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824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

《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doc.docx

精选教育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评3第3单元doc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三单元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世界的博物馆仍然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唐代陶器与明代青铜器属于人类文明经久不衰的成就行列。

②农村基层干部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胸有成竹,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③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婉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④有着宽胖外表的颉老师看似大大咧咧,其实心思缜密,总是告诫我们观察事物时不要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是要站在高处全面看待。

⑤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抵近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背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野心昭然若揭。

⑥网络生造词,既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无可非议。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 ①经久不衰:

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事例。

语境正确。

②胸有成竹:

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而句子中强调的只是对群众的有所了解,语境错误,此处应用“心中有数”。

③珠圆玉润:

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

符合语境。

④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意思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语境正好相反。

⑤风生水起:

形容议论纷纷,也形容事业蓬勃兴旺,或事情做得很有生气。

不合语境。

⑥无可非议:

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符合语境。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

64412050】

A.气象条件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京津冀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周边地区同时依据“大气国十条”规定的标准减排,也难以实现它所要求的浓度目标。

B.由于航母在作为施加军事和政治压力的手段时所表现出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执行“冒险”行动时所表现出的极高效率,是推动各军事强国不断发展航母的主要动力。

C.一款名为“奇迹暖暖”的游戏和故宫合作之后,暖粉们“穿”上各种珍藏的华服,受到国外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D.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

围绕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产业开发的内容展示,成为许多展团的亮点。

【解析】 A项,语序不当。

“如果”放在“气象条件”之前。

B项,成分残缺。

去掉“由于”。

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在“暖粉们”之前加上“让”。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一直以来,您对小儿的照顾都无微不至,今天让我聊表心意,特备珍馐,请您一定赏光。

B.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救灾捐助会现场,一位80岁的老奶奶拿着100元说:

“这是我的微薄心意。

C.经过调查研究,同学们写出了有关餐厅服务质量的报告,不但指出了问题,还责成领导研究落实。

D.近日听闻敝校将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作为教育界的一名同仁,因事不能躬临,深表歉意。

【解析】 A项,“珍馐”,珍奇名贵的食物,用在自己准备的食物,不当;C项,“责成”是上级让下级做某事;D项,“敝校”不用于别人,“躬临”也不用于自己。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无证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且_______________他人作伪证。

构成交通肇事罪、妨害作证罪,应当受到处罚。

(2)受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不断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不少韩国人在出行时,因为害怕被传染而不敢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3)由于缺乏经典文化的支撑和指引,目前一些充斥荧屏的影视剧肤浅可笑,我相信那些编剧____________连《红楼梦》都不曾读完过。

A.①支使 ②蔓延 ③大致

B.①指使 ②蔓延 ③大概

C.①指使 ②曼延 ③大致

D.①支使 ②曼延 ③大概

【解析】 ①指使:

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

偏重指出主意的人在背后不露面。

支使:

命令人做事。

根据语意,选用“指使”。

②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散。

曼延:

连绵不断。

根据前面“疫情”一词,选用“蔓延”。

③二者都有“不确定”的意思。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猜测;“大致”指大体上,基本上。

根据语境,选用“大概”。

【答案】 B

5.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

64412051】

《红楼梦》是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

每一个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但也必须进得去,出得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今天的青年人虽不致如此迷眩,也须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进得去也出得来才好。

②文学的美常常是在最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中去怎能体会到?

③据传清代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她的父母把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道:

“奈何烧杀我宝玉!

”这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典型了。

④所谓出得来,就是说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

⑤所谓进得去,当然是指充分欣赏《红楼梦》的文学美,充分体会曹雪芹笔底的波澜、笔端风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一颦一笑。

A.④③②⑤①   B.⑤②④③①

C.④②⑤③①D.⑤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文意,首先应介绍“进得去”“出得来”。

故⑤②④③,最后总结并提出观点,即①。

【答案】 B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7分)

【导学号:

64412052】

江 村①

沈德潜②

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

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

俭岁四邻无好语,愁人独夜有惊魂。

子桑卧病经旬久,裹饭谁令古道存③?

【注】 ①作者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的朋友。

②沈德潜,满腹才学,40年间屡试落第,六十七岁才中进士,此诗作于屡试不第期间。

③尾联典出《庄子》:

子舆与子桑是好友,子桑生活贫国,大雨十日,子舆担心子桑得病,故“裹饭而往食之”。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首联,既破题,又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中的江村画面,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颔联,作者将行船的动态与主观感受交融在一起,颇有“景中有人”的妙理。

C.颈联转为对人事的感叹,年成歉收导致邻里失去了笑语,作者孤独挨过秋夜。

D.尾联,作者用《庄子》“裹饭而往食之”,是为了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的赞赏。

E.沈德潜主张诗歌应采取“怨而不怒”的表现形式,本诗正是这种理论的实践。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

C项,颈联是写朋友的生活,说自己不妥;D项,不是“为了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的赞赏”,而是“对弘扬古道”的呼吁。

【答案】 CD

7.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诗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首联通过“秋风秋雨”“苦雾寒烟”渲染穷苦知识分子的凄苦生活,表达对朋友的同情;通过尾联“子舆与子桑”的典故表达“对能弘扬古道”的呼吁;结合注释“屡试落第”可知“怀才不遇”的感慨。

【答案】 ①对朋友的同情。

作者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的朋友,通过景色的描绘及作者的感触,反映穷苦知识分子的凄苦生活。

②对能弘扬古道的呼吁。

作者以子舆自况,远道来访贫病中的友人,符合人与人之间重视道义、互相接济的古风。

③自己不遇之悲。

内容与注解结合,可以读出作者屡试不第,有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9分)

【导学号:

64412053】

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

九岁通《五经》。

泰和胡直,嘉靖中进士,官至福建接察使,师欧阳德、罗洪先,得王守仁之传。

元标弱冠从直游,即有志为学。

举万历五年进士。

观政刑部。

张居正夺情,元标抗疏切谏。

且曰:

“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

居正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

其设施乖张者,如州县入学,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更损其数。

是进贤未广也。

诸道决囚,亦有定额,所司惧罚,数必取盈。

是断刑太滥也。

大臣持禄苟容,小臣畏罪缄默,有今日陈言而明日获谴者。

是言路未通也。

黄河泛滥为灾,民有驾蒿为巢、啜水为餐者,而有司不以闻。

是民隐未周也。

其他用刻深之吏,沮豪杰之材,又不可枚数矣。

伏读敕谕‘朕学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前功尽隳’,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且幸而居正丁艰,犹可挽留。

脱不幸遂捐馆舍,陛下之学将终不成,志将终不定耶?

臣观居正疏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办非常之事’,若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者,不知人惟尽此五常之道,然后谓之人。

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

”疏就,怀之入朝,适廷杖吴中行等。

元标俟杖毕,取疏授中官,绐曰:

“此乞假疏也。

”及入,居正大怒,亦廷杖八十,谪戍都匀卫。

卫在万山中,夷獠与居,元标处之怡然。

益究心理学,学以大进。

巡按御中承居正指,将害元标。

行次镇远,一夕,御史暴死。

元标谪居六年,居正殁,召拜吏科给事中。

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纪、崇儒行、饬抚臣五事。

寻劾罢礼部尚书徐学谟、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

(选自《明史·邹元标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B.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C.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D.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虽圣志者/未可谓在延无人也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名词和动词组句如“陛下”和“言及此”,可排除BC两项,根据对称句子动宾结构“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可排除D项。

【答案】 A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夺情,朝廷于大臣丧制未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奔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B.丁艰,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忧”。

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父丧称“丁内艰”,母丧称“丁外艰”。

C.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

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解析】 此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父丧称‘丁内艰’,母丧称‘丁外艰’”错误,应该是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答案】 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