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799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docx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

  论文摘要:

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和平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政府围绕构建“文化中国”的战略大局,积极实施文化外交,这不仅表现在文化外交工作日趋理性、自觉和务实,而且,文化外交的内涵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多样化。

中国的文化外交虽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但文化外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

唯此,才能增大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空间。

  论文关键词:

中国文化外交;和平发展;软实力;国家形象

  文化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为实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所从事的、以开展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的外交活动。

它对建构国家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围绕构建“文化中国”的战略大局,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实施文化外交,为实现跨文化理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日趋自觉、理性的中国文化外交

  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悠远。

新中国成立后秉承这一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谱写了一幅幅动人心玄的华丽篇章。

但是,由于受当时世界冷战对抗格局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开展文化外交时针对不同国家所采取和实施的方式是有所区别的。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官方即政府间的文化外交方式进行的。

中国不仅同有关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条约、协定,而且,还通过互派留学生、人员访问等方式,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以巩固社会主义阵营;而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则基于这些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孤立战略而导致政府间文化外交舞台非常有限的现实,中国主要采用“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工作方式,争取通过积极拓展民间文化交流,来推动国家外交关系的正常开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家战略中心向经济工作的重大转移,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作用的日趋突出和显现,中国政府在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大力开展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和议会外交的同时,也逐渐把开展文化外交纳入到同经济、政治外交并列的外交战略总体布局中来,文化外交的自觉性、主动性空前提高,并日趋走向理性、务实。

  1、文化外交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强调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时,就明确指出了“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

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创新了邓小平的这一外交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1997年l0月,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作为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

江泽民指出: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引进来’方面成绩很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大战略。

”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认识到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10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

“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基本目标。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任务。

2007年l0月,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新时期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外交进入了空前的发展活跃期。

  2、文化外交步入规范化机制化的发展轨道。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外交,不但增加了文化外交的预算经费,还积极实施了以改善中国国家形象为目的,多形式、多管道地推广中国的文化公关活动。

为了妥善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某些重大问题的关切,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中国于1983年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目前,中国国务院已有74个部门建立了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了91位新闻发言人。

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政府也都相应地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现在,新闻发言人制度已逐步成为中国政府与国内外新闻媒介、公众有效沟通的重要窗口。

此外,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执行民族、宗教、人权、国防等方面的无端指责,从1991年开始,中国政府每年还以白皮书的形式,向世界周详地阐述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发布了5个《国防白皮书》、8个《人权白皮书》,对国际社会正确理解中国,澄清对我国的文化误读,争取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内涵和手段不断扩展丰富的中国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在广泛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文化外交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充实和丰富文化外交的内涵,优化文化外交的手段和方式,从而使我国的文化外交焕发出旺盛生机和空前活力。

  1、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

传统的中国文化外交主要以签定国家间文化交流协定、互换留学生和学术交往等教育文化交流方式展开。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顺应国际社会跨文化竞争的趋势,不断充实、丰富文化外交的内涵,使中国文化外交发生了与时俱进的重大变化。

一是开展汉语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工具。

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正式成立。

截至2007年底,210所孔子学院(包括孔子课堂)先后在6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或筹备建立,其中已有125所孑L子学院开班授课,海外学生总数高达4.6万人。

二是增设驻外中国文化中心。

增设中国驻外文化中心,是为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活跃中国文化外交的需要而实施的一项创新性举措。

继1988年7月和9月,新中国首批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分别在非洲的毛里求斯和贝宁建成并对外开放后,又先后在法国、韩国、日本、埃及等多个国家建设了中国文化中心。

中国驻外文化中心正逐步成为中国最为权威的海外文化传播平台。

三是在不同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文化周、文化年活动。

举办文化年、文化周,是提高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的重要依托。

近几年来,中国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中美文化节”、“中印友好年”、“中法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国家年”,等等。

这些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既能扩大世界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沟通与理解,也有利于文化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

  2、手段方式灵活多样。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文化外交手段多以对外宣传为主,手段单调,形式呆板。

进人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之后,中国政府一改以往文化外交被动消极的态势,开始主动出击,采用多种手段,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推介中国。

一是上下联动,协力推动文化外交。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外文化交流网络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中央和驻外机构的积极性,不遗余力地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渠道和新途径。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文化外交基本形成了以中央为领导,“中央一省一市”三级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和中央、省与驻外机构之间的对外文化交流信息平台。

二是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联手,合力营销中国。

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利用传统媒介,如外文报纸、杂志、广播等,全面宣传中国的国内外方针、政策,而且,还积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通过建立网站、开辟宣传网页,开展媒体外交等方式传播中国。

如中央电视台除开办了英语国际频道CCTV9和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两个外宣频道外,还建立了中央电视台的英语网站。

三是中外媒介合作,共举文化交流大业。

中国政府大力实施借船出海战略,积极拓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媒体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范围,通过与国外媒体联姻,利用他国文化信息平台,多形式地宣传中国。

2001年中央电视台就与美国CNN签约,借助CNN的卫星平台转播中央台,播放有关中国的新闻节目。

四是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化产品服务。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兼具一般商品和文化特殊商品的双重属性。

中国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大型国外文化演出等活动传播中国的文化理念,展现“文化中国”的崭新面貌。

五是积极利用举办文化展览盛会和世界重大赛事的机会宣传中国。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等活动,向世界展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形象,增强中国的世界亲和力和吸引力。

  3、交往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与以往我国对夕文化交流主要限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格局不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积极实施全方位的文化外交战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一是国家范围覆盖面广。

不仅积极面向发达国家,而且,还面向发展中国家;不仅积极拓展双边文化交流,还踊跃参与国际多边文化往来。

截止2005年,中国已与166个建交国家中的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752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

二是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有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

年对外文化交流量1360起,与l0年前相比增长了5倍。

领域涉及文学、艺术、文物、图书、广播、科学、技术、教育、卫生、体育、博物馆、文化援助和文化保护等各个方面。

  三、助推中国软实力不断提升的文化外交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包含文化、外交等在内的软实力日趋成为世界各国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通过多年的文化外交活动,不但为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扩大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1、文化外交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一个国家形象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该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认同程度。

消除“中国威胁论”,为我国和平发展争取一个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

中国在开展文化外交的过程中,积极宣传“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与和平、发展、合作的对外政策,大力倡导“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和人文精神,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文化影响,从而为消除因中国经济崛起而产生的担忧、赢得世界其他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创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访问学者乔舒亚·柯兰齐克在《魅力攻势:

中国的软实力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一书中就认为:

“中国的软实力外交使其国际形象明显改善,民意测验和对中国的新闻报道都证明了中国软实力外交的成功。

”根据美国马里兰大学发起及统筹的世界民研计划,对2009年4月至7月期间在全球23个地区23490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世界平均数字计,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正面评价比美国高,分别是49%和43%;负面评价比美国低,分别是30%和38%。

  2、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产业升级和结构的调整。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承载体,也是一个国家“软权力”的重要来源。

近些年来,面对奔涌而来的西方文化产品的袭扰和激烈的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国根据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继续深化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跨国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积极开拓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不断在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站得住脚的文化品牌、项目方面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涉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文化价值含量,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优化了我国整体的经济结构,而且增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实力,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竞争中的感染力和辐射力,提升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共享程度。

  3、提高了中国外交的整体能力。

一是丰富了外交的内涵。

受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