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170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季节的变换给大自然带来很多奇妙的景象.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吸热的是()

A.春天,浑河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夏天,清晨草叶出现晶莹的露珠

C.秋天,雨后高尔山上出现缥缈的白雾

D.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千克(kg)

B.牛顿(N)

C.米(m)

D.秒(s)

3.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象,这种图象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不可以用来描述()

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导体的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过该导体电流的关系

C.同一位置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4.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B.楚人“刻舟”而不能“求剑”是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造成的

C.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的静止物体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青山和孤帆

5.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是

B.手指甲的宽度是

C.橡皮从课桌掉在地上用时

D.教室高度为

6.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B.人通过双眼接受来自物体的光线判断物体的远近

C.日食和月食

D.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7.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神奇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时,所产生的声音非常微弱.下列关于消音靴说法正确的是

A.消音靴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消音靴能够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主要是防止音调过大而暴露目标

8.如图的四种情景,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B.

C.

D.

9.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

1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具有_____,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出病灶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

12.如图所示,是我国北方冬天的一个景象,水面上弥漫着“白雾”是_____现象;岸边的树枝上附着一层“冰霜”是_____现象.(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3.如图所示是上课时的一个场景,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投射在幕布上的内容,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_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这种反射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幕布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14.在研究光学问题时,当光源的大小比起光源到观察点的距离小很多时,光源可以看作发光的点,叫点光源.例如:

有时将发光的灯泡看做点光源,就是忽略掉发光灯泡的_______等次要因素,抓住发光灯泡_______的特点.

15.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空气泡下方处较_____(选填“亮”或“暗”),这是因为太阳光射向空气泡和水如同射向_____透镜一样,出射光线会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

16.请给下列数据中补上合适的单位或完成单位换算.   

(1)一层楼的高度约为________;   

(2)列车的速度约为108________.   

(3)72km/h=________m/s;     

(4)一个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________.

三、实验题

17.小明利用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实验顺序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

由此可得: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内,此时,在纸板B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______的______像。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该实验最好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实验中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的位置.

(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_____.

19.

(1)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自上而下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如图甲),即玻璃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而凸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

甲                 乙                            丙   

(2)图乙中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以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折射后他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则通过b点的是________光(选填“红”或“紫”)。

   

(3)物体AB发出红色光,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如图丙,若物体AB发出紫色光,在丙图中大致画出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____

20.

(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井观察物质的状态。

①小明选用这套实验装置没有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是小明记录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果试管中最初放入质量是50g的冰,其中冰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则515min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J(不计热量损失,酒精灯释放热量稳定)。

(2)如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16min。

①除了图丙中指示的器材,还需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②丙图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③图丁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④由图像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高于或低于)

⑤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1.小夏同学在实验室测量了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还意犹未尽地想测量其他物体的密度,老师拿出一件图甲所示的工艺品让他测量.

(1)小夏发现工艺品不能放入量筒中,他想出了如下的测量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使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量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它的质量m=__________g.

③把工艺品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在水面处做好记号.取出工艺品,用装有200mL水的量筒缓慢向烧杯中加水至记号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工艺品的密度为______g/cm3.

④他测得的工艺品体积偏_________,密度偏________.

(2)小天利用已经测出的工艺品质量m,采用如下方法更准确地测出了工艺品的密度,请将小天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水的总质量为m1

②将工艺品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再取出工艺品.

③向烧杯中缓慢加水________________,

④用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表达式:

ρ工艺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2.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_____(选填“正确”、“错误”)的,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

在雪上撒盐可以_____(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如图甲所示,其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

(2)改变烛焰在透镜前的位置,移动光屏寻找最清晰的像,他用如图乙所示方法记录了每次成像时像与物的对应情况,其中透镜左侧数字1、2、3、4、5代表烛焰的不同位置,透镜右侧数字1、2、3代表对应位置的烛焰所成实像的位置、倒立、大小情况,分析记录发现:

①烛焰在1位置时经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②成实像时,当物体逐渐靠近透镜时,像逐渐__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大小逐渐_______.

③烛焰在5位置时的像应记录在图乙中透镜的______________侧,这个像用光屏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

(3)实验中,当他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时,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__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四、计算题

24.一架水上飞翼船的速度为160km/h,若它匀速行驶0.5h,飞翼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

25.将一边长是0.1m的实心正方体,缓慢放入盛满水的烧杯内,待它静止时,从杯中溢出0.6kg的水。

求:

(1)求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2)求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3)求正方体的密度。

五、作图题

26.图中,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_____)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