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7670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docx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

高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以景结情之妙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

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

“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

这种“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1、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人沈义父说:

“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

(《乐府指迷》)“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

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

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

《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显然,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

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啊!

2、别房太尉墓

唐代: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这一联中“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

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

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引人联想:

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亦似哀乐阵阵。

此时此地,唯见此景,唯闻此声,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3、旅夜书怀

唐代: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

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高考对接: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

(3)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

2005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

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

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

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经典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这首清词结尾两句的表现手法。

【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分析“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句的语言特色,即诗句使用的修辞、诗句中景物的关系等,然后还要结合诗句的主旨和情感进行分析。

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即以景结情。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9分)

醉中感怀

陆 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 ①鹓行:

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

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

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

选D 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

答: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

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从诗的写法上看,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的失意作比。

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边,连姓名都被君王所记,自己也“壮心”激越。

可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连白发都生出了,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

答题时抓住关键词,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

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

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

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

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9分)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

灯前客未空②。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 ①少章:

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

②未空:

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

C.第四句的意思是:

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

解析:

选B B项,“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错,应是运用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与愁苦。

(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解答本题要根据诗人的经历、现状、思想追求,还有诗中关键字综合分析。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中又使用了对比,客人的形象和诗人也形成鲜明对比,答题时也要注意分析。

参考答案:

①生活凄苦,事业无成。

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

②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

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

(每点3分)

[白话诗歌]

一年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

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未曾落空。

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里度过,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

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

乐府《横吹曲》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

“‘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

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解析:

选B B项,“歌颂了……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

(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

有何作用?

(6分)

答:

 

参考答案:

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

作用:

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

作用:

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

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

作用:

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白话诗歌]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

(2)题。

(9分)

初夏江村

高 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 ①高启(1336—1374):

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

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表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这首诗一、二句交代行踪,写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村,暗示了农村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景象。

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

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解析:

选B B项,诗的前三联也有听觉描写,如“时闻响纬车”。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6分)

答:

参考答案:

①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

②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象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

诗歌情感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诗中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解析:

选B B项,“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说明他很有才华。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答:

解析:

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

赠别诗常见的情感有:

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

本诗首联“文章达”“羽翼高”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颔联“白首”“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用的同情,“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莫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诫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希望友人能施展才华。

参考答案:

①赞美:

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②同情:

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达了同情;③劝诫(忠告):

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

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白话诗歌]

我称赞你文章通达,当年才华有志。

可惜时光荏苒匆匆白头,宦海一生却官位轻微。

如果没有遇到明主就不要展露自己,安于低位不要发牢骚。

如果遇到盘根错节却值得做的大事,就发挥自己的才干好好地做一番吧!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9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注]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 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

在今山西灵石。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

诗人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

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

“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解析:

选A A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

这应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

情感分析不全面。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6分)

答:

解析:

就诗而论,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写崇徽公主远嫁回鹘的哀怨、悲愁之恨,只一尊手痕碑,便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沉思和叹息。

然而,作者在诗中并非一味怀古,而是意在借古讽今,隐晦地痛斥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宋家王朝,只不过作者借崇徽公主和亲之事,抒以内心的愤懑之情,这便是此诗的宗旨所在。

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接抒情,下句以景结情来以无情衬有情。

参考答案:

①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

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

下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

(手法答对两种即可)

[白话诗歌]

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

此去已知定会魂埋异域,翠崖遗迹又为谁而留呢?

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

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

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而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9分)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

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 ①陈孟公:

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

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

②东家驴:

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

③有老眼:

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④荐鹗:

指推荐贤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手法。

解析:

选B B项,“久阔”是指分别已久,并非“久别重逢”之意。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答题时要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分析要围绕诗句展开,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语句“病”“不受折简”“久阔今何如”“作荐鹗书”“功名勿念我”“扫除”等分析情感。

参考答案:

①对世风的感叹。

诗歌前四句通过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世风的感叹。

②对友人的思念。

“城东”六句多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③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每点2分)

[白话诗歌]

浅薄的人来到我的座位前喋喋不休,让我十分无奈。

费尽心思想结交的人,因不受俗世礼节让我无缘相见。

我与城东的陈国佐,已经许久没有相见了,不知他如今怎样了。

明月朗照天地,期待今夜能与君共享此景。

与友人相距不过十多里路,到他那儿并不困难,但我不敢开口向邻居借驴。

似乎听说过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

但功名利禄的事情不要再打扰我了,我在这方面已经没有了追求。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9分)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 ①部曲:

部属,部下。

②急急符:

紧急命令。

③薏苡: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

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④於菟:

老虎的别称。

楚人“谓虎於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解析:

选C C项,是写自己,不是夸赞部属。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此处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分析情感时要结合诗句,不要只答出情感而忽视诗句。

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送君去”和“不妨”分析“送别之情”和“先人后己的情怀”。

参考答案:

①送别之情。

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

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

②先人后己的情怀。

只要部属有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每点3分,共6分)

[白话诗歌]

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

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

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

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

诗歌技巧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9分)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

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

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解析:

选B 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欣赏。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

请具体分析。

(6分)

答:

解析: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需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另外,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本题应该答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

参考答案:

①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

(若答拟人、比喻,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生机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