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814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

《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docx

精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

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

为推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年)》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成府发〔2008〕1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现状。

1.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高新技术和重点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国内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6928亿元,同比增长25.09%;现代生物医药企业超过500家,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研、开发机构达200多家,涉足生物工程制药的上市公司共有160多家;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肿瘤新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注射液等20多种重大创新药物已实现产业化。

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

注:

生物产业包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服务等五大领域;医药产业包含化学药品、中医药、医药器械等制造业。

本《规划》只涉及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医药领域和医药制造业。

2.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生物医药已发展成为我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5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是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在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表1近年成都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情况简表

年份

规模以上企业(户)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增加值

(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利税

(亿元)

2006

140

124.28

52.94

101.68

16.07

2007

158

166.79

64.74

124.61

23.98

(1)发展区域日趋集中。

按照成都工业布局发展规划,结合制药企业GMP改造和我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制药企业逐步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形成了成都高新区、双流县、金牛区、温江区、彭州市等重点区域。

重点区域的医药企业数量已占全市6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76.57%,呈现产业聚集雏形。

图1成都市各区(市)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数量(单位:

个)

图2成都市各区(市)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产值比

(2)优势企业快速成长。

全市34家医药生产企业产值过亿元,占全市70%;地奥集团和科伦集团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100强;培育出了地奥心血康、人血白蛋白、一清胶囊、乐力钙、抗病毒颗粒等近20个疗效独特、销售过亿元的拳头产品;一批中小企业也加速发展,天台山药业、济生堂、新斯顿制药、利尔药业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表2部分产值过亿元的医药企业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序号

单位名称

1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

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

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

10

四川志远广和制药有限公司

3

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

11

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

4

成都地奥集团

12

三勒浆集团

5

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

13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6

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

14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7

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

15

四川远大蜀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8

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

(3)产业特色日渐突出。

经过多年发展,在现代中药、特色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服务等领域里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大输液、血液制品等产品已占国内市场的1/3份额。

(4)自主创新优势蓄势待发。

依托在蓉高校、科研院所和成都生物制品所、华神、迪康等重点企业,研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积蓄了产业发展后劲。

2001—2006年,成都医药专利申请量年平均增长38%。

图3成都市医药领域1996—2006年专利申请数量

 

(二)对比分析。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还存在集中度不够高、分工协作程度不紧、发展速度减慢、缺乏龙头企业、创新药物少、产业政策不配套等不足。

与同处西部的重庆、西安相比,成都生物医药在企业规模、利润方面还有差距。

表3国内相关城市医药产业产值比较(2007)

城市

石家庄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青岛

成都

长春

长沙

武汉

重庆

医药产值(亿元)

540

370

238

270

300

193

166

144

124

120

115

图4成都、重庆、西安利润总额全国排名企业数量对比(单位:

个)

 

表4国内主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情况

园区

发展重点

主要优势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

政策、资金、中介服务等整体投资环境良好。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亦庄“药谷”

生命科学与医药研发及研发外包、医药生产等

人才、科技等创新资源富集。

北京大兴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制造业

生物医药企业集群聚集。

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广州科学城”

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海洋药物等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地域优势突出、地方政府支持。

深圳市医药工业园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现代中药

地域优势突出、地方政府支持。

长沙浏阳生物医药园

生物制品、现代中药

公共技术平台、专业管理服务体系完善,产业发展迅速。

石家庄生物医药工业园区和栾城医药工业园

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业、化学制药业

产业基础雄厚、优势企业集群。

青岛“生物谷”

海洋生物技术产品

有限定位发展、地方政府支持。

(三)优劣势分析。

1.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我市中草药材种类达2000多种,约占全国的1/3,开发潜力大。

优质道地药材川芎、黄连、附子、泽泻、郁金、杜仲、黄柏、厚朴等十种中药材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其中川芎占有全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拥有丰富的川西猕猴资源和良好的临床病种资源,为发展医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2)创新资源优势。

我市生物医药科研资源富集,拥有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西药学院等64个专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7个国家、省级实验室,12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已形成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等全过程的研发体系。

拥有一支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高层次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在内的生物医药人才队伍。

(3)市场环境优势。

成都是商务部批准的国家首批医药出口基地,是西部药品和中药材的重要集散地。

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是全国三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成都五块石药品配送中心是西部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年交易量超过50亿元;同时,成都又是西部医药对外交流中心,与国外许多知名大学、公司开展多方面合作,多次举办中医药国际博览会、川港中药合作研讨会等。

2.劣势。

(1)园区内企业未能形成分工协作体系,产业链尚不完整,相关辅助行业比较落后,集群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2)产学研协调和结合程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源共享率低。

(3)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

(4)医药产业融资渠道单一,研发投入不足,尤其缺乏风险资金的介入,资金需求十分迫切。

(5)市场营销资源利用不足,营销模式较为单一,手段较为落后,营销能力较弱。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规划布局

(一)总体思路。

以“规划引导、突出特色、协作配套、聚集发展”为原则,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一批知名大企业大集团,辐射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把成都建设成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西部最大的中药材及药品集散中心和医药贸易中心,培育形成全国一流、西部第一、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医药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7年,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平均递增25%,实现工业增加值470亿元;在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建成中西部的医药商贸流通中心;医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5亿美元以上;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3家、50—100亿元企业达到4—6家、上亿元企业超过70家。

2.年度目标(见表5)。

表5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度目标

类别

指标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2年

2017年

产值

总量(亿元)

217

282

366

620

1500

年增长率(%)

30

30

30

30

20

工业增加值

总量(亿元)

81

101

127

190

470

年增长率(%)

25

25

25

22

20

(三)规划布局。

1.工业布局。

按照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的要求,成都高新区作为承载新引进医药企业以及新建重大产业化项目的主要区域,温江区和彭州市等区域原则上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区域内企业规划集中、项目扩建以及园区完善建设,在空间上形成“一核心两园区”的发展格局,整体规划20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新扩展区10平方公里)。

(1)核心区。

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北接武侯科技园,南接西南航空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西接金牛科技园,连片建设产业发展核心区。

科技研发园:

以成都高新区南部起步园区和冯家湾工业园为主体,整体规划2.5平方公里,完善研发、创新、孵化、中试等主体功能建设,搭建医药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形成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服务的科技研发园。

特色医药产业园:

以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和金牛科技园为主体,按照产业特点完善空间布局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产业化项目。

(2)温江医药园。

依托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特色原料药,开发医用包装材料及医疗器械。

同时,充分利用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政策优势和国际影响,发展对台交流合作,建成国内对台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合作与引进项目的重要基地。

(3)彭州医药园。

依托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医药化工园,大力发展植物提取物、现代中药,延伸产业链,承接化学原料药转移产业,加大招商引资、资产重组力度,重点发展优势和新型抗生素原料药和中间体、化学药品制剂。

着力提高工业原料药配套能力,研发生产药物新剂型和优质新型辅料。

2.药材种植、养殖布局。

建设川产道地药材规范化、规模化药材生产基地,加强规范种植、加工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提升规范化种植规模和水平(见表6)。

表6成都主要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布局

序号

布局区域

发展重点

面积

1

彭州市

川芎、黄连、“三木”等川产道地药材以及青蒿、曼地亚红豆杉等主产药材种植和生产基地

8万亩

2

都江堰市

川芎、“三木”、银杏、泽泻、乌梅等川产道地药材种植和生产基地以及麝香、熊胆、鹿茸养殖基地和生产基地

10万亩

3

崇州市、双流县金马河一带

郁金川产道地药材种植和生产基地

0.3万亩

4

大邑、邛崃

黄连、“三木”以及高山药材

3万亩

3.商贸流通布局。

建设成都医药产业商贸流通市场(中心),完善现代仓储、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与成都周边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形成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链。

市场(中心)布局见表7。

表7成都医药产业商贸流通市场(中心)布局

序号

布局区域

市场

市场定位

1

金牛区

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建设集产品展示、商贸、交流、洽谈、定单、电子商务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