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9580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三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课题: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二)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

教学难点

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批注)

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诗。

  1.欣赏秋季的图片,感受秋季的景色特点。

  2.谈话导入:

古代诗人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3.板书课题。

齐读。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再读诗题,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读通诗文,感知季节。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评一评。

全班齐读。

  3.讨论交流: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个季节?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4.引出生字教学:

残、橙、橘、君

  注意后鼻音,说说识记的方法,再一起读字卡。

  “君”:

先出示甲骨文的“君”,解释意思,组词。

看注释,了解现在这个字的意思,最后让学生知道古诗中的“君”指的就是刘景文。

  5.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6.学生按古诗的节奏齐读古诗。

  (三)品读全诗,理解诗意。

  1、读古诗,边读边思考:

这首诗中写到了秋天哪些的景物?

把相关词语圈出来。

2.诵读一、二两句。

  

(1)对对子,师生对读诗。

  师:

荷 

 

生:

   

荷尽 

菊残

已无 

犹有

荷尽已无 

菊残犹有

擎雨盖 

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同桌对读。

男女生对读。

  

(2)读出景物,想象画面。

  【板块一】荷尽

  ①出示两幅图片:

“荷花盛开”图和“荷叶衰败”图。

  ②观察图片,想象说话:

  夏天来了,____________

  深秋已至,____________

  ③比一比,哪幅图是诗人苏轼看到的景象,并说说理由。

  ④顺势理解“尽”“擎雨盖”。

  看注释。

  联系生活。

“雨盖”就是雨伞

  引导:

下雨天走过荷塘边,你会用什么办法遮雨呢?

  懂得:

“擎雨盖”就是指“荷叶”

  ⑤学生再次欣赏图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惋惜。

  ⑥加上语气词,指导朗读

  唉——荷尽已无擎雨盖

  指名读,齐读。

  【板块二】菊残

  ①出示“残菊”图片,学生说图意。

  ②对比图片“荷尽无擎盖”“菊残傲霜枝”,学生说两者的不同,理解“傲霜枝”

  ③再次体会诗人的心情——惊喜,加上语气词“呀”,指导朗读。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达出的含意。

 3.诵读三、四句

  

(1)读诗句,想像画面。

  

(2)体会诗人的心情,加上语气词,指导朗读。

  啊!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结合刘景文简介,交流讨论:

苏轼送给刘景文的仅仅是这首诗吗?

还有什么?

  (4)全班齐读。

  4.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和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并读出诗的味道。

  5.指导朗读,诵读全诗,尝试背诵。

  ①师生配合,借助重要词语背一背。

  ②结合图片背一背。

  

  (五)自主辨析,规范书写。

  1.出示“盖”“菊”“残”“君”“橙”

  2.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盖”“菊”“残”“盖”下边部分最后一横要写长,托起整个字。

“菊”下边的“米”的左边部分要写外面一点。

“残”右边的斜钩要写得舒展,右上角的点不要忘记写。

4.教师范写“菊”“残” 5.学生自主书写。

6、主题概括,课堂练习。

要素作业

背古诗《 赠刘景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想象诗中的画面,感悟诗情。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深秋唉——荷尽

呀——菊残

啊——橙黄橘绿

教学反思

课题: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一)复习方法,导入新诗 1.复习背诵《赠刘景文》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3.明确任务。

这节课就是按照上节课学会的方法,学习《山行》和《夜书所见》这两首诗。

(明确自学要求和小组学习要求)

(二)整体感知,读出季节

  1.借助拼音大声读两首古诗,要求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挑”字。

(看注释理解“tiǎo”这个读音的意思;

再理解“挑促织”的意思“逗蟋蟀”;

接着用这个读音组词;

最后复习另一个读音,再组词。

  2.指名读,齐读。

3.按2/2/3的节奏再读诗。

4.猜猜这两首诗写的又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5.追问留疑:

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让我们到诗中去找找答案。

(三)运用方法,读懂古诗。

  【板块一】《山行》

  1.理解题目的意思:

在山上行走2.自由读古诗,圈出景物。

3.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4.师生合作,学第一、二句。

  

(1)结合注释,借用图片理解“远上”“斜”“寒山”的意思。

  

(2)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说话训练:

“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词语。

  (3)指导学生串讲诗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教师点拨纠正。

  (4)再看图片,体会诗人的欣喜的心情,指导朗读。

  5.独立学习,理解三、四句

  

(1)出示图片,学生试说诗句意思。

  

(2)想象说话:

诗人看到这片枫林,会怎么赞美呢?

  (3)带着诗人喜爱赞美这片枫林的情感,再指导朗读。

  【板块二】《夜书所见》

把自己在夜里看到的听见到的写下来。

  2.继续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结合图片,发挥想象,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4.理解第一、二句

  

(1)学生试说诗句的意思。

  

(2)重点理解:

萧萧梧叶

  看图,想象画面:

梧叶怎么飘落,又发出了什么声音→诗人看着、听着这萧萧的梧叶感觉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3)重点理解:

江上秋风

  听风声,想象→走近诗人,诗人听到这风声,又想起了什么呢?

→指导朗读。

  5.理解第三、四句

“知有”

  结合画面,辩析“知有”能否换成“见有”?

  (3)引导体会:

诗人小时候也捉过蟋蟀,逗过蛐蛐,想到这些诗人此时的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

  【板块三】诵读两诗,尝试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欣赏图片,高声吟诵。

(四)自主辨析,规范书写。

  1.出示“寒”“径”“斜”“霜”“送”“挑”。

 2.归类观察。

3.说说关键笔画。

重点指导“寒”,撇捺要舒展,三点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

4.学生试着书写。

5.同桌评价。

 6.再写两个

(五)诵读两诗,默写《山行》。

1.配乐再背两首诗2.试默写《山行》学生默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

背古诗《山行》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

《山行》

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

枫林

霜叶

第(5)课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1.会正确认读“洼、印”等6个生字;

会正确、规范地书写“铺、泥”等13个字;

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1.正确识字、写字。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一、揭题,理解词语“金色巴掌”

  

(一)谈话揭题,正确读题

  1.由前篇课文古诗导入,出示课题。

  2.正确读题。

相机正音“铺”,复习“铺”的一字多音。

(学习生字铺和泥)

  

(二)联系课文,理解“金色巴掌”

  1.凸显词语“金色巴掌”。

  生说说“金色巴掌”指什么。

  2.读读相关语句。

  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比较读课题。

  改课题为“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读一读,体会原课题富有诗意。

二、预学反馈,梳理文脉

  

(一)预学检测

  1.检测段落的朗读,重点检测词语的读音。

  

(1)出示语段。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贴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2)同桌当“小老师”,互相正音。

  (3)指句读标红的词语,生评议。

  2.检测课文的大意梳理。

  选一选:

  A整条水泥道B“我”走在水泥道上的心情

  C掉下金黄的叶子D每一片落叶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天放晴,“我”去上学看到的美景:

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我”觉得水泥道真美!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上学路上观察到了哪些景物,边读边圈出词语。

(二)梳理难懂的词语

三、学习第1至4自然段,相机理解词语

  

(一)自主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指名读,相机正音。

注意“明朗、潮湿、亮晶晶”的读音。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机理解“明朗”。

  出示第一至四自然段:

  1.生朗读,相机指导。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中的“一夜”应读得舒缓一些,读出刮风下雨持续时间之长,读出秋风秋雨后的舒畅之感。

  “啊!

多么明朗的天空。

”要语气要读得强烈些。

  2.理解词语“明朗”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