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549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docx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概要

关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

----从被动接受国际分工到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转换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演变新趋势,以及广东的地缘经济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宜坚决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和后工业经济战略,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以大珠三角为核心,以泛珠三角为腹地,进一步共同构建以中场产业为龙头的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以物流业为龙头的华南沿海国际商务服务基地,以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为龙头的华南知识产业集聚基地,全面增强广东作为国内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对接接合部、转换桥的承接—辐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广东乃至相关地区由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转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广东新一轮产业转轨升级,建设经济强省。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历史拐点上。

科学认识和确定广东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对于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构筑广东经济地缘新优势和区域竞争新优势,拓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空间,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广东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的新判断

“战略定位”较早源于商业战略决策,由杰克·特劳特于1969年提出,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问题。

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对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区域发展战略定位要解决的是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她要回答清楚“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

近代以来广东的区位性质及其发展定位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而变化的。

西方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东方的衰落和西方的兴起,以及此后西风东渐格局的形成,广东因其特殊的地缘环境,在我国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而特殊的角色。

虎门销烟拉开了鸦片战争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序幕,广东一方面成为接受西风东渐的桥头堡,另一方面成为我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出发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战后东西方冷战的逐步消解和我国改革开放浪潮的来临,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又一次处于命运攸关的历史时刻,广东又一次依托特殊的地缘地位,特别是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社会主义的发展“杀出一条血路来”。

广东人民没有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创立,为在东西对抗、西强我弱情况下的全面对外开放闯出了新路,提供了经验,推动了上世纪90年代后全国大开放格局和东西南北中区域经济群雄并起新格局的形成。

在这一时期,广东在开放发展,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把握世界经济分工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战略机遇,积极承接国际加工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迅速成为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

同时也成为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我国各地区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先行区、示范区、辐射区。

无疑,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定位既为广东20多年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变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也有效地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国内发展格局的新变化和广东自身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广东区域发展战略定位也面临新的挑战。

必须与时俱进考虑广东区域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再创广东区域发展新优势。

我们认为,根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我国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及广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趋势、新任务,广东可以考虑下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

坚决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和后工业经济战略,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以大珠三角为核心,以泛珠三角为腹地,进一步共同构建以中场产业为龙头的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以物流业为龙头的华南沿海国际商务服务基地,以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为龙头的华南知识产业集聚基地,全面增强广东作为国内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对接接合部、转换桥的承接—辐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广东乃至相关地区由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转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广东新一轮产业转轨升级,建设经济强省。

这一战略定位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巩固、优化、提升广东作为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我国加工制造业龙头地位的同时,相对超前呼应国际产业分工演变的有利时机和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发挥广东作为国际产业分工和国内区域产业分工接合部,国际产业大循环和国内区域产业大循环转换带的区位优势,实现三大战略转变:

由传统开放战略向经济国际化战略转变,实现由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转变;由传统工业文明思维向后工业文明-知识文明思维转变,实现由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的跨越;由生产型功能主导向创新服务型功能主导转变,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飞跃。

广东应当通过深化粤港澳合作,主动承接国际产业新转移,发展以物流业为龙头的国际商务服务业,以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知识产业,使广东,特别是大珠三角加速成为为国内(首先是泛珠三角区域)市场、国内(首先是泛珠三角区域)产业链与国际市场、国际产业链对接服务的区域性国际商务服务中心区,对接世界知识产业转移的转换带和国际信息生产、传输、服务中心区,实现由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转变,全面提升广东在国际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竞争力。

由此,我们应逐步由工业经济战略思维向后工业经济战略思维推进,形成工业经济战略和后工业经济战略相衔接的二元战略思维;内源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自主对接的开放战略思维。

这一战略思维的转变,决定着未来10-20年甚至更长远时期内广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广东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和国内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也将决定着广东能否防止在国际、国内发展格局变动中被逐步边缘化。

广东区域发展战略新定位应包括下述三个方面重要含义:

一是空间战略定位,从空间上提升和优化广东在国际产业分工大格局和国内区域产业分工大格局中的经济地缘性质和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是以承接国际加工制造业为主导,成为我国产业与国际产业体系对接的转换带和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先行区。

下一步广东则要通过建立开放的国际商业服务(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区、国际知识产业聚集区,成为国内经济与世界知识经济对接,国内产业链与国际产业链对接的功能辐射区。

二是时间战略定位,从经济发展进程上推动广东产业体系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知识经济跃升,使广东成为在全球产业体系中我国国民经济加速向知识经济对接的先行地区。

三是功能定位,从区域经济功能上实现广东由生产主导型功能向创新服务主导型功能跃升,通过创新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构建实现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转变。

经济强省虽然要以一定的经济规模为基础,但更重要的大规模形成和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服务辐射能力、经济先导能力、制度示范能力。

二、广东区域发展新战略定位的战略形势

上述广东区域发展新战略定位首先是由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新变动所决定的。

从国际看,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知识革命的发生,在上世纪最后20年环大西洋经济圈的产业加速由产业链的中端(生产)向上端(研发)和下端(服务)转移,基本完成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服务社会、知识社会)的蜕变。

环大西洋经济圈虽然离开了生产环节转向研发、服务环节,由物质经济转向非物质经济,但由于这两个环节支配、主导着全球产业链,因此环大西洋经济圈不仅没有丧失他们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支配地位,相反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全球经济的主导能力。

作为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事实是:

上世纪80年代虽然日本作为 工业强国在加工制造业领域超越了欧美,特别是美国,而且叫嚷“日本也可以说不”。

但是随着知识革命的发生以及欧美国家抢占全球产业链的研发、服务制高点,完成由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的蜕变,导致日本经济体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地位的陷落。

这一事实也反映在全球价值链的变动上。

著名的微笑曲线揭示了这一利益变动新格局,即产业链上端(研发)和下端(服务)成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综合收益最高。

相反,中端(生产)被挤到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

现在,在广东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链中,上、下端为国际资本撑控的情况下,国际资本至少剥了我们三层皮:

技术专利费、超额销售利润和设备材料供给利润。

更需关注的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产业面临的更严峻的国际竞争将由生产领域转向商务(如物流、商业、金融等)领域和知识技术领域。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将首先决战商业模式,继而决战科技创新模式。

现在,国际跨国公司正以其强大竞争力的先进商业模式进入中国,并有可能以此优势逐步掌控、主导国内市场,进而大规模掌控我们的产业体系。

如果不能较快地建立起拥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就有可能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内,我们不仅没能在国际产业链和国际市场中建立起我们自主的竞争优势,而且会使我们在过去20-30年时间中建立起来的产业体系尽入国际跨国公司的囊中(现在已现国内市场的国际商战硝烟了)。

因此,我国沿海先行地区如果不建立新的战略思维,率先创新商业模式,抢占中国产业链与国际产业链对接的制高点,特别是构建国际商务服务业竞争优势,我们将可能导致难以弥补的战略失误。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一直垄断和支配着知识产业,即使是印度成为重要的国际软件生产基地,也只是国际知识产业链中的较低端的外包环节。

我国具有良好的知识产业发展的资源和市场基础,但仍未形成强大的产业聚集能力。

广东可以发挥产业聚集配套优势推动知识产业在广东的大规模产业聚集,加快引领我国知识产业在产业层面上的聚集及与国际知识产业链的对接。

再从广东的角度看,广东的加工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直接面对相对晚工业化国家(如越南)的比较成本优势挑战(据厂商反映,越南的要素成本约相当于珠三角的三分之一),也面对国内相对落后地区比较要素成本优势的挑战。

未来5-20年内,加工制造业作为广东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或主导产业的作用将会逐步被降解;因此,我们应尽快建立工业经济战略与后工业经济战略并重的二元战略思维,迅速拓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战略空间。

从国内看,特别是从泛珠三角区域看,第二梯度、第三梯度地区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化快车道。

这一工业化浪潮必然要依托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市场,必然要吸纳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两种资本。

由此,正在形成国际产业与国内产业、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国际产业循环与国内产业循环在沿海地区的大对接。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这一战略态势。

其他省、区的工业化起飞不仅仅是对广东产业发展的挑战,更重要的是给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战略机会和战略空间;他们的工业化必然对沿海先行地区提出更广泛的服务需求特别是生产性服务需求。

广东必须要以新的战略应对新的发展形势。

从沿海地区看,全线开放正处于新的升级期。

以上海为龙头的华东地区正在进入以产业国际化为特征的新的工业化。

上海在前几年就实行退二进三,发展以物流业为龙头的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东方国际商业之都。

以京津大融合为龙头华北地区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天津正迅速成为华北地区乃至更广阔区域连接世界经济,对接经济全球化的枢纽和通道。

福建配合中央的维护台海和平,促进国家统一的大局,加速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带,推动海峡两岸经济的合作和融合,并借此推动福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广西、云南紧紧把握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的战略机遇,配合国家的周边国际战略布局,推动向东盟的开放和合作,使他们成为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并以此为动力推动本省(区)经济的新腾飞。

特别是广西,正在致力推动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区,争夺我国大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战略高位。

可以预见,一个大西南区域大开放和国际大开放新格局正在广东西边酝酿形成。

在此格局下,广东不能仅仅满足于自我守成,陶醉于GDP的高增长,必须跳出广东看广东,确立全球发展视野和全国发展大局意识;必须超越短线思维模式,确立长远战略意识,正确解决广东区域发展新的战略定位问题。

当前,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满足于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荣耀,自困于传统工业化发展思维,忽视新的国际产业链的形成及其进一步演变的新趋势,而陷于自我边缘化的困境中。

必须看到,知识产业、文化产业、现代商务服务产业等非物质经济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强势产业和经济发展主流,而加工制造业等物质经济正在被相对边缘化,成为弱势产业。

政治学家查德·罗斯克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