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12399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91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资料下载.pdf

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

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核外电子运动特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素和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2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上网查阅,146C在考古上的应用;

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四、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五、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第一一课时课时【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经讲评后引入新课:

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分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

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媒体显示):

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观察、思考】: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

并由代表发言。

【归纳、小结归纳、小结】3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问题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

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1.原子核的构成:

通过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

微粒电子质子中子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0.0054841.0071.008电量(C)1.60210191.60210190电荷-1+10【思考、讨论并提问】【思考、讨论并提问】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

1数量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归纳小结】【归纳小结】如果用AAZZX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迁移与应用】【迁移与应用】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37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3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回顾】【回顾】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质疑】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媒体显示】【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核素:

核素: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迁移与应用】【迁移与应用】1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核素间的关系。

2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拓展与提高】【拓展与提高】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O2、O3、O4(B)H2、D2、T2(C)H2O、D2O、T2O(D)4020Ca和4220C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交流与研讨】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146C)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

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

阐述146C在考古上的应用;

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复习提问】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在讲评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

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

(1)质量很小(9.10910-31kg);

(2)带负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

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质疑】【质疑】我们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

【交流与研讨】【交流与研讨】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

【简介】【简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阅读与讨论】【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哪些规律?

派代表回答。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讨论】【讨论】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电子层1234n电子层符号KLMN离核距离近远电子的能量低高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2818322n2【媒体显示并媒体显示并讲述】讲述】尝试运用上述规律,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试一试试一试】完成P11下表,看看谁较快。

【媒体显示媒体显示】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迁移与应用】【迁移与应用】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

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5【概括与整合概括与整合】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质量关系原子核(质子、中子)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迁移与应用】【迁移与应用】1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元素或原子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试填下表说明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数目的多少分别决定着什么?

微粒或微粒组合决定属性质子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第二节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6本节本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

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

最后以IIA族、VA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新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直方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一、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3让学生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习化学史知识,使学生认识到:

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

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二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学会用图表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

阅读探究、讨论归纳法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