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11607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Word下载.docx

他们有的对地方文化建设,倡导社会风气,启迪后学,做了卓越的贡献;

有的为家乡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直至终身;

有的为民族团结、人民的解放和祖国振兴献出毕生精力;

有的为抵御外辱保卫祖国洒尽最后一滴鲜血。

他们从神奇美丽的大理走出,从苍山洱海走出,走向神州大地,走向世界,永远走进了人民心中,大理因养育了这些英雄的儿女而骄傲自豪,大理也因此值得人们铭记。

【细奴罗】

又名独罗、独罗消,南诏第一代王。

唐太宗贞观初年,为避哀牢王的嫉害,随其父母从哀牢山迁居蒙舍川(今巍山)躬耕。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白子国王张乐进求的禅让,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定都巄屿图山,南诏由此开国。

唐高宗时,细奴罗多次遣使朝贡,与唐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皮罗阁】

南诏第四代王,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五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政权—南诏国,定都太和城。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

南诏国的建立,结束了西南边疆分裂动荡的局面,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阁罗凤】

南诏第五代王,执政期间积极吸收中原汉文化,制定了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统一云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国家,辖境包括今云南全省及四川、贵州的一部分,是南诏国力鼎盛的时期。

由于唐中央政权和南诏地方政权之间的矛盾,天宝战争爆发,阁罗凤依附吐蕃,接受吐蕃“赞普钟南国大诏“的封号。

战后阁罗凤命人收敛唐朝阵亡将士的尸首葬在西洱河畔,名“万人冢”,在太和城立《德化碑》,表明自己不得已叛唐,希望和唐王朝和好的心愿。

【异牟寻】

南诏国第6代王,是南诏历史上最有远见最有作为的君王。

继位后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旧有的风俗习惯,吸收汉文化,大力发展生产,接受清平官郑回的建议,与唐朝和好。

793年异牟寻派出三路使臣出使唐朝,使臣携带异牟寻的书信和四件礼物—当归、丹砂、黄金、丝棉,﹙当归表示南诏愿归顺唐王朝,黄金表示南诏归顺唐王朝的决心坚定不移,丹砂表明南诏对唐赤胆忠诚,丝棉则说明南诏与唐王朝情谊绵绵﹚,三路使臣都到达了唐朝,向唐王朝转达了异牟寻的心意。

贞元十年﹙794年﹚唐朝使者崔佐时在点苍山神祠与异牟寻会盟,10月唐遣使者袁滋册立异牟寻为南诏王,赐“贞元册南诏印”金印,唐与南诏恢复友好关系,南诏经济文化空前发展。

【劝丰佑】

南诏第10代王,执政期间极力推崇佛教,封印度僧人赞陀崛多为国师,重修崇圣寺,建千寻塔,供佛11000多尊,南诏佛教信仰达鼎盛。

在都城羊苴咩建五华楼﹙南诏接待各部落酋长的国宾馆﹚。

在位30多年间多次出兵侵犯唐朝边境,虏掠大批工匠、财物,将内地文化和工艺传进了南诏,促进南诏经济文化的发展。

【郑回】

唐朝相州人,原为唐朝西泸﹙今四川西昌﹚县令,天宝战争中被俘,才识渊博,受到南诏王阁罗凤的器重,任命他为宫廷教师,教授王室弟子。

异牟寻继位后,以郑回为首席清平官,他积极辅佐异牟寻,倡导汉文化,促成南诏与唐的和好,为西南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增进内地和边疆各民族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西南各民族的敬仰。

【段思平】

大理国的开国之君,白蛮,南诏清平官段忠国6世孙,因功任通海节度使。

937年联合东方三十七部讨伐杨干贞,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定都羊苴咩(今大理古城之西)。

执政期间改革内政,废除旧的官僚机构,减免徭役,发展生产,大理地区过渡到封建制时代。

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与宋中央政权相始终,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段功】

《孔雀胆》是我国戏剧的经典之作,它的主人翁是元朝第九代大理总管段功。

元末,红巾军明玉珍进攻云南,攻占昆明,段功出兵帮助梁王夺回昆明,梁王为感谢段功救驾之功,拜他为云南省平章政事﹙行政长官﹚,并将女儿阿盖公主嫁与他为妻。

后来,梁王听信谗言,对段功猜疑,要阿盖公主用孔雀胆浸的毒酒毒死段功,阿盖公主忠于自己的爱情,将父亲的阴谋告诉了丈夫,劝丈夫一起回大理,段功不信,结果最终被梁王所害,阿盖公主悲愤地写下一首悼亡诗,带着对爱情的无比忠贞,对苍山洱海的无限向往,绝食而死。

这是白族历史上一出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1942年,着名戏剧家郭沫若先生根据当时云南日报的记者杨亚宁﹙白族,剑川人﹚提供的资料写成话剧《孔雀胆》。

【杜文秀﹙1828—1872﹚】

回族,清永昌府﹙今保山﹚人,清末滇西民族起义的领袖。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1856年杜文秀宣布“遥奉太平天国南京之号召,革命满清”,在巍山发动起义,攻占大理,建立革命政权,杜文秀被推举为“总统兵马大元帅”。

起义军制定革命纲领,声势浩大,控制了滇西大部,给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清政府集中力量镇压杜文秀起义,1872年清军兵临大理城下,关键时刻部将杨荣叛变,失败已成定局,杜文秀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大理全城数万百姓的生命,吞服孔雀胆后被抬到清营杀害。

清军破城后,血洗大理城,15万人被杀。

【李文学﹙1826—1874﹚】

彝族,弥渡瓦卢村人,清代云南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

在太平天国战士王泰阶、李学东的宣传鼓动下,1855年,李文学在弥渡瓦卢后山天生营发动了有彝族、汉族群众参加的农民起义,提出“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的革命口号,李文学被推举为“夷家兵马大元帅”。

起义军与杜文秀的起义军遥相呼应,相互支援,共同抗清,斗争坚持20年,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1874年,由于叛徒出卖,李文学牺牲,起义失败。

【文化名人】

大理文化灿烂,文风鼎盛,人材辈出,享有“文献名邦”的美誉。

明清以来,白族学者人材济济,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他们的着述琳琅炫目,斐然成章。

【李元阳】

白族,大理人,号中溪,明代云南着名文学家、理学家。

嘉靖五年中进士。

李元阳知人善任,是明朝着名的宰相张居正的恩师。

为官颇有政绩,在江阴抗击倭寇,用自己的奉禄修荆州堤。

为人刚正不阿,罢官归故里,寄情山水,专心写作,诗文收入《李中溪全集》。

李元阳关注地方文化,主修万历《云南通志》、嘉靖《大理府志》。

《云南通志》是云南人自己编篡的第一部省志,成为研究云南史地的重要资料,《大理府志》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大理地区的气候、植被、水系、物产,保存了大理地区后来已变迁湮没的许多史料,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李元阳热心公益事业,为地方兴修水利、建学田,主持重修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杨黼】

白族,大理湾桥下阳溪人,白族隐逸学者、着名诗人,人称“桂楼先生”。

他一生不求功名,不应科举,专心攻读释典,着书立说,成就斐然。

代表作有《词记山花?

咏苍洱境》,用汉字记白语,采用七七七五的句式,结构精巧,音韵优美,称为山花体,山花体是白族民歌特有的格式。

全诗廿十段,描写苍洱风光,追忆先世,感慨自身,纯朴优美,很有气势,刻于碑碣,保存至今,它就是与《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并称大理三大碑的《山花碑》,是研究白族历史语言文学的重要资料

【艾自修】

阿凡提是中国人熟知的智者的形象,白族民间也有一个智者—艾玉,他的故事在大理家喻户晓,艾玉的原形就是明代大理的学者艾自修。

艾自修,洱源县人。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中举,任职湖南辰州,有口碑。

后因母丧回乡,在太和、邓州等地讲学,着书立说,80岁抱病修篡《邓川州志》,并卖田40亩出资刊刻,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艾自修和哥哥艾自新崇尚儒家道德,修身养性,在理学上很有造诣,学术界称艾自新为“大道学”,艾自修为“小道学”﹙道学即宋明理学﹚,合称为“二艾”。

大理府在艾氏故里挂“当代贤儒”匾,以资表彰。

兄弟俩有伦理修养的语录传世,后人合编为《二艾遗书》,集中表现艾氏兄弟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理学追求,其中有许多值得今人吸取借鉴的优秀道德传统。

【担当﹙1593—1673﹚】

昆明晋宁人,明末清初鸡足山高僧,着名的书画家,爱国诗人。

姓唐名泰,字大来,出家后法名普荷,自号“担当”意挑起佛家担子。

明朝灭亡后,很多深受传统儒家正统思想教育的士大夫、读书人不能接受满洲贵族统治中原的现实,不愿仕清,但又无力回天,在矛盾痛苦中选择了逃避现实的道路—出家。

他们大多文化素质比较高,其中最着名、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担当。

担当年轻时即以诗文出名,出家后,寄情于苍洱山水,醉心于诗文书画创作。

书如行云流水,画则有笔外之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风格独特,一直为后人盛赞,以诗书画“三绝”被誉为“南中高士”。

【王崧﹙1752—1837﹚】

白族,洱源县人,清代白族着名史学家、经学家,有“经学巨擘”的美誉,是乾嘉时代经学大师之一,与师范齐名,《清史稿?

儒林》列有王崧的传。

王崧从小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嘉庆四年中进士,任山西武乡县知县。

后去官在晋阳书院讲学,声名远震。

晚年辞官回乡,担任了《云南通志》的总编篡人。

他利用编篡省志的余暇,写成《云南备征志》共21卷,篇幅宏大,史料丰富,取材严谨,与师范的《滇系》齐名,并称云南文献的双壁。

【师范﹙1751—1811﹚】

汉族,弥渡县人,清代大理着名史学家、诗人、学者。

中云贵乡试第二名,出任安徽省望江县令,为官刚正廉洁,不畏权势,爱惜人才,兴办教育事业,后罢官回家以卖文为生。

师范知识渊博,多才多能,擅长文学,熟悉地理水利边防军事等业务,集一生心血写成云南志书《滇系》40卷,内容涉及云南疆域、职官、山川、人物、典故等方面,是嘉庆前云南百科全书。

【杨名飏】

白族,清代云龙县石门人,举人,官至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等职。

为官清廉,政绩卓着,在任期间,整顿吏治,修撰史志,建书院,捐资奖励应试学生。

主持重建西安灞桥,改写了灞桥“六十年一成毁”的历史﹙此举被载入中国桥梁史﹚。

杨名飏心系家乡,在云龙兴办养蚕业和教育事业,修桥筑路,为陕西、云龙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赵藩﹙1851—1927﹚】

白族,剑川县人,近代着名诗人、学者、书法家。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举,任四川盐察使。

因不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投身辛亥革命,参加护国运动。

1920年起任云南图书馆馆长,主持编篡《云南丛书》280余种,集云南文献之大成。

赵藩工诗文,一生创作颇丰,有诗稿七十余卷。

赵藩在书法上卓有成就,其颜体字苍劲有力,有“赵藩得其骨”之评。

他撰写的成都武侯祠对联和书写的昆明大观楼长联,深受后人赞誉。

【周钟岳﹙1867—1955﹚】

白族,剑川县人。

27岁中举人,早赴日本学习政治、法律。

辛亥革命后任云南都督府秘书长,云南省代理省长。

三十年代初任云南通志馆馆长,担负续修《云南通志》总篡,为云南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后任国民党中央政府内政部长,考试院副院长,看到国民党政权日益腐朽,毅然辞职回乡,新中国成立后任云南文史馆馆员。

周钟岳擅长书法,中华民国南京“总统府”三字系他手书。

【赵式铭﹙1873—1942﹚】

白族,剑川县金华镇人。

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他鼓吹改革,提倡新风俗,是当时云南思想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后投身辛亥革命。

赵式铭是白族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创办《丽江白话报》,宣传进化论等唯物论观点,时人认为“足以开发民智”,这是白族地区第一张报纸。

在昆明参与创办《云南日报》,在四川督修都江堰期间,创办《成都报》。

赵式铭对白文、金石学颇有研究,着有《白文解音》等。

【王九龄﹙1880—1951﹚】

汉族,云龙县人。

自幼勤奋好学,后被清政府选送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政法大学,同盟会会员,1922年与同乡董泽一起创办云南第一所大学—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的前身﹚,并当选为名誉校长。

后在云南省政府供职,晚年从事佛教研究,将自己珍藏的《大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