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070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docx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1

  教材分析

  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_。

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的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_。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

  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单变化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实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2

  材及学情分

  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课时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

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法学法2

  指导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介绍仪器和药品名称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实验过程,动作要慢

  2、熟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推测同此得到的结论。

  教学过程

  1、通过阅读P33页的图,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2、学生阅读,看图、分析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3、能叙述出氮气、几种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3

  初中化学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

  无色气体无味大于空气密度不易溶于水

  液氧、固态氧都是蓝色的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例如与碳、硫、磷、镁、铁、石蜡等都能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氧化剂。

另外氧气能助燃,但不可燃。

  一些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

  反应物发生反应反应现象]生成物文字表达式[

  的条件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木炭跟氧气点燃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磺跟氧气点燃持续燃烧放热,有隐约可见的淡蓝色火焰,无烟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硫+氧气二氧化硫

  红磷跟氧气点燃黄色火焰,伴随放热和大量白烟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易溶于水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跟氧气点燃灼成红热,离火后变冷引燃后,能持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熔化后溅落[四氧化三铁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蜡烛(主要是石蜡跟氧气)点燃黄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层,放出热量,稍有黑烟。

火焰十分明亮,分层,放出热量,瓶壁有雾珠,还有无色气体生成,能使石灰水变白色浑浊水和二氧化碳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分析氧气与木炭、硫磺、红磷、铁等物质的化学反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

这类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特点:

“多”变“一”。

  形式:

A+B=AB

  4.分析氧气与木炭、硫磺、红磷、铁、石蜡等物质的化学反应,其共同特点是都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这些反应称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注意这里的氧包括氧气,但又不只限于氧气。

  另注意: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没有必然的联系,即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4

  水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在第一章接触到了微观的原子、分子的基础上,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特征,并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设置本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的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学生能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②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节水观念,爱护水资源。

  4、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三、教法与学法

  本部分知识牵扯到微观粒子较为抽象,因此多媒体演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通过实验、观察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及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

我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放映地球”水球”图片,暗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复习水的组成引入。

  2、分子特征的探究

  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我是按照课本的体系,以常见的宏观物质——水的三态变化引起思考,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水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再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一些常见的宏观现象。

  微观——宏观——微观,这也是化学这一学科特点的体现。

  首先通过一滴水、一块糖、一口气中所含的分子数与等同个数的小米所占的体积作对比,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让学生自我总结引出分子的特征之一:

分子很小。

  初三的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在总结了几个可能的变化原因后,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探究是什么原因发生了变化。

观察不同状态下水分子的排列情况让学生总结不同状态水分子的特征。

然后我引入水三态变化动画模拟,得出水在三态变化中改变的是分子间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并讨论其变化属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从而复习回顾了第一章知识。

再让学生通过两个实验进一步深化总结分子的特征:

分子间有间隔。

  3、水的天然循环

  至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较为简单,我安排学生自己讲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互动,加深理解。

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这一部分,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水观念,爱护水资源。

  4、作业

  课后作业重点突出了东营市号称油城,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解石油开采过程爱家爱国;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一个家庭小实验。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5

  《生活中常见的盐》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1.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2.物质的分类。

  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2-(或HC03-)离子的检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

  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

  1.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2.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溶于水的碱有五种:

K0H、Na0H、NH3oH20、Ba(0H)2、Ca(0H)2。

  2.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

  4.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

BaS04;微溶于水的有:

CaS04、Ag2S〇4。

  5.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如:

Fe+CuS04=Cu+FeS04Cu+2AgN03=2Ag+Cu(NO3)2

  反应条件:

①盐必须为可溶性盐;②“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2.盐+酸→新盐+新酸条件:

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即可。

  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

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条件:

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依据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