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8564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1发展性教学评价内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发现小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将独有的个性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使其可以更好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民主眼光看待学生,不仅奖励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还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评价的全过程都要实行公开、透明。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信息与知识初步积累的时期,发展性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最为合适的,教师可以根据发展性教学的需求,对学生加以严格的监控,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授课态度有着较大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身的特性,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性教学就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教师可以适时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小学生能够良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良好作用。

2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评价教学应用策略

2.1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际操作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任务,所以,教师在设置授课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较为简单的基础内容。

例如:

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电脑能干什么》一课时,要为学生讲解如何从计算机中获取知识,如何查找学习资料,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操作过程,此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习惯,教师并不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加以了解,对操作不合理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1]。

2.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了解。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方法加以评价。

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输入字母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教师所安排的方法进行输入,发现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立即对其进行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其自身发展。

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一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字母输入比赛,要求学生以最好的输入形式进行输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督,选取输入方法较好、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发现输入方法较差的学生,不要对其进行惩罚,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增强学习信心[2]。

2.3重视系统性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性评价中的系统性评价。

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记录,很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系统性评价方法,例如:

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创建学生记录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将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记录,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名学生制作教学计划,阶段性的对其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凭着对学生的记录,考察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归纳多数学生的错误性学习,教师要利用所掌握的情况创新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考试卷只作为成绩判定的基础,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到成绩判定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以信息档案形式公布,在表现较好的学生信息档案中,添加一些新颖的文字与图片,以达到表扬的目的。

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不必要的后果[3]。

2.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好课程的结构,在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总结,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思,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对彼此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

另外,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之后,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有利于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

3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发展性评价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劳旭艳.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

75-75.

[2]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

98-98.

[3]施建靖.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

82-83.

[4]严佩宜.基于网络的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2(9):

57-59.

【篇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探析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日渐认识到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我国遍地开花。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和信息技术的联系。

小学信息技术主体师生关系备课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课程,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夯实基础是我执教的追求。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一、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执教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授课活动围绕着教师开展。

教师传授给学生信息课程知识是以口头传授为主,学生只需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

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孩子的学习状态很差。

随着新的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执教理念,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保驾护航。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且没有能力去辨析自己学习的目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主要从是否感兴趣这一角度出发。

如果学生感兴趣,就会积极学习,反之如果学生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不认真学习。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的主要手段,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影响其对该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程度,这就是“爱屋及乌”心理的影响。

三、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学方法是否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其能够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将所要讲解的知识全部灵活掌握,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注重学习方法的使用,才能上好小学信息课程。

参考文献:

[1]高红霞.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山西教育(教学).2011(07)

[2]奚彦.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20)

[3]曹国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50)

[4]冯春兰.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1(10)

【篇三】

小学信息技术与各科有效整合探析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理论性太强。

甚至出现学生觉得信息技术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

这样,就把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彰显出来。

同时,也让信息技术本身教学更具实效性。

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发展迅速,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与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适当的与其他各学科进行联系,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给当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信息技术的强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动画、视频、音频等,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的导入环节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为小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会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接着,进一步展开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故宫”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个视频。

将金碧辉煌的故宫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美轮美奂的故宫,被其宏大的规模所震撼。

教师在接下来教学时,学生肯定会有兴趣听讲,听听教师介绍这个壮观的建筑。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会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去思考教师所讲的事物。

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自由的驰骋,语文的教学,学生只有自由思考,将思维发散开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

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有趣而且较为逼真的情境。

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延伸。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将生动的画面通过多媒体键技术展示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堂上,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提升了很多。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课堂的试金石。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离不开问题的引导,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同样,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多媒体展示的优美图像的引导下,思考各类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会感到枯燥,失去兴趣。

教师创造了一个情境,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不能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又感到枯燥,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时中,可以提出问题,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一种活跃的状态,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效率。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些游乐场的画面,如旋转木马、划船等等,给学生展示一副生气勃勃的画面,小学生对于这些有趣的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接着可以问问学生:

你们知道画面中的事物,移动有什么规律吗?

你们能将他们分分类吗?

学生一听老师说,就会开始思考,看着视频上正在播放的事物,学生更会有兴趣去探索问题。

这样可以改善学生上课开小差的不良习惯,而且这种生动且贴近生活的画面,更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望。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整合,让教学更贴进生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之中的,同样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