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5701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长:

姜紫勤

项目副组长:

黄波、黄永佳、韦仕平

项目成员:

陈伟、潘徐丰、廖世华、米树文、杨翠华、吴倩、简萍、曾艳、冯明慧、金梅、徐湘秀、郑焜文、严菲、白冰洋、王娴

项目概述:

本项目面向黔西南州医疗卫生系统助产岗位集群,以助产专业建设为重点,促进黔西南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素质拓展教育建设等五个方面。

本项目建设预算投资5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17.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支持198万元,学校自筹投入84.5万元。

资金用途: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80万元,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25万元,师资队伍建设50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15万元,素质拓展教育建设20万元,项目管理10万元。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1.行业背景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系地处云贵高原贵州西南部,面积16804多平方公里,辖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顶效开发区,共124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1097个村。

州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32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黔西南州共有卫生机构239所,全州实有床位5472张,5600多名卫生工作人员,承担着321.5万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2.社会需求分析

原黔西南州卫生学校于1981年9月、1988年9月、2001年9月分别招了50名学生,在合并升格前培养助产专业技术人员共150名,医药系成立后于2006年9月开办助产专业至今培养了383名毕业生。

历史以来,黔西南州内共培养助产专业学生533名。

面对全州的助产事业,助产技术人员任重道远,同时,毕业生就业具有广阔的空间。

3.专业建设基础

3.1具有一定专业基础

我校开办助产专业以来,与护理专业齐头并进,历经八年的探索和实践,积淀了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形成了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训、县级医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生产实习,重视素质教育。

近五年累计毕业人数为383名,平均就业率为91%以上。

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人数为553名。

3.2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建设有成效

在学校、医院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医院的积极参与下,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原则,依托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加强本专业建设。

现有院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并出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1册。

3.3依托内培外引,教学团队建设成效大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5名,其中专任教师41名,兼课教师4名,从医院聘请兼职教师10名,“双素质”教师15名;

45名教师中,教授2名,副高职称11名。

该专业教学团队是一支实力较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3.4重视实训内涵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新

本专业已与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等17家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地承担校外实习任务。

专业教师与医院技术人员共同实施技术培训,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课程建设,承担实训教学指导。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成效,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服务创造条件。

3.5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多样化

经过近年来的素质教育拓展,我院的素质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学院成立了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素质教育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能够定期开展素质教育调研和课题研究。

通过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素质要求,分年级制定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途径,指导各院系、各班级有针对性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各种培养和锻炼。

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方面,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基本完善,专职工作队伍长期稳定、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方案基本形成,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初具规模。

职业指导方面,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意向调查;

二年级学生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三年级毕业生举办就业专题报告会和各种就业政策法规讲座,组织召开讨论会,开展专门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调整就业心理掌握他们对未来职业的了解、期望及择业倾向等基本情况

素质拓展活动方面,能够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化和提炼每年一度的“专业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努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1.专业建设思路

1.1指导思想

以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为指导,围绕职业岗位需求为重点,跟踪行业尖端技术,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要求与助产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根据助产专业岗位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进行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双证融通”,实现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内容对接。

建立课程综合性评价体系,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建立助产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6个,与医院产房实现零距离的结合,解决实训“真”的问题,通过建立病房6个一体化教室,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聘请来自医院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医疗卫生机构输送大批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目标

助产专业开设于2005年。

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10月,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现代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建设为支撑,把助产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声誉的精品专业。

在校生人数2012年达到600人,2013年达到750人。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就业率≥85%,用人单位满意率≥90%。

在原专业团队基础上,校企共同培养(聘请)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0名,双师素质教师10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1/3以上。

建立助产专业教学学做一体化实验室6个,与医院产房实现零距离的结合,解决实训“真”的问题。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新增5家医院合作单位,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运行规章制度。

通过两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理念先进、条件完备、校企合作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1.1建设目标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引入职业标准,提高“双证书”获取率,与行业共同制订10门素质教育课程,力争完成5门课程的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图片资源、部分课程视频、部分音频资源、部分课程动画等教学资源建设,并面向社会和周边职业院校,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和教育服务;

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依托行业、企业共同建设高水平的真实或仿真实验实训室,提高实训课效果和实训课开出率;

实现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展开专业教学,实现校企对接,使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全面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现代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建设为支撑,把助产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声誉的精品专业。

助产专业2011年9月在校生人数553人,其中,中职207人,高职346人。

建设目标: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卫生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助产人才。

同时,以护理为基础、以助产技能、产科保健、健康指导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专长、以产科康复为特色,热爱母婴,呵护生命,献身医学,技术过硬,人格健全,综合素质良好为目标。

1.2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立足本州、本省,放眼全国,依照行业培养标准,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护理操作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确定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医院助产士、妇产科护士等技能要求对接。

1.2.1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步骤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本着学院的办学宗旨,依据特色、可行、超前的原则,为进一步深化助产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制订实施步骤。

(1)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专业的特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的。

积极推进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逐步使专业课程内容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按照一个提升(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两个引进(引进高学历专业带头人、引进医院技术骨干)、三项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师德建设工程)的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要以“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知识够用、操作技能娴熟、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职业技能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紧密结合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逐步建成一批“教、学、做”一体的实验实训室,使校内实训室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到2013年,建成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

(5)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重大的专业应用理论或应用技术问题上有重大突破。

1.2.2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 

助产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公民修养和职业素质,掌握助产及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单位、计生服务站、妇幼保健机构等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等工作。

(1)知识结构与要求

具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法律的基本知识;

掌握助产专业所需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妇幼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知识;

掌握专业方向的相关医学和护理知识;

掌握体育、心理卫生知识。

(2)能力结构与要求

通用职业能力:

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的爱国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