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091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

《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docx

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河北地理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中国径流深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等省的数据。

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西北季风的影响

B.植被的疏密程度

C.地表的物质组成

D.东南季风的影响

2.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

A.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

B.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C.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答案】

1.D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流的径流深度主要与降水量有关,而我国降水量变化主要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河流径流深度也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变浅。

D对,A错。

径流深度受植被、地表物质的影响较小,B、C错。

2.根据经度判断,甲处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降水增加,径流深度变大,A对。

该地位于内地,地形崎岖,土层薄,下渗能力弱,B、C、D错。

考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影响我国径流深度的因素。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甲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

A.寒潮

B.酸雨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4.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经济发达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和地形

5.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加强冬季供暖

【答案】

3.C 

4.D 

5.B

【解析】

试题分析:

3.读表格,☆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四省中山西省属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危害最严重。

新疆位于干旱区,水土流失最少。

所以甲代表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对。

4.新疆位于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丙是土地荒漠化。

广东位于湿润地区,没有土地荒漠化问题,经济发达,酸雨危害最严重,丁是酸雨。

广东纬度低,北部有山地阻挡,四川周围有山地阻挡,受寒潮影响小,乙是寒潮灾害。

广东寒潮危害不严重的原因是纬度位置和地形影响,D对。

5.丁类环境问题是酸雨,治理措施主要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所以广东省采取的优化燃料消费结构的措施。

B对。

植树造林,退耕还牧对减少酸性气候作用不大,冬季供暖会导致酸性气体增加,A、C、D错。

考点:

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打点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的地区)。

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最低气温的成因主要是(  )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夏季风不能影响

C.地势高     

D.太阳辐射少

7.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C.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答案】

6.C 

7.B

【解析】

试题分析:

6.读图,根据气温等值线判断,图中最低气温低于10度,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不是盆地地形,A错。

夏季风可以影响高原的东部和南部,B错。

高原的地势高,C对。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D错。

7.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我国夏季气温受夏季风影响明显,B对。

与纬线不平行,受纬度位置影响不明显,A错。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一致,有的地方发生弯曲,是受地形影响,C错。

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D错。

考点:

我国夏季等温线分布特征,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23.5°

13.2

28.5

43.2

227.6

1682.1

14.2

14.6

73.6

26.2

1006.9

67.3°

-2.2

12.5

86

92

1000.2

5.2°

20.3

15.8

16.9

0.5

116.1

8.有关对表中四地的位置和气候的描述,可能的是

A.①——我国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气候

C.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极地气候

D.④——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

9.下列对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温日较差大,适宜种植瓜果

B.②——终年温和,有利于花卉种植

C.③——降水均匀,适宜棉花生长

D.④——热量充足,有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

8.A  

9.B

【解析】

试题分析:

8.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1、以温定半球,①、③两地为北半球,④地位于南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位于赤道,但气温明显偏低,应该受地形海拔较高的原因影响,结合降水总量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③地一月均温小于0度,七月大于10度,年温差小,降水丰富且均匀,气候海洋性强,应为温带气候;④地纬度为5.2°S,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结合实际分布,该地应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

所以A正确。

9.①地气候湿润,气温日较差较小,A错;②地气温年变化很小,终年温和利于花卉的种植,B正确;棉花适宜在气候偏干,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的地区,C错;④地热量充足,但降水稀少,水稻好热喜湿,故D错。

考点:

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10.某气压带的南面盛行中纬西风,该气压带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C.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气压带是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如下图所示;

考点:

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

本题属基础性题目,较为简单。

学生熟练掌握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

【规律总结】

1.地球气压带(口诀):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2.地球风带(口诀):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读东经106.8°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题。

11.山脉①是

A.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

B.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的分界线

12.地形区④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

A.夜间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C.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

D.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13.该图反映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是            (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B.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C.山脉的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D.山脉的南坡降水少于北坡

【答案】

11.B

12.C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1.直接读图分析,宝鸡在渭河平原,其南侧为秦岭,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作物熟制两侧多为一年两熟。

12.④为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地形热量在夜晚不容易散失,导致夜晚气温高;温度高则空气上升运动较强,有较多水汽的气流上升冷却而出现降水天气。

13.直接根据图示分析,山脉的南侧降水量较北坡丰富,由于该地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南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多地形区。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利用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准确的进行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盆地地形、迎风坡对降水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

注意结合图示信息分析。

14.某地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当中时区的区时为4时,该地的地方时为午后3时40分,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30°N,175°E

B.60°N,175°E

C.30°N,172.5°E 

D.60°N,172.5°E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利用该地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故计算当地纬度为30°;中时区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为4时,当地地方时为15时40分,即当地地方时较0°经线地方时早11小时40分,即位于0°经线东侧175°,故A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时间计算等内容。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区时计算的一般方法即可。

2008年9月上旬,飓风“古斯塔夫”、“汉娜”、“艾克’”和“约瑟芬”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径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结合图,回答题。

15.以下能反映飓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

16.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是(   )

A.GPS

B.GIS

C.RS

D.雷达

17.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预报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   ③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

④加固海岸堤防   ⑤修建水库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15.D

16.C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15.图示飓风为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方向上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16.RS(遥感)是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

17.加强监测预报、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和加固海岸堤防是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考点:

主要考查了飓风。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旋、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和减轻飓风危害的措施。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题。

18.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18.C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18.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地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岩石破碎。

该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于夏季判断该地区夏季多暴雨,而不是全年降水量丰富,故②③错误。

19.结合上题分析,对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措施包括护坡和进行山地植被建设。

考点:

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等内容。

点评:

容易错选②,对于滑坡、泥石流的成因需要把握,其形成的气候条件不是年际变化大,而是季节变化大。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催熟了北京的国际旅游市场,据此完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