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924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docx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

咸丰县天保工程人工造林

 

 

目录

一、第一章基本情况………………………………………27

1、自然社会概况……………………………………………27

2、土地利用情况……………………………………………29

二、第二章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29

1、指导思想…………………………………………………29

2、设计原则…………………………………………………30

3、设计依据…………………………………………………31

三、第三章设计范围与布局………………………………31

1、设计范围…………………………………………………31

2、项目布局…………………………………………………31

四、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31

五、第五章造林技术设计…………………………………32

1、立地类型划分……………………………………………32

2、造林类型(模型)设计…………………………………33

3、林种设计…………………………………………………35

4、树种设计…………………………………………………35

六、第六章种苗组织设计………………………………36

1、种苗质量…………………………………………………36

2、种苗需要量………………………………………………37

3、种苗生产现状……………………………………………37

4、种苗价格…………………………………………………38

5、种苗供应方案……………………………………………38

七、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38

八、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38

1、施工作业顺序、时间安排………………………………38

2、劳力的调配与安排………………………………………39

3、计划、资金、组织、技术、档案、管理设计…………39

九、第九章用工量概算……………………………………41

十、第十章投资概算………………………………………41

1、投资概算指标……………………………………………41

2、分项投资概算……………………………………………42

3、资金筹措…………………………………………………42

十一、第十一章保障措施………………………………42

1、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42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42

3、严格技术指导及检查验收………………………………43

4、管好用好工程建设资金…………………………………43

5、加强工程监理……………………………………………43

附表:

1、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小班调查与设计一览表

2、2017年度人工造林种苗需要量测算表

3、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各小班用工和投资概算表

4、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各用工和投资汇总表

5、立地类型表

6、造林类型表

附图:

人工造林作业设计图

第一章基本情况

1.1自然社会概况

1.1.1自然概况

咸丰县地处鄂西南边陲,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8°37′—109°20′、北纬29°19′—30°21′,南北长93km,东西宽86km。

东接宣恩、南邻来凤,西界重庆(市),北连利川、恩施。

县城位于高乐山镇距省会武汉市780km。

全县总面积378.71万亩。

全县地貌区域系武陵山脉组成的山区县。

境内最高海拔1911.5m,最低海拔440m,相对高差1471.5m。

主要河流有唐崖河和忠建河,唐崖河是县内最大河流,发源于毗邻的利川市,由黄金洞乡入境,到重庆(市)酉阳与乌江汇合,境内流长86.8km,常年流量72m3/s,最大流量4200m3/s,忠建河发源于高乐山镇龙家界。

境内流长55km。

由马河坝经宣恩注入清江,流域面积485k㎡。

1.1.2自然资源

咸丰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至北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由于山脉纵横,山峦起伏,河流密布,形成极为复杂的山水地形地貌,气候除受大气环流制约外,小气候环境特征十分明显,据中央气象台气候带划分温度标准,全县由低山到高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至北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偏少,雨热同季,温差较大,高山雾日多,低山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全县年均气温在16.6—10.2℃之间,七月气温在26.7—20.7℃,一月气温在4.7—-0.2℃之间,极端高温37.2—27.0℃。

全年日照时数为1214小时,只占全年可照时数的27%(年可照时数为4428小时);8月日照时数为20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9%;2月最少,仅为4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14%。

雨量充沛,年总降水量为1500mm左右。

咸丰全县有黄棕壤、黄壤、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水稻土等8个土类,16个亚类,43个土属,149个土种。

垂直分布状况为海拔800m以下为黄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石灰土5个土类;800—1200m地带分布着黄棕壤、水稻土、潮土三个土类,1200—1500m地带全部为黄棕壤;1500m以上地带主要为山地棕壤,及少量草甸土土类。

1.1.3社会经济状况

全县辖高乐山、唐崖、清坪、忠堡、坪坝营、黄金洞、朝阳、小村、活龙、丁寨、大路坝11个乡(镇、区)和坪坝营、铜厂2个国有林场、二仙岩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县域总人口38.45万人,常住人口32.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4万人,非农业人口4.0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8.86万人,全县城镇化率31.52%。

全县有土家、苗、汉、侗、满、蒙古、朝鲜等18个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占51.6%,苗族9.18%,汉族占38.67%,侗族占0.26%,回族占0.12%,满、蒙古、朝鲜族等其它少数民族占0.17%。

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67.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9亿元,财政总收入3.6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6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24.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37.13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6亿元,外贸出口5398万美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2.7:

31.1:

46.2。

1.2土地利用情况

据咸丰县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统计,咸丰县林业用地面积282.9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71%。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208.6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3.75%,灌木林地面积50.5万亩,占17.85%;疏林地面积19.44万亩,占6.8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34万亩,占1.53%。

第二章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2.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科技为先导,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生态为主,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方针,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封山植树和保护为主要手段,以重点区域治理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施生态扶贫,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通过实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科技支撑措施等,使县境内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恢复或者重建,达到治理大于破坏,逐步解除与缓解贫困,为全面推进咸丰县天保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整体脱贫,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2.2设计原则

2.2.1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的原则。

2.2.2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

2.2.3坚持“以造为主,造管结合”、“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

2.2.4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2.5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2.2.6坚持地方政府对工程实施负全责,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

2.2.7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建立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体系。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实用科技成果,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2.3设计依据

2.3.1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厅《关于做好2017年长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前期工作的紧急通知》。

2.3.2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2.3.3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2.3.4《咸丰县二00九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

2.3.5湖北省咸丰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第三章设计范围与布局

3.1设计范围

咸丰县天保二期2017年人工造林建设规模为2000亩,设计范围为坪坝营镇500亩,丁寨乡500亩,清坪镇1000亩。

3.2项目布局

根据我县实际,人工造林2000亩,在开展外业调查的基础上,布局在丁寨乡天上坪村500亩;坪坝营镇500亩,其中苟家营村295亩,老岩孔村205亩;清坪镇1000亩,其中小河村380亩,大石坝村620亩。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厅《关于做好2017年长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前期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下达我县2017年天保工程人工造林2000亩,设计宜林地造林13个小班,按林种划分全部为防护林,按营造方式分全部为人工植苗造林。

丁寨乡天上坪村2个小班500亩,造林树种为柳杉和马褂木,混交比例为7:

3。

坪坝营镇苟家营村1个小班295亩,造林树种为柳杉和马褂木,混交比例为7:

3;老岩孔村1个小班205亩,造林树种为柳杉和马褂木,混交比例为7:

3。

清坪镇小河村2个小班380亩,造林树种为柳杉和马褂木,混交比例为7:

3;大石坝村9个小班620亩,造林树种为柳杉和马褂木,混交比例为7:

3。

第五章造林技术设计

5.1立地类型划分

根据南方亚热带立地区域特点,本设计以海拔、母岩、坡度和土层厚度作为主导因子划分立地小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

海拔分中山、低山丘陵,母岩分石灰岩、叶岩和砂岩,土层厚度分<30cm、≥30cm,坡度≤36度,坡位阳坡或半阳坡。

立地类型号以阿拉伯数字带括号注记,以海拔、母岩、坡度、土壤厚度命名,如低山丘陵黑云母花岗岩陡坡薄土立地类型,代号为

(1)。

根据咸丰县2017年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地块布局,参照表16《立地类型表》,项目建设区只涉及1个立地类型,丁寨乡、坪坝营镇和清坪镇属低山丘陵黑云母花岗岩陡坡薄土立地类型,代号为

(1)。

5.2造林类型(模型)设计

根据造林地块的地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天保人工造林建设要求,防护林共1个造林模型。

5.2.1造林模型1

造林树种选柳杉和马褂木混交,按7:

3的比例针阔混交配置造林,适合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属中山丘陵黑云母花岗岩陡坡中土立地类型为

(1)区域的造林地块造林。

造林方式为人工植苗,造林面积2000亩。

5.2.1.1林地清理和整地

5.2.1.1.1林地清理

对植被覆盖度较大的采用沿等高线实行水平带状清理,砍除杂草(荆棘),清理带1米,带内进行穴状整地,保留带3米;对植被覆盖较差的按1.0m×1.0m进行局部团状清理;对无植被覆盖的直接整地,所有清理杂物沿清理带边缘堆放,伐桩高度不超过10cm。

5.2.1.1.2整地

采用穴状整地。

根据不同的造林树种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规格,生态林整地规格:

60×60×30cm,密度为110穴/亩,株行距4×1.5m。

整地要求为“升子底、瓦背形、三净一细”(即石块、树根、杂草捡净,土块培细)。

窝子配置方式以品字形为主,以正方形或长方形配置为辅。

对坡度较大、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其窝子配置以品字形为主;对坡度较小、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可配置正方形或长方形。

造林类型(模式)图式:

整地图示:

0.6m

     

0.3m

0.3m

0.6m

整地配置图示:

1.5m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