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3526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备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宗法制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

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5、宗法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

③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四,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4、家与国相结合,加强王权统治

第一节课时训练

1.(08汕头五校联考)右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说明周王对于功臣的重视

2.(08年广东省梅州揭阳两市四校联考)据说周公(西周)东征后,“封建亲戚,以番屏周”。

从中得出的信息有

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和姻亲

那时中国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分封制属地方行政制度  

分封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统治

A.

  B.

  C.

   D.

3.(盐城市08届高三六所名校联考)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4.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当周天子点起烽火时,诸侯因所应履行义务的缘故,纷纷蜂拥而至勤王。

该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5.(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6.(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7.(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3题)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8..(2009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

<

礼记>

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

9.2009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0.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

11.(2009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2.(2009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第2课秦统一和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一,秦的统一

(一)背景:

1,时代背景:

民心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封建经济发展和各地联系加强\

2,主观背景:

商鞅变法和秦国强大\秦皇蠃政雄才大略.

(二)经过:

1,灭六国

2,北击匈奴

3,南征越族

4,经略西南

(三)结果:

形成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四)意义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

一、战国:

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1、理论:

法家思想2、实践:

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确立:

①由来:

三皇五帝的传说。

秦王嬴政将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基本特征: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皇权至上: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③本质:

君主专制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①三公: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②九卿:

丞相之下设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

3、地方行政机构:

郡县制①由来: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

郡:

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县:

设令、丞、尉,分管行政、司法和治安。

郡、县长官全部都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乡、里、亭:

县以下还有“乡”、“里”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及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③作用:

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对秦朝的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二节课时训练

1.(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2.(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5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是封君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3.(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题)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4.(广东省珠三角08届高三六校联考)下列关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化皇权B.效法古代明君C.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D.君主集权

5.(2007上海单科)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

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6.(2006上海单科)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7.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8.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

在第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

“七月亨葵及稻。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9.(2009高考海南单科)“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11.(2009福建文综高考)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第3课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一、中央官制的演变

1、汉朝①沿袭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③设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2、隋唐:

实行三省六部制。

①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既合作,又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②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北宋①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②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作用:

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

①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使中书省在地方的行政大权.

三、选官制度的演变:

1、世官制:

夏,商,周时期,主要实行是世官制,也叫世卿世禄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