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6124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题及答案.docx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

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活动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C )

A.查特斯 B.奥利沃

C.博比特 D.施瓦布

2.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 )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知识兴趣

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是( C )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知识兴趣

4.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

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趣的控制者。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家(D)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5.在西方英语世界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是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其作者是著名教育家( D )

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坦纳 D.斯宾塞

6.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C )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工具理性

7.“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系统确立的,代表人物是( B )

A.塔巴 B.斯藤豪斯

C.皮斯特 D.坦纳

8.布鲁纳用“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

它们是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D)

A.言语表征 B.形象表征

C.实物表征 D.符号表征

9.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 D )

A.比较组织者 B.陈述性组织者

C.说明性组织者 D.先行组织者

10.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要具备基础性、范例性和( A )

A.基本性 B.预备性

C.要素性 D.启发性

11.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称为(B)

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 D.编程教学

12.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领域”和

( C )

A.技能领域 B.社会性领域

C.情感领域 D.语言领域

13.当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即是

( D )

A.永恒主义课程 B.知识论课程

C.要素主义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

14.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是(C )

A.提示型教学方法 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C.自主型教学方法 D.课堂讨论型教学方法

15.夸美纽斯创立的“泛智课程”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泛智论 B.经验论

C.文化论 D.兴趣论

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与

( A )

A.方法 B.过程

C.学生 D.教师

17.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 C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螺旋性

18.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B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

19.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C )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0.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 )

A.分组学习 B.个别学习

C.同步学习 D.交差学习

21.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 C )

A.课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 D.课程采用

22.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课程实施的(D)

A.拒绝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忠实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23.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称为( A )A.目标本位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4.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这种评价称为( C )

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 D.量的评价

25.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A )

A.量的研究方法 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

26.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称为

( A )

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 D.成人世界

27.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A

A.校本课程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 D.国家课程开发28.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 D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过渡发展区 D.最近发展区29.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

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 B )

A.情境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灌输教学 D.随机访问教学

30.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与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阿普尔等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合起来统称为( A )

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B.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C.批判经验课程论 D.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32.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

33.简述教学对话的性质。

34.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

35.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试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37.什么是自主性教学,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性教学方法?

运用它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下面是《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教学案例介绍:

《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共包括12段以光盘为载体的杰斯帕历险经历(见下表)。

这12段历险经历分属四个内容类别:

复杂的旅行计划的制定、统计学与商业策划、几何、代数,每个内容类别包括三段历险经历,每三个历险经历

在难度上从左到右递增。

所有12段历险经历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所以,每段经历都能有若干解决方案。

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

类别

12段历险经历

复杂的旅行计划的

制定

雪松河之

玻恩牧场的营救

任务

争取选票

统计学与商业策划

巨大轰动

跨越断层

一个重要设

几何

成功蓝图

直角

大圆圈比赛

代数

聪明地工

科米的赛车

将军的失踪

以下是12段杰斯帕历险经历中第一段“雪松河之旅”的简介。

雪松河之旅

学生们遇到杰斯帕时,他正在看报,并从报上了解到有一艘旧船出售。

他决定去看一看船。

于是,学生们跟着他来到雪松河码头。

杰斯帕买下了这艘船,但他发现船上的灯不亮,他试着驾驶这艘船,并看见船上有一个小小的、临时性的煤油罐。

故事结束时,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他们能否帮助杰斯帕在太阳落山前驾驶这艘旧船回家。

录相中包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为了得到答案,学生必须利用他们有关速率、时间和距离的知识去计算船返航的速度、距离以及煤气消耗率等。

该问题情境适用于五年级和五年级以上的学生。

以上教学案例的设计采用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

结合材

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

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

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D )

A.进步主义运动 B.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C.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D.学科结构运动

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的教育家是( B )

A.洛克 B.斯宾塞

C.杜威 D.克伯屈

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 )

A.确定教育目标 B.选择教育经验

C.组织教育经验 D.评价教育计划

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D )

A.“经验论”思想 B.“兴趣论”思想

C.“文化论”思想 D.“泛智论”思想

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B )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

“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

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

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

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

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

D.“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

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D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轮形课程

7.“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D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C )

A.哲学取向 B.心理学取向

C.相互适应取向 D.背离取向

9.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B )

A.量的研究 B.质的研究

C.课堂研究 D.实验研究

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C )

A.活动兴趣 B.技术兴趣

C.解放兴趣 D.实践兴趣

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C )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A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