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3641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2Word下载.docx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4.天真同学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后,想使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她将热水与冷水混合成温水,并测混合后的水温,下列哪个操作较合理(  )

  A.先将热水与冷水混合均匀后,将温度计用细线吊起,并将玻璃泡插入水中,测出温度

  B.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热水中,再将冷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

  C.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冷水中,再将热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

D.以上三种操作均合理

5.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符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

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

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________℃。

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

6.张望同学5月7日早上测量了体温,又用力将水银柱甩回了玻璃泡,然后随手把体温计放在了窗台上。

晚上回家时他看到体温计的情况如图所示,他立刻对当天的温度情况作出了一个判断。

他的判断是:

________________。

 

【趣味链接】

华氏温度

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制造了温度计,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

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

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拓展延伸】

在一次课外实践汇报课上,一位同学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他自制了一个简单装置。

如图所示,取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

将该装置放入热水中,发现红色水柱很快溢出管口,为了使实验现象缓慢且便于观察,请你为他设计改进方案。

(至少答出两种)

方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这两句诗说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高度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山寺”在高山上,气温要比平原地区低好几摄氏度,因此桃花开放时间要晚许多天。

故选A。

2.【答案】A

【解析】冰层的下表面为冰和水混合,故其温度为0℃,A符合题意;

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其温度应为≤0℃,B不符合题意;

上表面的温度应为空气温度,为-10℃,C不符合题意;

冰层的下表面所有的水,其温度应为≥0℃,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

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

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

故选C。

4.【答案】C

【解析】等水混合后再放入温度计,示数稳定时间显然比一开始就放入温度计会更长,示数比混合后低,故A错误;

先放在热水中,再倒入冷水,温度计的示数会一直下降,不能确定哪一点是混合后的温度,故B错误;

先放入冷水中,再倒入热水,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上升后下降,因此在示数最高点就应该是温水的温度。

故C正确。

5.【答案】2550

【解析】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27℃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则

,t=50℃。

6.【答案】当天的最高温度为36.5℃

【趣味链接】把圆珠笔芯换用更细、更长的玻璃管降低热水的温度

【思维点睛】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解析】

(1)首先要考虑减慢液体热胀冷缩的速度,可以把热水换成温水,使红色水柱上升的速度缓慢,便于观察;

(2)空圆珠笔芯的长度较小,水柱上升很快而溢出,来不及观察,可以把它换成更细、更长的玻璃管。

第2节熔化和凝固

1.寒冷的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

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  )

A.喷洒盐溶液

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

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

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

2.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4.请根据下表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回答问题。

物质

固态氢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259

-117

-39

1064

1083

3410

  

(1)考察团到南极考察时,测量气温应该使用________温度计。

(2)处于-265℃的氢是________态。

(3)如果纯金戒指不小心掉进钢水中,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熔化。

5.如图所示是冰岛火山喷发照片。

喷发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冰盖________(选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

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反射,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文:

Greenhouse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因此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状况。

温室效应源自温室气体,由于像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功用是只允许太阳光进,而阻止其反射,进而实现保温、升温作用,因此被称为温室气体。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什么?

1.【答案】D

【解析】喷洒盐溶液,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从而达到熔化的目的,故A做法可采用;

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可以除去一些冰,故B做法可采用;

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可以使冰因吸热而熔化,达到除冰的目的,故C做法可采用;

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因水的温度很高,会使冰和玻璃迅速吸热而膨胀引起对物体的破坏,故这种做法不可采用;

故选D。

2.【答案】B

【解析】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并且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保持0℃不变。

C、D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因此不符合题意;

A、B都是熔化图象,但A的熔点不是0℃,所以A错误;

B的熔点是0℃,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4.【答案】

(1)酒精

(2)固(3)会

(1)因为南极温度低于-40℃,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凝固点为-117℃,所以要使用酒精温度计;

(2)因为氢的熔点为-259℃,而-265℃低于氢的熔点,所以处于-265℃的氢是固态;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金的熔点为1064℃,钢的熔点为1083℃,所以钢水的温度高于金的熔点,因此如果纯金戒指不小心掉进钢水中,会熔化。

5.【答案】降低熔化

【解析】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温度比较高,高于岩浆所有矿物质的熔点。

所以矿物质呈液态,由于温度降低,达到了矿物质的凝固点,所以发生凝固。

哪种矿物质的凝固点高哪种先凝固;

温度继续下降,才能凝固的矿物质凝固点就是低的。

所以第一个空是“降低”。

冰是固态,由于遇到高温的岩浆,冰从中吸热熔化成水。

故第二个空是“熔化”。

【趣味链接】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

措施是:

①多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思维点睛】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增多;

要缓解“温室效应”就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3节汽化和液化

1.在元旦联欢会上,楠楠表演了一个魔术,他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他有特异功能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D.是因为手上沾有的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2.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后,湖南长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向日本捐赠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参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冷却作业,这台62米泵车在给高温机组注入海水进行降温时,机组上空腾起白雾。

关于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由于海水升华形成的B.白雾是由于海水遇热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C.白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D.白雾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3.(多选)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

  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4.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

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水的蒸发。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中华人民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