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934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

《《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docx

《寒食》优质课文解释1

《寒食》

教材分析:

古诗首先描写了春天长安城的景色,接着写夜幕降临,家家禁火,但皇宫里却正忙着传点蜡烛。

诗人描写寒食节景象,从白天写到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结合插图和注释,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个传统节日——寒食节,关于寒食节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稍做补充。

师:

古时寒食节,诗人们都会作诗

课件出示与寒食节有关的诗句

师领读,简单讲解

师:

这些诗,有写景,有写离别,有寄托哀思的,但大多是凄凉哀伤的,在众多与寒食节有关的古诗中,有一首最为有名,也最为神奇,据说,当时的皇帝读了这首诗后,十分喜欢,特地给这位闲居在家的诗人赐予官位,这首诗也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寒食诗的名篇。

板书诗题和诗人,学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注音把古诗读通读顺读

2.指名读,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齐读

3.师:

你从哪句中读出这是一首与寒食节有关的诗?

学生自由回答。

4.师:

这个寒食节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度过的?

诗人写的是寒食节的什么时间?

默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

自由回答,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三、逐句品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学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师:

诗人眼中白天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

你从哪里读出来?

学生默读古诗,自由回答。

春天百花盛开是很常见的景色,为什么是飞花?

学生自由回答,教室适当引导和补充,引导学生品读这个“飞”字和“斜”字

2、小练笔

师:

把两句诗联系起来,想象一下春风中的长安城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

学生在草稿纸上练笔,写完后集体反馈。

师:

根据你想象到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名朗读。

3、学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师:

夜晚的长安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默读后两句诗,圈点批注。

学生自由回答。

师:

寒食节不是家家禁火么,为什么皇宫里就能点蜡烛,还要赏赐给王侯贵族呢?

此时,皇宫中是怎样一番景象?

王侯贵族家是怎样一番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读出感受

师:

此时,在京城的一户贫苦人家,屋内漆黑一片,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饿得哇哇大哭,可就是不愿吃母亲手里又干又硬又冷的馒头,衣衫褴褛的母亲只能抱着孩子默默流泪,父亲在一旁唉声叹气….

学生再读后两句诗。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

是啊!

我想这也是诗人想问的,想说的,这首诗既写出春天长安城的迷人春景,也写出了社会现实,流露出了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与其他写寒食节的诗不同,可谓是别出心裁,让我们再次朗读全诗

音乐起,学生自由朗读,。

.

师:

这首诗用字巧妙,“飞、斜、传、散”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把我们带回了诗人所处的时代,我想这也是这首诗深受世人喜爱,流传千古的原因吧!

让我们再次朗读全诗

学生齐读,师生共读

1、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找其他的与寒食节有关的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白天长安春景

夜晚对现实不满

教学反思:

首先,本课教学任务未完成,教学目标未达成,原因是导入时间过长,另外在引导学生品读“飞”字时,问题设置不好,如果这样问:

读到“飞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可能学生就不会说到蜜蜂蝴蝶就像花一样……”因为问题设置不好,学生理解上有偏差,也导致了前两句的教学时间过长。

另外这堂课没有体现出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分析理解太多,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课题

古诗三首之《寒食》

教学目标

1、学会“御、暮”两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图和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图和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活动

活动

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说明

复习导入新课。

资料汇报:

寒食:

古代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两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吃熟食,所以叫做“寒食”。

当时人们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1、指名背诵学过的古诗。

2、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唐诗《寒食》。

3、作者简介,解题。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老师补充。

学习《寒食》

1、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

(2)汇报:

春城:

春天的京城。

斜:

飘拂、随风飘舞。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在飘拂。

(3)汇报:

从后两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色。

(4)学生思考谈感受:

“无处不”是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突出了春天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美景。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2、精读第一句。

(1)强调:

“斜”读

“xiá”;问:

你读懂了什么?

(2)提示:

理解诗句应结合注解和插图。

(3)这一句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提出质疑:

作者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自读自悟。

活动

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

说明

(5)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

(6)品读第一句,读出作者的心情。

3、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

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公贵族之家。

(2)对现实的不满。

(3)读出作者的心情:

指名读,赛读,齐读。

4、感情朗读、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的心情怎样?

(6)读出作者的心情。

3、精读第二句:

(1)你读懂了什么?

 

(2)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指导读。

4、品味、赏析

作业

1、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和生字。

积累。

板书设计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对现实的不满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反思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俗文化及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6.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

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会写7个生字。

2.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重点)

3.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俗文化及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3.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

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难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韩翃《寒食》。

2.走近作者:

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

《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3.相关资料:

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割大腿上的肉给国君吃)”。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2个生字。

(重点)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3.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

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侯:

中间没有一竖,右上边横折窄小,下横要长,“矢”下横要长,中撇上不出头。

四、品读释疑

1.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

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

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造语新颖,富于美感。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

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

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

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

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诗的后两句:

赐火用一“传”字,不但描绘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森严。

“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没有写马也没有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马蹄声,恍如身历其境。

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

3.《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寒食》这首诗表面上描写的是寒食节长安城内的景象,实际上借古讽今,暗含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讽刺之情。

3.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慕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迢迢牵牛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重点)

2.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重点)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