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314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docx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

新技术新项目报表(椎间孔镜)

编号: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新技术新业务项目

项目名称: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申报科室:

骨一科

申报日期:

2011-2-28

项目名称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起止时间

2011-2-28至2012-8-31

项目主

要内容与意义简述(包括在本省、本市、本院目前所处的地位):

在介入性椎间盘治疗方法出现之前,开放手术是治疗严重椎间盘突出症的唯一有效手段,而介入疗法给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引入了微创理念。

目前可供选择的介入方法有胶原酶溶解、经皮切吸、激光汽化(PLDD)、等离子髓核成形、臭氧、射频消融等。

但上述方法均属于间接减压,仅针对部分包容型突出病例,不能彻底清除病变髓核特别是压迫神经的组织,无法修复破损的纤维环,坏死组织需靠人体自然吸收,时间长、痛苦大、复发率高。

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后路椎间盘镜将微创理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广大骨科大夫逐渐认识到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微创技术必然是外科的发展方向。

然而后路椎间盘镜(MED)的手术入路和治疗过程与小切口开放手术相一致,都要实施椎板开窗、剥离肌肉和韧带、干扰椎管、牵拉神经(程度比开放手术轻);易造成术中出血,干扰视野并增大风险;不能适用于极外侧型突出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术后瘢痕组织容易造成椎管及神经的粘连。

“椎间孔镜技术”的出现,较好地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它通过椎间孔途径进入,内窥镜下直视操作,各相关解剖结构如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硬膜囊,神经根等均层次清楚地呈现于屏幕上,安全性高,手术彻底,是目前最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同时,该技术还在快速地发展中,目前已大量扩展应用于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孔镜下的融合并配合经皮技术进行内固定、脊柱结核微创治疗、以及颈椎椎间孔镜微创治疗等新领域,临床疗效和学术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骨科大夫专注于该技术的拓展。

椎间孔镜技术的优势在于:

适应症广,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病例;手术效果与椎间盘手术的黄金标准---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相一致;创伤小,无需破坏椎旁肌、韧带、无需咬除椎板,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最为广大骨科大夫所认可的是该技术能清楚观察到椎管和神经,但不会对其造成干扰。

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形成瘢痕,完全不影响失败后的补救手术;手术创口仅0.7cm,符合美学

观点。

安全性高,局麻下完成手术,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术中出血极少,视野清晰,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术后护理简单,仅需口服抗生素即可,恢复时间短;易于扩展至微创方式处理骨性病变及融合手术;运用成本低,无需内置物。

提高手术含金量的同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该技术平台可扩展至颈椎内窥镜下处理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颈椎常见疾病,使科室学术地位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于90年代后期已经在国内开展,目前省内只有芜湖市中医院于两年前开展此业务,因此我院开展此项工作在省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基本情况

性别

年龄

专业

职务/职称

科室

签名

戎祖华

50

脊柱

副主任医师

骨一科

张俊德

48

脊柱

主任医师

骨一科

薛双桃

40

副主任医师

骨一科

王志刚

32

主治医师

骨一科

黄玉生

59

付主任医师

骨一科

于季

47

主治医师

骨一科

朱宜权

26

住院医师

骨一科

夏太宝

26

住院医师

骨一科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1.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各种椎间盘突出及盘源性疾病的方法、特点及疗效;2.手术适应症的扩大:

目前椎间孔镜技术还在快速地发展中,已大量扩展应用于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孔镜下的融合并配合经皮技术进行内固定、脊柱结核微创治疗、以及颈椎椎间孔镜微创治疗等新领域,临床疗效和学术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骨科大夫专注于该技术的拓展。

(2)研究内容:

1.制定椎间孔镜技术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2.熟练掌握椎间孔镜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3.正确进行疗效的观察和评估。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寻找一针定位的快捷方式;2.拓展颈椎椎间孔镜微创治疗等新领域。

安全性、可行性论证(项目安全性评价、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预案):

1996年美国AnthonyYeung医生(美国微创学主席)首创YESS技术,每年培训全世界医生约400人次;2002年德国Hoogland医生(欧洲微创学前任主席)在YESS技术基础上提出THESSYS技术,使椎间孔镜技术走向成熟;韩国Sang-HoLee医生(亚洲微创学现任主席)的团队迄今已完成超过5000例手术;台湾长庚及荣总医院总计有1500例报告;北京306医院邹德威院长在国内率先引进该技术,在304医院侯树勋教授、重庆新桥医院周跃教授、广州南方医院金大地教授、301医院张西峰教授等国内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和推动下,椎间孔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越来越引起国内骨科界同仁的极大关注。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项技术有着极为诱人的广阔发展前景。

1、经济效益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的经济效益。

第一、科室的直接经济效益。

目前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暂无统一的收费标准,可参照MED和PLDD等,国内开展此项目的医院基本按8000元/人次收费。

保守估计,按照平均每例手术6000元计算。

成本费用主要是术中冲洗液和消融、止血的射频电极,因为采用局麻,费用低廉,总消耗不超过500元/人次,术后不超过3天出院,常规口服抗生素即可。

按照平均每年80例手术计算,(6000-500)x80=44万元,购置成本约90万元,按照上述计算大约2年左右收回投资。

开展脊柱微创新技术的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内部消耗,提高手术含金量,同时以微创为特色可以吸引更多的病人,增加科室的总收入。

第二、医院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骨科开展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同时可以通过提高医院知名度,吸引慕名而来的病人,增加病源,为骨科微创病人提供相应的检查等为医院的相应配套科室和医院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增加医院总收入。

2、社会效益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目前最先进和适应症最广的髓核切除技术。

其目的在于将医源性创伤减小到最低程度的同时获得最佳疗效。

从社会效益看,开展微创技术可以减轻病人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人工植入物的应用,降低药品用量,控制医疗总费用,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同时推动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本院骨科中国同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并培养和锻炼后备人才。

3、学术效益

微创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哲学思想,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临床应用技术。

它与影像学、电子技术、光学技术、生物材料和新型器械的发展密不可分。

近年的快速演变,正越来越彻底地改变着脊柱手术的理念和方法。

无论是早期的经皮穿刺介入,以及逐渐发展的经皮固定,其后的显微内窥镜技术,都无不体现了新材料、新器械在微创手术中的重要性。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一项国际领先的高新技术,是今后脊柱微创手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该技术既能以目前最微创的方式诊治椎间盘突出,避免传统手术咬除椎板、剥离椎旁肌和韧带以及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也不会干扰椎管、不必牵拉神经根,使并发症和后遗症降至最低,极大地减轻病患创伤。

该技术作为一个基础平台,可方便地扩展至椎间融合与固定,在掌握该内镜技术的基础上,瞄准颈椎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科室的微创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带动其他微创技术的开展,推动传统手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通过3-5年的努力,使科室的综合水平走在省内骨科界的前列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主要是对神经根、硬膜囊的损伤,只要术中注意观察、仔细操作则可避免。

对于少数复杂类型的病例疗效不佳可开放手术。

项目组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及人员、技术、设备条件:

本项目申请人长年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脊柱解剖及手术,对椎间盘突出症有深刻的认识。

项目组主要成员临床经验丰富,实力雄厚。

目前我院拥有美国GE和日本岛津C臂X光机各一台,德国Thessys椎间孔镜系统一套,完全具备了开展此项工作的条件。

进度安排、预期目的及考核指标:

2011-3-1—2011-6-1完善研究方案,落实研究准备工作,外出参观、进修、学习。

2011-6—2012-6积极开展临床手术,阶段性小结,发表论文。

2012-6—2011-8课题总结汇报。

申报科室及协作科室意见

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医务科/护理部初审意见

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主任委员签字(公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