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041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双峰一中2017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满分:

100分时量:

6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

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

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诸侯。

因此选C。

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适当扩展相关知识。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

要注意区别分封制、封建制、宗法制的概念和含义,避免混淆错误。

2.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

A.宗法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举制

【答案】A

...........................

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答案】A

【解析】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从材料看,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现象,它表明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

材料没有说明齐国具体的新的社会制度,排除B;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排除C;材料只是反映士大夫夺权,无关废除旧的制度,排除D。

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D

【解析】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A是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C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置了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这是广州建置的开始。

当时的任嚣

A.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

B.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

C.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封地

D.享有世袭的权利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秦始皇设置了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根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规定,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和拥有封地,代表中央管辖地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表现.故ACD错误;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无权任免县令,故选B。

6.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唐朝设置节度使

D.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能力。

本题主要考察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A项郡县制中官员主要有中央任免,起到了限制地方的作用;B项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主要是解决王国问题,起到了限制的作用;D项文臣任知州(地方官),也起到了作用;C项节度使的设置,不仅没有加强中央集权,反而削弱了中央的权利,是导致唐朝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节度使(课标外)

7.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史书所描述的机构应该是

A.唐朝尚书省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

D.元朝中书省

【答案】C

【解析】从“侍中审定”“以驳正违失”可以判断此机构负责审核,而唐朝门下省属于审核机构,故C正确;唐尚书省为执行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8.贵族能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政治力量。

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举制

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的意义,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郡县制实行后,贵族经济上完全依靠君主供养,政治上完全以君主为代表、并受到君主的严格控制,贵族的生存条件也没有了,故A为最佳选项。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这样就催生了察举制和科举制,排除BC。

自唐朝以后,随着郡县制的完善,只有和君主同生死、共命运的皇族,作为一个社会阶级的贵族整体消亡了,故行省制与贵族阶级消亡已无关联,排除D。

9.汉武帝发布诏令: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该做法

A.得到了各位诸侯的衷心拥护

B.有效地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力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愿以邑分弟,其许之”切入,结合汉武帝的推恩令进行思考.由题干中的“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可知这是指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这一措施削弱了王国势力,故选D。

由于推恩令损害各诸侯的利益,排除A;材料和中央官制无关,排除BC。

10.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

A.御史大夫

B.中书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能力。

本题主要考察君相之间的矛盾;A项秦朝设三公诸卿制度中的三公中就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B项三省六部中三省的中书省(起草皇帝诏令);C项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会专权乱政,故废除,并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正是设立内阁;D项清朝没有丞相,或者宰相,设置军机处。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

11.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

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中国皇帝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体现了井田制和分封制,不是皇帝制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法令出一”,体现了君主专制,故B正确,排除。

“别黑白而定一尊”,体现了皇权独尊,故C正确,排除。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体现了君主专制,故D正确,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12.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答案】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3.宋朝以前,丞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

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到明清,大臣连站着都不行,必须跪着。

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丞相和皇帝的关系日渐疏远

C.满族和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中的信息说明大臣地位下降,君权加强,反映的趋势和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故选A项。

B项不是本质上的反应;C项说法错误,这不是风俗的问题,而是权力的分配的问题;D项明显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4.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

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

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带有主观性,是不可取的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反映了对官吏选拔制度的公正性的不断的探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A项错误;宋代的“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一定程度上减少舞弊现象,但并不能杜绝,故B项不对;“行卷制”和“糊名制”是对科举制的发展完善,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5.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但是并无决策大权,顾问机构;内阁的出现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并无实权,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因此①④错误。

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形成,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16.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

汉景帝的做法

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从“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可知梁国的势力被削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

因此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存制

17.《宋史》记载: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唐朝与其职权类似的机构是

A.礼部

B.吏部

C.户部

D.工部

【答案】C

【解析】唐代礼部和祭祀、庆典等有关,排除A;吏部和官员任免调迁相关,排除B;户部和户籍管理,征收赋税相关,故选C。

工部和工程营建相关,排除D。

18.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