同利益。

市民农奴生活的比较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理解新兴城市的代表

市民阶层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伊斯兰教:

6世纪末,阿拉伯部落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内部矛盾重重,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创始人:

穆罕默德时间地点:

610年麦加经典:

《古兰经》教徒:

穆斯林教义:

A、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B、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这年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元年。

3、阿拉伯帝国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到他去世前,半岛基本统一;

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巴格达是首都。

10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逐渐衰落。

3、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表现:

传播阿拉伯数字清真寺医学文学《天方夜谭》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突出特点:

兼容并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三、日本的大化改新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铲除苏我氏政权。

随后,孝德天皇继位,年号“大化”

646年元旦,孝德天换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

1、政治上: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上: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法律上:

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影响:

积极: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消极:

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探究二:

第三单元提纲

一、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1、秦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定都咸阳。

2、巩固统治措施:

政治上:

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官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

负责;

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有利于巩固统治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影响后世。

文化上:

统一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交通上:

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

思想上:

焚书坑儒。

评价:

1、加强思想控制(也是目的),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评价秦始皇的功和过。

二、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

分别罗列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相关政策。

三、汉代大一统:

缺少经济方面的,监察制度

四、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对北方匈奴:

秦朝:

北击匈奴修长城(蒙恬)

汉朝:

汉高祖时期,国力衰弱(白登之围),采取被动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汉武帝之后,采取主动和亲(昭君出塞)。

东汉时期,派大军打败北匈奴,匈奴势力消失在蒙古草原。

汉与匈奴交流的史实。

2、与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使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丝绸之路的作用:

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②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丝路:

河西走廊、敦煌、龟兹公元前121年,设酒泉、敦煌、武威、张掖四郡。

3、汉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汉朝与朝鲜半岛的交往

东汉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各国和我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

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

汉朝与日本的交往

日本和中国交往的历史也很悠久。

西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中有30多个和汉朝有往来

五、昌盛的秦汉文化

1、纸的发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放马滩纸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105年)优点:

原材料容易得到,十分便宜,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使用逐渐普遍起来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2、数学:

《周髀算经》勾股定理西周比西方早500年

《九章算术》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成书于东汉总结

3、医学:

《黄帝内经》西汉最早记述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中医

学习的经典

张仲景:

“医圣”《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华佗: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的“麻沸散”是医学创举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4、史学:

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为什么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从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回答。

5、宗教:

佛教:

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白马寺——中国最早的寺庙宣扬的来生幸福吸引了很多信徒,统治者把佛教做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道教:

东汉兴起,张道陵思想源于道家和神仙方术。

老子《道德经》关注个人生命,希望通过修身养性,炼制并服用丹药,达到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目的。

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形和主要的一些国家在图中落实。

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第四单元提纲

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背景:

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军阀混战,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曹操和袁绍。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目的:

试图统一全国曹军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评价曹操: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

对三国鼎立要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

一方面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它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进步,因为它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实现了魏、蜀、吴三地的局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西晋建立:

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吴国晋武帝死后,晋惠帝(何不食肉糜)无力处理朝政,“八王之乱”严重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

316年,匈奴灭西晋。

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年代表:

东晋:

离不开士族的支持,贡献最大的是琅琊王氏选拔人才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

十六国的前秦:

氐族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与东晋以少胜多意义:

对南方:

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对北方:

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江南经济开发:

表现:

农业方面:

(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

(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

(开始使用粪肥)(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手工业方面:

(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

(丝织品产量激增)

(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北方人口南迁:

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江南地区开发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北方的民族融合

五胡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统一过北方的是鲜卑和氐至今仍在的是羌民族融合的表现:

十六国连年战乱的影响:

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和相互影响,加速了民族融合。

北魏建立:

鲜卑族定都平城统一了黄河地区,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

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494年内容:

1、迁都洛阳2、改说汉语3、改穿汉服4、改姓汉姓5、与汉族通婚6、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7、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4、璀璨的科学与艺术

祖冲之:

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最突出的贡献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了一千年。

测算出一年的时间与现在测得的结果相差了50秒;

“千里船”水碓磨《缀术》

贾思勰:

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书圣”书法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顾恺之:

东晋擅长人物画,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特别重视表现人物的特征。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特点:

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石窟艺术:

佛教兴盛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摆脱现实困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

统治者也大力扶持。

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北魏前期(迁都前)风格多体现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佛像高鼻深目,神情凝重,表现出西域人的特征。

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后佛像肃穆慈祥,衣纹飘动流畅,更多体现了中原文化的风采。

反映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点。

第二课隋唐:

开放革新的时代

一、隋的兴亡

1、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对立的因素,发展经济,打败突厥

改革作用:

稳固了后方,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统一全国:

589年

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南北分裂的局面,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3、京杭大运河:

605年起建造

一个中心:

洛阳两个端点:

涿郡(北京)和余杭(杭州)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四段:

涿郡到洛阳——永济渠洛阳到山阳——通济渠山阳到江都——邗沟江都到余杭——江南河

五大水系:

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对大运河的评价:

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意义)

隋炀帝滥用民力,挥霍浪费,给百姓带来灾难。

4、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与秦始皇比较异同:

1、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2、都创立了一些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重要制度。

3、都有伟大的建设工程。

4、都是短命的王朝,之后都有强盛的王朝。

5、都因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

二、唐的盛衰

1、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长安

2、唐太宗李世民治国措施:

经济: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从隋末农民战争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君民关系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用人: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

房玄龄杜如晦;

进一步隋朝创立的科举制(进士科强调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拨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政治:

沿袭和完善了隋代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和加强了中央集权)

民族关系:

一视同仁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理解文成公主入藏为什么使藏族繁荣幸福。

金城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对外交流:

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玄奘唐太宗时期的高僧贡献:

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精通梵文、汉文,翻译了许多佛经。

根据西行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哦典籍。

鉴真唐玄宗时期贡献:

去日本传播佛教,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记述和知识介绍到那里。

两位和尚贡献上的区别和共同点理解)

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劳役负担减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3、贞观遗风:

武则天严厉打击豪门大族,选拔普通优秀人才

4、“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贤人做宰相;

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虚心求谏,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盛世表现:

农业:

粮食产量提高:

得力于大量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发达:

丝织技术和制瓷技术高超唐三彩

商业繁荣:

长安、洛阳、成都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

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灭亡:

唐玄宗后期,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907年,节度使朱全忠建后梁,唐朝灭亡。

三、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1、雕版印刷术出现:

雕版印刷是在印章和拓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