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263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docx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

十er次党代会报告(同名36515)

——在中国共产党来凤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1月26日)

肖作文

同志们:

现在,我受中共来凤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总结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我县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来凤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出席中共恩施州第五次党代会的代表;动员和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县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务实创新,努力开创来凤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三年以来主要工作的回顾

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三年,是来凤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三年。

我们经历了经济结构转型、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考验,全县各级党组织围绕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务实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湖北“西大门”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圆满完成了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年应完成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到2006年末,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640万元,比2003年增加40053万元(剔除烟厂),年均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890万元,比2003年增加27882万元,年均增长28.5%;财政收入完成16368万元,比2003年增加2550万元,年均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00万元,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比2003年增加18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比2003年增加312元。

——积极应对国家卷烟工业结构调整给我县带来的巨大冲击,全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替代产业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较长时间以来支撑县域经济的卷烟工业退出前后,全县上下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不等不靠,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坚持“一主三化”战略,走“工业兴县”的路子,形成“工业抓项目、项目抓招商、招商抓融资”的浓厚氛围,全力重构工业体系,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形成以能源、药化、特色农产品加工、建材四大产业为骨干的工业发展格局。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工业园区建设已经破土,利用外资实现“破零”,外贸出口有新的起色,商贸流通日渐繁荣,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扶贫的大好机遇,致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农村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首位,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实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大力推进“五改三建”、乡村公路、农田水利、移动通讯、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基地,逐步形成优质畜牧、道地药材、特色蔬菜、林果、烟叶、茶叶等六大主导产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现雏形,传统农业开始向市场农业迈进。

以“阳光工程”为主要载体,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农民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打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扶贫开发富有成效,整村推进惠及农民。

“三农”工作呈现出安定有序、稳中求进的工作局面。

——着力提升城镇品位,构筑经济发展平台,城镇建设和管理取得长足进步。

来凤县城“北控南拓”的建设规划已经形成,城市发展框架基本确立。

武汉大道建设有序推进,蒯寨坪新城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臻完备。

乡镇集镇和村镇面貌不断改善,城镇规划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依法治理城镇的机制不断完善,经营城市的思路逐步明晰。

——始终注重统筹兼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工作有新的起色,对工业农业的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

教育事业难中求进,“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内部管理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回升,职业教育得到重视,基本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一度存在的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卫生网络建设取得实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弘扬正气、鼓舞士气、营造氛围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群众性文体活动方兴未艾,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广播电视事业突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和“村村通”两个重点,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突出基层基础工作和优质服务,保持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

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环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民族团结不断进步,第四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称号。

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积极支持军队建设,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继续保持全省“双拥”模范县荣誉。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全面完成企业改革改制攻坚任务,企业员工得到妥善安置,国有资本退出竞争领域,县域经济民营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为综合财政预算体系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有效减轻农民负担。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有效维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扎实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初步建立起农村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的新机制。

积极改善金融环境,成为省级“最佳金融信用县市”。

——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真诚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全县城乡呈现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完善,防范网络进一步健全,有力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环境实现基本好转。

信访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关心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劳动就业工作地位更加突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再就业工作效果明显。

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力度加大,“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障机构顺利组建,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行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社保覆盖面逐年扩大,基金征管运作良好。

城镇低保、农村特困救助、大病救助、千户扶贫等工作成效明显。

——始终坚持抓好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为来凤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观”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党章活动取得实效,“三级联创”、“950”工程、“五个好”党组织创建等活动不断推进,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得到重视,党的建设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制度和机制不断规范。

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得到落实。

通过处理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考验了我们的执政能力;通过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通过狠抓发展软环境治理,转变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

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综合运用党内监督、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有序运行的良好工作格局。

统战工作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出现了可喜局面。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是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同时,与历届县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与国家农业部和武汉市的大力帮扶密不可分。

在此,我代表中共来凤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来凤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未来五年的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五年的努力,为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定位。

我们要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农业部定点扶贫和武汉市对口帮扶给我们带来的良好机遇,充分吸纳历届县委积累的宝贵经验,切实利用好十二届县委奠定的良好工作基础,巩固好近几年来的各项改革成果,创造性地把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烟厂关停留下的后续影响,交通、人才、技术、资金的制约,部分群众观念的落后,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实,少数部门执行力和落实力不强等问题,仍然会影响我们发展的步伐。

我们只有狠下决心、团结一致、克难攻坚、脚踏实地,才能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继续坚持“打基础、调结构、提速度、增效益”的工作定位,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型)工业、打造新城镇,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构建新型工业体系、推进城镇建设、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党的建设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来凤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县域经济实现较快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3800万元,年均增长10.5%,三次产业比调整到31.2:

32.6:

36.2,单位GDP能耗降低2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0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00万元,年均增长10.5%;外贸出口达到800万美元,招商引资达到40000万元;财政收入突破20000万元,其中:

力争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的乡镇达2个,过500万元的乡镇达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0元,年均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00元,年均增长5.5%。

——农业产业化建设初步实现规模经营。

各类特色产业板块基地形成规模,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明显增长。

各类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0万亩,期末生猪出栏达50万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8家,其中:

力争产值过1000万元的达11家,过5000万元的达3家,上亿元的1家。

——新型工业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卷烟工业替代产业发展壮大,建成以能源、药化、特色农产品加工、建材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经济体系,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长。

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46000万元和61000万元,年均分别增长22%和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30家,工业经济总量恢复到或超过卷烟工业退出前高峰时期的规模水平。

——武陵山区明珠城市初具规模。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环境不断美化,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实现“民族人文边城、山水园林靓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目标。

县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1%。

同时乡镇集镇、中心村、示范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全面落实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5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国家宏观调控指标范围以内,城乡救助机制基本完善,农村低保启动运行。

——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科技对工业、农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0%和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教育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基本消除,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三级卫生网络日趋健全并保持有效运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遍推行;城乡文体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利用工作得到加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政权建设不断进步,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好转,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加快经济转型进程

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是:

立足来凤实际,实施“二次创业”,推进“工业兴县”,发展特色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搭建发展平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构建以能源、药化、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