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056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docx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

一、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1.文化的内涵、特点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伴随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得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文化与综合国力

(1)重要性: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必要性: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3)应对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提示 交往方式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如何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提示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更强调影响的时效性。

3.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侧重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例如:

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阅读美文、欣赏精美歌舞和电视剧,使人开阔视野,知识增加,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体味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标志词)

(2)增强优秀文化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侧重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例如:

“拼搏、进取、团结、创优”的奥运精神鼓舞奥运健儿不断创造辉煌,激励着国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常用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促进了等标志词)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个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么办——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和要求: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反对排斥其他民族文化或者盲目崇拜其他民族文化的错误倾向。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1)重要途径:

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教育

(2)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如今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区别 传播途径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理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性活动。

传播手段侧重于强调通过某种具体的物质载体来进行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途径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来实现。

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丰富发展了外国文化,增强了中外互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措施

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①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②特点: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

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思想的继承:

对如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怎么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推进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

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3.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社会矛盾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③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综合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