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
文化也是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维系一个民族成长、进步、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
文化的进步会带动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1、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将为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眼界宽、思想新的新型农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只有顺应变化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才智,才能够帮助农民增加文化知识、增进致富技能、增强经营本领。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而与此同时,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却比较缓慢。
在一些落后地区农村,农民看不上书报、电视,听不到广播,一年文化生活局限在几场庙会,农闲时间闲逛、喝酒、赌博打发时光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娱乐农民,满足他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2、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转变农民的思想,消除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乡风文明,它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与时俱进,并且蔚然成风。
而当前在广大农村宗法观念、重男轻女、虐待老人、买卖婚姻、烧香拜佛,修庙塑神、信教等现象较为普遍,封建传统思想和行为还很有市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鞭挞丑恶落后现象,宣传时代新风,移风易俗,陶冶世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党在广大农村占领思想阵地的重要举措。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是各种落后、反动文化易于滋生、发展的薄弱环节。
特别是宿命论、有神论等思想和观点在农村很有市场。
实际神、法轮功等邪教人员往往趁虚而入,走村串户,宣传反动思想,蛊惑人心,扰乱社会。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4、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开发、挖掘、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华夏文明。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间文化,先进的现代文化,汇集、融合、同化,形成新的时期新的文化,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指引文化发展的方向,修正文化发展的角度,剔除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使文化的发展向着博大、深远、文明的方向发展。
二 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够牢固
1、思想基础不够牢固。
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
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村一级干部对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
2、组织基础不够牢固。
一是乡镇文化员队伍薄弱,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二是村级没有文化指导员,文化工作没有“脚”,难以站稳。
3、群众基础不够牢固。
人民群众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受益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当前,个别地方受认识、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文化下乡活动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不快,接受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受到限制,很大程度上给低俗文化、宗教、迷信留有渗透和腐蚀的空间。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不够有力
1、经济支持不够有力。
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经济基础支撑,对基础薄弱的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来说更是如此,而经费不足已是多年来困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当前主要表现为:
一是经济欠发达,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自身造血功能缺乏;
三是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仍然缺位。
2、文化阵地建设不够巩固。
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农村校舍改造、村道硬化、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而集体经济增长和投入滞后,为解决资金不足的窘境,许多农村只有变卖未能发挥更多作用的闲置会堂、校舍等集体资产,出现了本已无力投资加强的现有文化阵地流失现象。
另一方面,新的文化阵地建设较难,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新建文化阵地难度较大。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环境不够优化
1、政策不够配套。
文化建设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和促进机制。
而目前文化建设方面的立法及政策性规定较少,文化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性支持
2、软环境建设投入不足。
农村文化建设中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村落向现代文明转化过程中,触及的深层文化心理要素处于悬搁状态,如家庭、祭祀、民间信仰等。
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现代的文化建设显得步履维艰。
比如,村民自治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明时期,但自治时至今日,村民自治的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村民要求也不太强烈。
这就不仅仅是制度建设和思想转变的问题。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者缺乏培育新文化的耐心和勇气。
3、符合村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
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公益性投入大量集中在镇区,对农村的投入相对不足。
面对新一轮村民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也是不够的。
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当有限。
村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一般是通过新闻媒体。
4、农村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内涵显得较为欠缺,对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也还缺乏深入思考。
三、发挥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新农村应是农民的新农村,享受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应该是农民,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
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农民才是受益者。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本质和目的是以农民为本,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因此,各级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搞清楚农民们所想、所需、所急、所好,组织农民参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制定,这样,就可以避免主观臆断、闭门造车和搞政绩或形象工程等现象的发生。
享受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应该是农民,那么,农民更应该是新农村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是主体,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另一个基本点。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开放程度的扩大,对农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将为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服务农民,更重要的是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创造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如果文化都靠上面下发、社会送,尽管层次较高,满足了一时之需,却并不能解决农村的长期文化需求。
鼓励、激发农村本土文化的自生和繁荣,既不必忧虑是否对路,也不用考虑经费问题,才是长久之计。
农村文化活动是否丰富与经济是否发达并无因果关系,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虽然滞后,但仍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我国的民间舞蹈、戏曲、歌曲本来就来自农村,都是农民自己创造的成果,千百年来农民一直靠这些文化自娱自乐。
挖掘、开发乡土文化,能够得到乡亲们的热情参与,也为心灵手巧的农民提供了显露才艺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了文化创作和表演的自豪,容易调动其兴趣,往往能事半功倍。
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在农民当中,有表演才能、有文娱天赋、有组织才能的农民并不少。
因此,要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开展命名活动,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
开展“文化特色乡村”、“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创建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扶持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
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但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和长期规划,往往只有热情没有目标,只有干劲没有步骤,这就需要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充分的发挥好主导的作用。
一是顺应民意,当好舵手。
新农村文化要靠广大人民来共同建设,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力量,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一定要顺应民意。
政府机构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新文化建设中的技术指导,把握好总体的布局,制定好长期的规划,协调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新文化建设中的各类难题,规范好新农村的文化市场。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机构要认真监督检查,快速准确的剔除腐朽没落的思想,修正偏激文化的倾向,指引新农村文化建设向着健康、积极、文明的方向发展,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把好舵,护好航。
二是建立文化交流体系,丰富新农村文化。
新农村文化的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吸取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时期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成功之道才能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局面铺开。
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间文化,多姿多彩的世界各民族文化,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涵,只有让我们原有的农村文化与他们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交流才能形成新时期新农村文化,才能使文化建设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为此,政府机构要建立健全文化交流体系,通过网络、图书、电视、通信、教育等手段加大先进文化与农村的交流,增强先进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渗透,弥补原有农村文化的单一,丰富新农村文化。
三是增加文化建设投入,合理利用文化资源。
现今,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文化设施缺乏,文化品味低,文化生活匮乏的现象,要扭转这一局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尤其是农民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宫等文化阵地的建设,使新文化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上品味。
在增加投入的同时,也要充分的挖掘农村文化潜在的资源,调动广大农民为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出钱出力,整合保护现有的农村文化资源,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文化活动,弥补文化设施的不足,有效解决文化阵地的短缺。
四是加强文化建设队伍的培养,巩固文化建设的基础。
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者,文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新农村文化的水平档次的高低。
要积极扶植农村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
注重文化建设队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