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903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9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阿克苏市第九小学—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汉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

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有9篇复习材料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

二、教材特点:

(一)本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本册教材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教材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了解多元文化、热爱科学等方面的专题。

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

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本册涉及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

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三)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

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

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四)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

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五)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综合性学习”: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

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阅读材料。

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学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

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

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

有的需要创设情境,如,谈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五)习作教学

 1.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

 2.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3.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

 2.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制作成长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

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

最后的联欢会,先布置学生去策划、准备,汇报演出则要等到离校之前再进行。

 (七)“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

 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

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

 (八)“综合复习”的使用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这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

 “综合复习”提示的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是:

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既然是复习,就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测自评,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课时

主题

日期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

第一单元

17

人生感悟

2.27-3.14

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单元

12

民风民俗

3.15-3.27

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

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统筹设计教学过程。

第三单元

13

深深的

怀念

3.27-4.12

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特点。

2.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第四单元

12

外国

名篇

名著

4.12-4.25

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

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第五单元

15

科学精神

4.28-5.16

一、理解科学的精神,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文化意蕴;

二、张扬科学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探索求新、创造发明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正确态度。

培养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在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第六单元

14

难忘小学生活

5.16-5.31

一、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二、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