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9235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问:

你看到了什么?

生:

杯子是相同的。

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

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24681012

体积/㎝3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积/㎝2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

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教师:

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②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

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4)想一想:

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

如: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表格(见书)

(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

(见书)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4)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175㎝3。

②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9㎝。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水的体积是350㎝3,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

3.做一做。

过程要求: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

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成正比例。

理由:

①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③种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

有什么发现?

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4.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九第1~5题。

 

负数教学设计

执教:

第一课时

负数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

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

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

(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

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

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

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

5小格呢?

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

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

(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

(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

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

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

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

(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

(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

+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

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

(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

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

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

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

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

(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

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

(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

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

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

(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大家再想想:

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

+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

-155米。

(2)小结:

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

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

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

0到底归于哪一类?

(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

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

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

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

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

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

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

(板书:

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

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

(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

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

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

(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

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

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准备:

世界、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复习提问:

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

  0.4/0.6 

1/4:

10厘米:

100厘米 

2米:

140厘米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地图:

让学生观察。

  师:

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方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

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告诉你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你想知道哪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呢?

请同学们出题考老师。

  学生提问,老师用直尺在地图上量出图上距离,再心算出实际距离后回答。

仅靠这把直尺是早不出两地实际距离的,还要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去计算。

地图的这个“尺”与手中的“尺”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上的“尺”――比例尺。

(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掌握老师刚才的本领了。

  三、教学

  1.教学例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是多少?

实际距离是多少?

它们的比呢?

长度单位相同吗?

单位不同怎么办?

  (2)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米/10厘米=1000/10=100/1

  1、归纳总结:

根据刚才例1,说说什么叫比例尺?

怎样求比例尺?

谁是前项?

谁是后项?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

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

100或100/1。

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3、练习。

  (1)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为什么?

  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

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200/1;

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200/1;

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200/1;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40000/1;

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5/1;

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200:

1。

  (2)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

  4、教学例2。

  (1)在比例尺是1:

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

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

要求什么问题?

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

用方程解,X该设什么单位?

列式时,比例尺要用什么书写形式?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

指名板演后,讲解。

强调设实际距离是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要再变成千米数。

  (2)练习:

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

  二、巩固练习

  例2有其他解法吗?

怎样解?

  提示:

实际距离等于什么?

图上距离等于什么?

  三、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