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7577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x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

一古诗分类

分类1:

按表达方式分类

写景:

春夏秋冬

抒情:

思乡、亲情、友情、爱情、伤时、怀古、爱国之情

叙事:

人、事

说理:

人生治国抱负理想

分类2:

按内容题材分类

田园诗:

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

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

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

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诗歌欣赏基本方法

1、注意作者的创作风格及题注。

2、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及中心句。

3、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

4、组织语言完成相关的问题。

常用句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个)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1、读题目

因为有的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2、知作者

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

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豪迈飘逸白居易◆通俗易懂

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建高昂

高适◆悲壮苍凉李商隐◆朦胧隐晦

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清新典雅

韩愈◆奇特新颖李贺◆忧郁激愤

元稹◆艳丽浅近刘禹锡◆清峻明朗

李商隐◆清丽俊逸杜牧◆含蓄绰约

李煜◆伤感细腻欧阳修◆清丽明媚

范仲淹◆苍凉悲壮晏殊◆明朗疏淡

苏轼◆旷达豪迈柳永◆缠绵悱恻,

黄庭坚◆自然流畅秦观◆情真意切

李清照◆婉约凄切陆游◆雄浑奔放

辛弃疾◆气势雄壮

3、看注释

有的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有的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

所以,同学们答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4、寻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陆游《书愤》中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又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5、主旨句

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主旨句。

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中心内容。

6、品意象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2)植物类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

莲—爱的象征。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红豆—爱情或相思

(3)动物类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青鸟—信使

鱼—快乐自由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蝉—悲凉、高洁

(4)其它

羌笛—凄切(征人思乡)

7、赏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

主要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

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

赋、比、兴;照应,对比,抑扬变化,烘托渲染,象征联想,借古讽今,化无形为有形等。

◎巧用修辞

答题句式:

这句诗运用()修辞,()写出了某物()特点。

一)、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

“如眉”:

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

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二)、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表现手法之象征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

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如: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表现手法之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

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

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如: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

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形象地描述了昔盛今衰的沧桑之变。

◎表现手法之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表现手法之渲染烘托

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

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如: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

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

渲染了浓浓的愁意,为下文四句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的不胜感伤。

②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如: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很想回家,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绚丽。

如此美景,为何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表现手法之对比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析: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

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表现手法之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理感情

①送别类: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②怀古类:

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③思乡类: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④战争类: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⑤闲时类: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⑥借景抒情类:

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⑦托物言志类:

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⑧爱情类:

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

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概括诗词感情常用短语

热爱自然、寄情山水忠君爱国、建功立业

踌躇满志、乐观旷达淡泊名利、恬淡闲适

轻松愉悦、激动喜悦喜爱赞美、向往憧憬

不畏艰难、豁达豪迈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离愁别绪、凄清哀婉遭贬愤世、伤感不平

借古讽今、感叹世事怀古伤今、物是人非

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焦虑矛盾

孤寂惆怅、凄苦烦闷清高孤傲、超尘脱俗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诗词鉴赏题型

【一】诗词鉴赏题型之一:

炼字品析

※提问方式:

“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二】诗词鉴赏题型之二:

内容理解

※提问方式:

“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三】诗词鉴赏题型之三:

描绘画面

※提问方式:

“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四】诗词鉴赏题型之四:

情感体味

※提问方式: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五】诗词鉴赏题型之五:

主旨领悟

※提问方式:

“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六】诗词鉴赏题型之六:

形象感知

※提问方式:

“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七】诗词鉴赏题型之七:

景物描写

※提问方式:

“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等。

【八】诗词鉴赏题型之八:

意境欣赏

※提问方式是“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某一句的意境”“某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九】诗词鉴赏题型之九:

名句鉴赏

※提问方式:

“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十】诗词鉴赏题型之十:

表达赏析

※提问方式: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点”

二、诗歌鉴赏

2.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两个选项的诗句相通?

(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3)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月”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月”字的古诗词。

(诗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答案】

(1)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转”和“低”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

作者借月亮表达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2)A,D

(3)答案示例:

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解析】【分析】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2)AD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相通。

“天涯若比邻”“天涯共此时”与“千里共婵娟”一样,都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之情。

C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

(3)多读书,多背诗,特别是多记忆带有“月”字的古诗词,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故答案为:

⑴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转”和“低”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

作者借月亮表达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⑵AD;

⑶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点评】⑴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

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

具体要做到:

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⑵本题考查诗词积累,这首词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的美好祝愿愿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结合诗句内容即可做出解答;

⑶本题考查诗词积累。

答题时注意注意筛选与月亮这一意象有关的诗句,不要写错别字。

3.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枕石

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

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幕,

微闻钟磬声。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答案】示例1:

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

《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

《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

示例2:

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

《枕石》中的钟馨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

《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馨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

示例3:

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

《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

《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

【解析】【分析】分析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

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运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

《枕石》写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竹里馆》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

故答案为:

示例1:

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

《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

《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

示例2:

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

《枕石》中的钟馨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

《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馨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

示例3:

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

《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

《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的赏析和比较阅读。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三首诗,理解各自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情感,然后比较分析作答,分析内容相同之处的理解要在理解两首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的基础上完成。

4.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夜坐①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

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②蛩,蟋蟀。

文天祥《夜坐》的尾联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作比较赏析。

【答案】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

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解析】【分析】尾联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

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

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故答案为:

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

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点评】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

他们两个人都是爱国诗人,所写的诗也都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但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又不一样,答题时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如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

请简要概括。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

(1)示例1:

以孙郎自喻(用典),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示例2:

“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彰显豪气,狂放。

示例3:

“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或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

(1)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即可看出来,结合诗歌中词人的言行举止分析,动作“卷”,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自比“孙郎”,出猎时像孙权一样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语言,老夫聊发少年狂,“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彰显豪气,狂放。

(2)赏析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