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1332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

4.《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

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

5.下表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6.春秋时期,周宣王因不喜欢鲁国太子括而喜爱公子戏,便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一行为

A.破坏了分封制

B.冲击了社会等级

C.违背了宗法制原则

D.瓦解了贵族政治

7.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

大臣申侯上疏谏曰:

“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

……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

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D.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8.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9.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袱姑。

后武则天从之,由此可见影响武则天决策的因素是

A.儒家文化的影响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

C.宗法思想的影响D.封建伦理的强化

10.《礼记•祭统》云: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晋语》曰: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B.道德规范C.战争祭祀D.儒学思想

11.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因此率诸侯为杞筑城。

郑国大夫批评说:

“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

是谓离德。

”这个事实表明,当时的社会舆论依然十分重视

A.宗法关系

B.以法治国

C.爱惜民力

D.等级关系

12.周礼规定,天子的舞队用八佾(每佾8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这反映的是

A.郡县制B.君主制C.礼乐制制D.禅让制

13.据史书记载,孔子看到季氏士大夫跳“八佾舞”(64人跳的宫廷舞蹈),曾愤慨地说:

“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孔子看来,季氏士大夫所作所为

A.有伤风化B.生活奢侈C.违背礼制D.挑衅国君

14.下图所示的分封形势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西汉

D.东汉

15.西周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完善的重要时期,下图体现的是西周一项政治制度。

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禅让制

16.《史记·

周本纪》记载:

“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A.礼乐制度B.分封制C.郡县制度D.宗法制

17.燕国自周初受封,“社稷血食(受享祭品)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

燕国

A.是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封国

B.由伯禽代表其父周公受封

C.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D.于公元2世纪为秦国所灭

18.《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被认为是北京建城之源。

与这一史实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9.周初,“天下未集”。

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

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

A.燕地

B.鲁地

C.宋地

D.楚地

20.《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毙”,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对于“死”的不同称谓体现了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

三公,中阶之前;

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

诸伯,西阶之西;

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

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2.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大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中的“封建”是指

A.建立周朝B.分封诸侯国

C.委任官职D.实行郡县制

23.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受封的主体是

A.同姓亲族

B.异姓功臣

C.殷商后裔

D.先代贵族

24.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25.西周建国之初,伯禽至封国鲁,变其俗,革其礼,坚持以周礼治国,逐渐使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成为周王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这表明分封制的实行使

A.西周影响不断扩大

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D.民族矛盾得到解决

26.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

“王亲令晋侯苏:

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

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

C.出征作战D.缴纳贡赋

27.唐代吴兢所撰《贞观政要•论封建》记载: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对这则史料评述正确的是

A.唐太宗认为实行分封制是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之一

B.唐太宗认为秦帝王暴政是秦亡的重要原因

C.唐太宗对实行分封制持批评态度

D.唐太宗所论“封建”指的是郡县制度

28.《左传》载: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周)王卒大败。

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29.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

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则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

这说明当时

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30.《左传》记载: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B.诸侯争霸局面开始出现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融洽

31.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

“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

这表明当时

A.禅让制渐成风尚B.世袭制开始确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D.宗法制消失殆尽

3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3.春秋《左传》记载:

楚子伐戎至洛,观兵于周疆。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

“在德不在鼎。

”这则“楚王问鼎”的故事实质上反映的问题是

A.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希望周朝把九鼎赏赐给楚

D.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34.《左传》日: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

35.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晋国正卿赵鞅(官名)在与郑国交战前曾发表誓词: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表明在当时的晋国

A.分封制度已经消亡

B.晋王力量日渐衰弱

C.军功成为受封依据

D.郡县制已全面推行

二、材料分析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

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

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

周颂·

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

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

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

综合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5.B

6.C

7.B

8.C

9.C

10.A

11.A

12.C

13.C

14.B

15.A

16.B

17.A

18.C

19.C

20.A

21.A

22.B

23.A

24.D

25.A

26.C

27.A

28.B

29.B

30.C

31.C

32.D

33.D

34.D

35.C

36.

(1)机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

作用:

稳定政治秩序;

维护政治联系。

(2)意义:

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

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