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6431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

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

①直抒式,直抒胸臆。

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

②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③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

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

《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

④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

如“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

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

如:

《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

《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修辞写出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

《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

《凉州词》中的“春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都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

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

在教学中要讲解透彻,以便学生能由此及彼,在诵读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冯唐”典故的运用,表现苏轼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王昌龄在《出塞》中借汉代李广英勇善战,威镇边疆来讽刺唐王朝用人不当,边将无能的现实。

《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像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三、炼意

“意”既指全诗的主旨,也指该诗的意象和意境。

即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把握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例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的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意思:

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情感: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中学阶段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何来确定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呢?

1、看作者。

每个诗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

如李白

浪漫、豪放,杜甫现实、沉郁;

苏轼开豪放词风,李清照以婉约表情;

王维、孟浩然属田园诗派,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

陶渊明隐居田园,消极遁世,曹操充满豪情,敢于包揽日月。

2、看诗题。

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

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

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

3、看意象。

意象即诗中所表现的人、景、物。

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

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

“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

“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花落”、“花残”令人伤感;

“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凄凉哀伤;

“菊花”、“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

中阶段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以上所谈是我在毕业复习古诗词鉴赏时归纳的几点看法。

我国是诗的国度,我国古代诗歌意蕴悠远,内涵丰富。

作为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诗歌鉴赏

2.阅读《如梦令》,按要求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鷺。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

(1)这首词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

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

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2)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解析】【分析】

(1)结合诗歌的语句进行分析,诗歌的语言往往都非常凝练,而这首诗中的语言非常的没有华丽的辞藻,非常的质朴,像平时说话一样,富有一种自然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感情,词人日暮之时在溪亭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周围的美景,不知不觉时间很玩了,诗人也是尽兴而归,但却把船划到了藕花深处,怎么办呢,词人此时非常的惊慌,就使劲划船,想把船从藕花深处花出去,但由于用力过猛,动静太大,却惊起了一滩鸥鹭。

鸥鹭在空中飞舞,那种景象简直太美了。

据此理解答题。

故答案为:

⑴这首词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

⑵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点评】⑴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语句分析诗歌的语言是怎样的风格、特点。

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3.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东栏:

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述。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2)惆怅。

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

“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梨花”“柳色”“柳絮”“鲜花”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这首诗,梨花满城本是精美绝伦的美景,偏偏伴着无处不飞的纷纷柳絮,这使绚烂的春阳成了一种伤感短暂的美丽。

“柳青深”“柳絮飞”,既衬托出梨花素白晶莹漫城盛开的情状,又从侧面沉郁地引发出人生几何的追问,以至于下句的“惆怅”二字似乎已冲到了嘴边,不吐不快。

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

(2)惆怅。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赏析。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

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以及对诗眼的辨析能力。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别

(唐)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案】

(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

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

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

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1)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营造的意境或表现作者的感情情等。

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从而烘托出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抓住秋草、残阳,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抒发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⑴“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

⑵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该字的字义+语境义;

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2)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

(1)上片:

望月;

下片:

怀人。

(2)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解析】【分析】⑴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⑵要求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故必须从这两个角度分析。

这首词最大的优点是本首词的情感和哲理。

诗人能从思亲的情绪中走来,转而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⑴上片:

⑵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根据上下片主要内容归纳。

⑵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作答。

赏析本词可从多角度考虑,如主题、语言、情感、写作手法。

6.下列诗句节选自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解析】【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全诗分为四部分。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

不公道的世界"

的强烈仇恨。

结合八个“呈给”句式及结尾句“我敬你/爱你!

”可以体会出这部分内容抒发了作者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抒发了作者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从中找出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子,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再仔细揣摩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所蕴含的的感情,最后再理解整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 

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

“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 

“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 

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E. 

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

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答案】B,D

【解析】【分析】B项有误,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

D项有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比喻自己,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B、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8.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答案】

(1)D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D

(4)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

乙文借幽深凄清之景委婉抒发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1)A.甲诗作者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B.甲诗为酬答诗。

C.甲诗不是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故选D。

(2)本题注意关键词:

俶尔,忽然。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

迅疾。

(3)A.“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错误,不是实写。

B.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C.“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错误,甲诗尾联中“长精神”表达作者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4)乙文,柳宗元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

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

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

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甲诗,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故答案为:

⑴ 

D;

⑵(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⑶ 

⑷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诗文内容分析理解。

⑷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参考译文】

甲诗: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乙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