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481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鸿福矿工作面回风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六节其它…………………………………………………………52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56

第九章安全环境评估……………………………………………………58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

巷道名称为8#层一采区工作面回风巷巷,本巷所圈80101面为8#层一采区的第一个回采工作面,西至8#层二采区巷,东临轨道下山巷,均未开采。

二、巷道用途

一采区工作面回风巷服务于80101回采工作面。

回采时,一采区工作面回风巷作为回风、运料巷。

三、巷道性质

本面所掘巷道沿8#层底板掘进,煤层厚度4.3m时,必须沿顶掘进。

四、设计施工长度、服务年限

一采区工作面回风巷服务年限:

6个月;

开工时间:

2013年9月上旬

五、巷道平面布置

巷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

第二节依据

一、经过审批的设计及批准时间

本面所掘巷道施工的依据是《8#层一采区80101工作面设计图》,批准日期为2013年9月日。

二、地质说明书

本面所掘巷道地质资料的依据是《8#层一采区80101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13年9月日。

三、矿压观测资料

1、根据8#层一采区相邻巷掘进过程中对矿压监测资料分析,在使用锚杆及锚索联合支护作用下,矿压显现不明显,顶板下沉量不大于10㎜。

2、根据《8#层一采区80101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8#层一采区80101工作面上覆我矿有2-4#层采空区,预计在掘进过程中,局部地域围岩应力集中,有片帮现象。

3、地质构造附近,围岩应力集中。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盘区开采情况

井下位置

本面位置西部在轨道下山巷以西,东部为本矿三条下山大巷。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1、本巷沿8#煤定层掘进,煤层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单斜下山,工作面中部煤层略有起伏。

煤层平均厚度2.49米,平均倾角4.1°

,与11#层层间距平均18.10米。

2、煤层特征情况表表2

项目

指标

备注

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

3.51~5.25/4.3

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15°

/12°

煤层硬度ƒ

3

煤层发育(发育程度)

不发育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自然发火期

360d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1.2

煤层爆炸指数/%

煤尘具有爆炸性

3、围岩特征

      顶、底板岩性特征表表3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砂质泥岩

13

直接顶

石灰岩

2.6

伪顶

炭质泥岩

0.05~0.1

直接底

4

老底

砂岩

5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巷道煤层产状要素

该井田位于西山煤田西北部,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WE,倾向NS,井田南部地层较缓,约8°

,北部较陡,局部大于30°

,发育一向斜(狮子河向斜)和小型背斜。

1)褶曲

工程施工范围位于狮子河向斜单翼,走向基本为东—西,倾角一般20°

,局部可达35°

2)断层

工程施工范围内,没有大的断层影响,掘进约180米处可能要受到伴生断层的影响,落差小于1.5米,走向西—东,加强断层防治水工作。

3)陷落柱

根据《矿井地质报告》显示,掘进施工范围内陷落柱,施工不受陷落柱影响。

4)岩浆岩

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及破坏现象。

综上所述,本井田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二、冲击地压威胁

根据矿方提供资料显示,煤层开采至今未发现有地压异常和地温异常现象。

据邻区资料,地温无异常现象,地温梯度也偏小,地温梯度一般为1-3°

/100m,本区应属地压正常区。

井田范围内无冲击地压。

三、岩石普氏分类及普氏系数。

8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石灰岩,厚度0.45~2.78m,平均2.6m,致密坚硬,不易垮落,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不具膨胀性,顶、底板均易于管理。

据本矿2010年8月在井下采8号煤层顶底板岩样送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测试,其结果:

石灰岩顶板抗压强度11.6~16.0MPa,平均13.7MPa,抗拉强度0.42~0.64MPa,平均0.49MPa,抗切强度1.03~1.18MPa,平均1.09MPa;

砂质泥岩底板抗压强度14.8~18.0MPa,平均16.3MPa,抗拉强度0.74~0.81MPa,平均0.79MPa,抗切强度1.11~1.49MPa,平均1.28MPa。

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

一、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

(一)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

本区区域上位于吕梁背斜东翼,属晋祠泉域水文地质单元。

晋祠泉域可分为后山径补给区,前山径流排泄区和冲积平原区。

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是主要来源之一。

(二)有影响的含水层:

1)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1)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岩性为石灰岩、豹皮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各种岩性富水性不一。

在水平方向上,受区域构造控制,富水性差异较大,本区由于埋藏浅,补给条件较好,富水性较强;

本区水位标高:

镇城底为+898.11m。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主要由L1、K2、L4三层石灰岩组成,含灰岩层段厚25m左右,灰岩在浅部裂隙发育,并有溶蚀或溶孔等岩溶现象,富水性中等;

在深部则岩溶极不发育或无岩溶现象。

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主要为K3砂岩,由中粗粒砂岩组成,厚度变化较大,裂隙发育差,富水性弱。

(2)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本组有多层砂岩,出露面积广,但大部分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只形成透水层。

一般来说,本组富水性弱。

3)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

主要分布于区内河谷中,由沙砾组成,一般厚20m左右。

该层含水性主要取决于其补给条件,在较大的沟谷中,地表水较丰富,补给条件较好,其富水性较强;

在小的沟谷中,补给条件差,其富水性较弱。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下伏基岩的岩性,本组水质良好,为主要民用水源。

二、巷道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1.地表水体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井田内无大的河流等地表水体,在井田外南东侧发育狮子河,流向自北东向南西注入汾河,为季节性河流。

井田主井、副井位于一般不会受到洪水威胁。

该地表水对掘进工程影响不大。

2.构造对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本井田断层虽然较发育,但均是规模较小的断层,发育一小型陷落柱,矿井采掘中未发现因遇断层带和陷落柱而出现水文动态的异常。

构造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影响不明显。

3.采(古)空区及相邻矿井积水情况

本井田2、4号煤层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强度大,另外8号煤层已进行了大片开采,采空区总面积约1191.44(k)m2。

井田范围内2号煤层共有积水2处,8号煤层有积水3处,积水量依据井田以往资料,采用经验系数20%计算积水量。

其积水量见表2-2-9。

表2-2-9井田采、古空区积水量估算表

煤层号

积水区

编号

采、古空区积水

面积k(m2)

煤层

厚度

经验系数

积水量(万m3)

2+3+4

86.34

4.39

0.02

7.58

217.94

19.14

8

14.47

4.30

1.24

5.34

0.46

138.23

11.89

合计

462.32

39.76

据调查,本井田北东部的太原煤气化公司嘉乐泉煤矿开采2+3、4、8、煤层,西部的梭峪乡炉峪口煤矿开采8号煤层,开采后形成的采空积水也会给本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事故隐患。

嘉乐泉煤矿现采的9号煤层,相邻本井田范围内尚未开采,未布置工作面。

相邻煤矿采、古空区均有积水,相邻煤矿采古空区积水量见表2-2-10。

表2-2-10相邻煤矿采、古空区积水量估算表

矿名

山西省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嘉乐泉煤矿

256.69

28.17

38.70

4.16

古交市梭峪乡炉峪口煤矿

10.08

1.08

305.47

33.41

三、第四纪砂砾层水主要分布于狮子河河谷中,厚度一般5m左右,最厚10m左右,以近代河谷冲洪积层富水为主,岩性为砂、砂砾、及卵石组成,夹粉砂及透镜状粘土层,富水性视距河床远近有所变化,是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主要水源之一。

四、工作面回风巷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根据巷道布置层位、开口位置

该工程巷道布置在8#煤层中,位于一部皮带运输下山西侧,其南侧为工作面运输巷、北部为未采区,南邻二采区皮带运输巷,东部一部皮带运输下山及回风、轨道运输下山。

工作面回风巷规格尺寸详见(表3-2-1)。

表3-1

巷道名称

断面形状

支护方式

净断面

净宽度

净高度

掘进断面

掘进宽度

掘进高度

工程量

工作面回风巷

矩形

锚喷网

12.0m2

4.0m

3.0m

13.44m2

4.2m

3.2m

456m

二、巷道断面:

工作面回风巷工程量为456米,净宽4.0米,净高3.0米;

设计为矩形断面。

三、开口位置:

工作面回风巷开口于回风下山西侧,距皮带运输下山与回风下山联络巷南侧42米处,开口坐标:

x=4206364.890,y=19594427.180。

巷道平面图(附后)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察对象:

8#层一采区工作面回风巷巷

一、矿压观测对象及内容:

1、掘进过程中,每班支护锚杆的锚固力。

2、利用WBY-10型顶板离层指示仪对巷道顶板岩层分离进行监测。

二、观测方法:

1、每班支护的锚杆,要用力矩扳手逐根进行检测,扭矩扳手指针读数小于150N·

m的当班重新紧固或补打,并将检测结果记入班验收记录本内备查。

每300根锚杆用锚杆拉力机试拉一组,每组不得少于3根,其锚固力不低于50kN;

且试拉标记要清晰,对试拉锚杆不合格的需重新补打,并做好锚杆锚固力试验记录。

2、对沿顶板掘进区段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利用WBY-10型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监测。

(1)、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布置:

施工过程中,选用WBY-10型顶板离层指示仪,在开始掘进期间,回风绕道口处顶板中部安设一个,沿煤层顶板掘进的巷道区段顶板中部每隔100m安设一组,当遇地质构造时,在地质构造附近安设一个,遇断层时,上下盘各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距工作面最大距离不得大于100m。

(2)、顶板离层监测仪的安装:

①用φ28㎜的钻头在顶板上打眼,眼深应根据上覆岩层情况而定,应使钻孔深入到锚索锚固末端以上300mm处;

即锚固器1安装位置;

②用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1推至眼底,轻拉一下细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好;

③用安装杆将锚固器2推至锚杆锚固末端以上300mm处,轻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

④将套管组件3(其下端为固定点3)插入钻孔孔口,同时将钢丝绳从刻度尺端向外拉,确保两个刻度尺套环移动顺畅,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

⑤将刻度尺1上的套环用与其相连的钢丝绳固定在数值的开始位置,记下初始读数,截去多余的钢丝绳,确认刻度尺套环不受卡阻;

⑥将刻度尺2上的套环用与其相连的钢丝绳固定在数值的开始位置,记下初始读数,截去多余的钢丝绳,确认刻度尺套环不受卡阻;

三、数据监测及资料整理分析

1、巷道内位于安装顶板离层监测仪处要悬挂顶板离层监测仪管理牌板,第一周每班由专人进行填写,第二、三周每天由专人进行填写,第四周以后每旬由队组安排专人观测并进行填写;

要求内容齐全,文字清晰;

2、队里派专人负责检查顶板离层监测仪的数据变化,并在顶板离层监测仪记录表内及时填写,一式两份,每周向生产技术科送交一份备查。

3、若发现顶板离层达到120㎜时,若刻度尺1离层刻度达到120㎜时,要及时在巷道周围补打长锚索进行加强支护,(要求锚索锚固在离层监测仪锚固器1向上2m处)若发现刻度尺2离层刻度达到120㎜时,要及时在巷道周围补打长锚杆进行加强支护,若刻度尺1与刻度尺2离层刻度都大于70㎜时,按如上要求补打长锚杆与长锚索;

如顶板仍继续下沉离层,要写专项技术组织措施进行加强支护。

附:

顶板离层监测仪安装示意图(见附图4)

四、其它

用张拉千斤顶给锚索施加预应力时,千斤顶必须安装压力表,指针必须达到16Mpa以上,即预应力达到80KN。

现场按序号作好标记,做好锚索锚固力试验记录。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永久支护:

巷道采用锚杆+锚索+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

锚杆:

∮=18mm×

2000mm左纵螺纹钢锚杆,托盘规格:

锚杆托盘为圆形,直径为150mm×

10mm,锚杆间距1000mm,排距1000mm,锚杆锚固剂选用MSK23/35型一卷,MSZ23/35一卷进行锚固;

锚杆锚固力:

顶锚不低于60KN,帮锚不低于4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40Nm;

锚索:

∮=17.8mm×

7300mm钢绞线,锚索托盘规格:

200mm×

20mm,锚索间距2000mm,排距3000mm,锚索锚固剂选用MSK23/35型一卷,MSZ23/35两卷锚固,锚索锚固力不低于200KN,锚索预紧力范围在50KN-120KN之间;

网片:

∮=6mm钢筋网,网片规格为1100mm×

2100mm,网片网孔规格为100mm×

100mm,网片搭接100mm;

喷浆混凝土:

强度C20,喷浆厚度100mm。

工作面的最大控顶距离2200mm,最小控顶距离200mm。

二、巷道断面的选择

根据工作面巷道布置以及煤层赋存情况,设计巷道采用矩形断面,本设计参考《采矿工程设计手册》2012版进行设计。

巷道断面设计:

1、巷道宽度设计为4.2m:

2、巷道高度设计为3.2m:

该工作面8#煤层为厚煤层,煤层厚度4.6m,巷道跟顶掘进,设计巷道高度为3.2m。

三、支护设计:

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1、锚杆长度计算

L=KH+L1+L2

式中:

L——锚杆长度,m;

H——自然平衡拱高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

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按经验取0.5米;

L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米;

B

2f

H=—

B——巷道开掘宽度,4.2m;

f——岩石坚固性系数,砂岩取5,煤层3m。

4.2

H=——=0.42m

则L=2×

0.42+0.5+0.1=1.42(m)

2、锚杆间、排距

Q

KHγ

a=

a——锚杆间、排距,m;

Q——锚杆设计锚固力,100N/根

H——自然平衡拱高度,取0.42m;

γ——被悬吊岩石的容重,取28.56kN/m3;

100

0.42×

28.56

a==4.16m

通过以上计算确定,巷道采用直径0.018m、长度2.0米螺纹钢锚杆;

锚杆间、排距均为1.0m。

当围岩稳定性较差时,锚杆间排距可缩短为0.8m。

三、巷道临时支护方式:

采用两根4.3米长,3寸无缝钢管作为前探梁,用卡环固定器固定在永久支护的锚杆下作为临时前探支护。

规定:

循环进度为2.0m。

三、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临时支护与新暴露的顶板间的支护衔接等。

临时支护用卡环固定在永久支护的锚杆下,工作面爆破作业完成后,及时处理巷道顶帮活矸、活石后,在永久支护的掩护下,前移前探梁,临时支护好新暴露的顶板,清理爆破落煤(矸)后,对临时支护进行永久支护。

附图3-1-5巷道永久支护平面图、剖面图(1:

50或1:

100)。

附图3-2-6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1: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工艺及要求:

1、支护机具

顶部采用MQT-130型锚杆机打眼、锚固锚杆;

帮锚采用MZ-1.2型煤电钻配合锚杆钻杆打眼、锚固锚杆。

2、施工工序

⑴、主要施工工序

爆破后架设临时支护,出煤、渣后打锚杆孔,铺网,组装锚杆、放置并搅拌树脂药卷,待药卷固化后,上紧螺母等。

钻锚杆孔时,要满足设计位置及深度的要求,顶部眼用钻机打好后,将连接件与钻机连接好,开动钻机,用锚杆将药卷边推边搅拌直至把锚杆送入眼底,时间大约20-30秒,停转等药卷固化约30秒,再开动钻机上紧螺母,锚固长度为1.0m,然后关闭旋转及气腿开关,放下钻机,一根锚杆安装完毕。

⑵、锚杆安装顺序

锚杆施工时,应由外向里逐个逐排进行,先顶后帮逐一进行锚杆支护,严禁在所有的锚杆眼施工完后再安装锚杆。

⑶、锚杆钻机操作要求

1、使用锚杆钻机前,应先检查维护,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准带病作业。

2、开始钻眼时,钻杆转速不可过快,气腿推力适当调小一些,当钻进30mm左右时,打开进水阀,方可逐渐加快转速,加大推力,进入正常钻孔作业。

3、钻孔到位后,关闭气腿进风阀,调小出水量,减慢钻杆转速,使机子靠自重力平稳的带着钻杆回落。

4、停机后,关水前先用水冲洗机子外表,然后空转一下,以达到去水防锈的目的。

二、支护工序安排与支护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措施:

(一)、支护工序

爆破后铺顶网临时支护→出煤、渣后打锚杆孔→放置并搅拌树脂药卷→组装锚杆→待药卷固化→上紧螺母。

(二)、质量要求和安全措施

1、巷道成型规整,净高、净宽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30-200mm。

当巷道宽度超宽大于300mm时,应增打锚杆。

必要时打单体锚杆加木托板进行加固。

2、锚杆与巷道顶部垂直,或夹角大于等于80度,托盘紧贴巷壁,锚杆外露长度+10-+50mm,锚杆按线布置,间排距均匀,安装牢固。

3、锚杆扭力矩不低于140Nm,每班必须对安装好的锚杆进行扭力测试,每组3个,如果其中有1个达不到要求,则将螺母重新拧紧即可;

如有2个以上达不到要求,应将所有的螺母重新拧紧一遍。

安装好的顶锚杆拉拔力不小于60kN,帮锚杆拉拔力不小于40kN(13MPa),每30排要测试一组,每组3个,拉拔力必须达到设计锚固力的90%,拉拔测试后应及时重新拧紧螺母,如果锚杆失效应及时补打。

4、锚网搭接压茬100mm,连网间距300mm,网与网之间用14号绑丝双股连接。

锚网时要把托盘压在网搭接压茬上,使支护形成一整体。

5、锚杆间、排距允许误差±

100mm。

6、锚杆深度误差在0-50mm之间。

7、锚网要紧贴巷壁、张紧,若出现兜网现象及时处理。

8、严格按技术科给定的中线跟底板施工。

9、每排锚杆应在同一平面上。

10、锚杆要安装牢固,且锚杆要打在网搭接压茬上,托盘密贴壁面不松动。

三、备用支护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号、存放地点规定。

备用支护材料的品种有锚杆、锚杆托盘、螺母,锚索、锚索托盘、锁具,钢筋网,钻杆,钻头,木背板等。

备用材料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点,备用量符合规定。

二、支护工艺及要求

1、临时支护形式:

(1)、临时支护采用滑移式前探梁。

每根前探梁分别插入固定在紧靠工作面两排锚杆上吊环内。

前探梁上采用刹顶木(1400×

200×

50mm)和木楔刹顶。

(2)、前探梁及吊环规格:

①、前探梁:

4m长的10#槽钢,21009巷使用4根;

一采区工作面回风巷使用4根;

80101切巷使用6根。

②、吊环:

用Ø

20圆钢和螺母制作的专用方型吊环。

(3)、方型吊环用螺帽固定在永久支护锚杆上,螺帽螺纹必须拧满,确保牢固可靠。

每组2个吊环,吊环顺巷道掘进方向拧在同一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