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之小说专题练习五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之小说专题练习五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之小说专题练习五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
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
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
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
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
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
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
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
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
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
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
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
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
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
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
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⑫屋门推开了,啊!
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
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
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
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
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⑬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
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虽名为“老夫老妻”,但主要是以妻子的女性视角来展开情节,因为女性感情更为细腻丰富。
以妻子的女性视角构思小说会更生动。
B.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由于妻子在家中很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小说第⑧段展现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阶段对曾经美好恋爱往事的态度,真实再现两人感情由浓变淡,直至不屑一想、勉强维持的过程。
E.朴实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小说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叙事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
(2)小说很巧妙地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第⑥段写到了“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有人说:
“看这篇小说看到了幸福温馨。
”也有人说:
“看这篇小说看到了悲凉落寞。
”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2.【福建龙岩五校“上杭、武平、漳平、长汀、永安一中”高三上半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法官
【英】赫哥黎
查理·
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
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
”法官问。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
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
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说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这样能够挣很多钱,但是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在树林里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塞夫几年前搭建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年冬天,约翰学会了追捕野兽和怎样在树林里生存。
大森林考验了他的毅力,使他变得勇敢,也使他的体格更加健壮;
同时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
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这一天,当约翰快步走在树林中时,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
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的农田。
也许有朝一日,他也会像镇里的法官一样有权势,并受人尊敬。
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
给他母亲买一身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们买些玩具,他还要去见法官。
约翰恨不得马上就把法官说的他父亲借的钱全部还清。
到了下午晚些时候,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
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
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它的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
约翰取出斧头砍倒大树。
树倒下来,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
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
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
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具也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
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
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
然后,他爬了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
一连几个小时他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
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
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
约翰敲门进去,他浑身冰冷,衣服潮湿。
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
等他把话讲完。
多恩说:
“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
回家去吧,孩子。
到了夏天,约翰拼命干活。
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
但是他还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和枪的75美元。
10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
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
”约翰羞愧难当,好半天才开口说:
“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
一直到4月底。
回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
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
然后他又慢慢地、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
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
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
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
信的日期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狩猎向他借钱的那天。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
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
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
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
祝你好运,约翰!
”信封里有40美元。
(摘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查理·
哈斯克尔去世时,虽然仅给家人留下一小块土地,4间屋的房子,但是他传给约翰的勇担责任的精神,却是约翰一生的宝贵财富。
B.小说采用了欧·
亨利式结尾,开头写法官多恩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让约翰替父亲还债。
直到末尾,通过一封书信,才揭开真相。
C.约翰从16岁开始就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挑战,最终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
小说借此歌颂了一种自立自强、艰苦创业、诚实守信的美好人格。
D.约翰经过多年的努力,30岁的时候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
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积极的抗争,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成功。
E.法官多恩没有后代和其他亲人,去世后,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的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十分喜欢和看重约翰,约翰也通过了考验。
(2)小说画线的段落运用了哪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法官多恩明知道约翰家境困窘,还是慷慨借钱给他,这是为什么?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约翰,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福建漳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背叛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
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
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
不可信。
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
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
也只有王老蔫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
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
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
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
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
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
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
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
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
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
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
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
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
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
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
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1期)
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
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
C.“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主要刻划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
D.“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
E.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2)小说开头两段写“将军派人下山找粮”的目的是什么?
(3)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这样安排纯属多余,还有人则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4.【甘肃会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
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
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
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她丈夫以唱代说,出口成章。
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
“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已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
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
对我们,清名最重要。
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
我问:
“现在她家状况如何?
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
“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
我不禁感慨:
“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
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
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
”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
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
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
“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
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
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
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
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对阿婆遭遇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B.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
C.小说以“清名”为题,一方面是对徐阿婆两次清名情节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D.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认真的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
E.阿婆的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
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看中清名的性格让人敬佩。
(2)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分)
(3)文中的“我”由一再看见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的形象,联想到了“朝圣者”与“独行侠”。
对此,有人认为自然合理,也有人认为矫情做作。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广东广州铁一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瞄准
孙道荣
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风从江边吹来,干枯的芦苇沙沙作响。
虽然已是隆冬了,但是阳光还是将大地烘得暖融融的。
气候变暖了,连南迁的候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飞到这儿也停下了,不再往南飞。
而以前,这里只是他们迁徙过程中的一个休息站。
现在,这片湿地,成了众多从北方飞来的鸟儿的越冬地。
除了轻微的风声,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
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的声音。
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锐利的眼睛,以及百发百中的猎枪。
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只黑影,孤独地应声而落。
从无意外。
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
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涂,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
午后的阳光,将江涂之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
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他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
他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掠过。
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他继续在江涂上搜寻。
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
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
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
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
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他们告诉他,总共四只。
它们埋头在江涂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
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而细长的脚,则像高挑的舞者,性感,美艳。
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鹳,整个地球上不足3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
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他以前从不用消音器,为了这次行动,他特地请朋友订做的。
他端起猎枪,瞄准。
十字准星,从江涂上划过。
一只鸟,又一只鸟。
准星所及,无不打了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丛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鹳的身上,停了下来。
一只东方白鹳,又一只东方白鹳。
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
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鹳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鹳显得紧张。
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直指蓝天,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
这也是被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
做好了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涂上扔去。
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
东方白鹳也都惊恐地飞向空中。
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鹳,也拼命地煽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
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
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
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
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鸟夹夹上后,它竟然能够拖着鸟夹,逃开了。
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
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
另外三只东方白鹳在空中盘旋,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