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8176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1矩形》课时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

B.

C.

D.

A

函数的图像;

分段函数;

点P由A到B这一段中,三角形的AP边上的高不变,因而面积是路程x的正比例函数,当P到达B点时,面积达到最大,值是1.在P由B到C这一段,面积随着路程的增大而减小;

到达C点,即路程是3时,最小是

由C到M这一段,面积越来越小;

当P到达M时,面积最小变成0.因而应选第一个选项.

故选A.

根据每一段函数的性质,确定其解析式,特别注意根据函数的增减性,以及几个最值点,确定选项比较简单.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的画法,是难点,要细心认真.

3.如图,矩形ABCD中,AB=3,BC=5.过对角线交点O作OE⊥AC交AD于E,则AE的长是(  )

A.1.6B.2.5C.3D.3.4

D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勾股定理;

连接EC,由矩形的性质可得AO=CO,

又因EO⊥AC,

则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C=AE,

设AE=x,则ED=AD﹣AE=5﹣x,

在Rt△ED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C2=DE2+DC2,

即x2=(5﹣x)2+32,

解得x=3.4.

故选D.

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C与AE的关系,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E的长.本题考查了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在解上面关于x的方程时有时出现错误,而误选其它选项.

4.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在一张长为18厘米,宽为16厘米的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且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它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

A.50B.50或40C.50或40或30D.50或30或20

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D=18cm,AB=16cm;

本题可分三种情况:

①如图

(1):

△AEF中,AE=AF=10cm;

S△AEF=

•AE•AF=50cm2;

②如图

(2):

△AGH中,AG=GH=10cm;

在Rt△BGH中,BG=AB﹣AG=16﹣10=6cm;

根据勾股定理有:

BH=8cm;

∴S△AGH=

AG•BH=

×

10=40cm2;

③如图(3):

△AMN中,AM=MN=10cm;

在Rt△DMN中,MD=AD﹣AM=18﹣10=8cm;

根据勾股定理有DN=6cm;

∴S△AMN=

AM•DN=

10×

6=30cm2.

故选C.

本题中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位置不确定,因此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①如图

(1),②如图

(2),③如图(3),分别求得三角形的面积.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进行正确的讨论.

5.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性质是(  )

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菱形的性质;

A.菱形的对角线不一定相等,矩形的对角线一定相等,故本选项错误;

B.菱形和矩形的对角线均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而矩形的对角线不一定互相垂直(互相垂直时是正方形),故本选项正确;

D.菱形和矩形的对角线均互相平分且相等,故本选项错误.

由于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据此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答案.本题考查矩形与菱形的性质的区别: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6.在矩形ABCD中,AB=1,AD=

,AF平分∠DAB,过C点作CE⊥BD于E,延长AF.EC交于点H,下列结论中:

①AF=FH;

②BO=BF;

③CA=CH;

④BE=3ED.正确的是(  )

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矩形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AB=1,AD=

∴BD=AC=2,OB=OA=OD=OC=1.

∴△OAB,△OCD为正三角形.

AF平分∠DAB,∴∠FAB=45°

,即△ABF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BF=AB=1,BF=BO=1.

∵AF平分∠DAB,

∴∠FAB=45°

∴∠CAH=45°

﹣30°

=15°

∵∠ACE=30°

(正三角形上的高的性质)∴∠AHC=15°

∴CA=CH

由正三角形上的高的性质可知:

DE=OD÷

2,OD=OB,

∴BE=3ED.

这是一个特殊的矩形:

对角线相交成60°

的角.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图中的特殊角度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及正三角形的性质.

7.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

,AB=2,则矩形的对角线AC的长是(  )

A.2B.4C.2

D.4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因为在矩形ABCD中,所以AO=

AC=

BD=BO,

又因为∠AOB=60°

,所以△AOB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O=AB=2,

所以AC=2AO=4.

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边三角形和矩形对角线的性质求长度.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矩形的性质.

8.已知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则图中∠1与∠2一定不相等的是(  )

A.

C.

D.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A项的对顶角相等;

B,C项不确定;

D项一定不相等,因为∠1=∠ACD,∠2>∠ACD.

根据矩形的性质,利用排除法可求解.本题主要是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可知,∠1与∠2一定不相等.

9.如图,矩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点,过点O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AD,BC于E,F点,连接CE,则△CDE的周长为(  )

A.5cmB.8cmC.9cmD.10cm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ABCD为矩形,∴AO=OC.

∵EF⊥AC,

∴AE=EC.

∴△CDE的周长=CD+DE+EC=CD+DE+AE=CD+AD=10(cm)

∵△CDE的周长=CD+DE+EC,又EC=AE,∴周长=CD+AD.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E=CE,进而求三角形的周长.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

A.6对B.5对C.4对D.3对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

△AED≌△FEC,△BDC≌△FDC≌△DBA,共4对.故选C.

先找出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再分析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然后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全等.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SSA、HL.

注意:

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11.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若∠BAD′=30°

,则∠AED′等于(  )

A.30°

B.45°

C.60°

D.75°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根据题意得:

∠DAE=∠EAD′,∠D=∠D′=90°

∵∠BAD′=30°

∴∠EAD′=

(90°

)=30°

∴∠AED′=90°

=60°

根据折叠的性质求∠EAD′,再在Rt△EAD′中求∠AED′.已知图形的折叠,就是已知图形全等,就可以得到一些相等的角.

12.矩形ABCD中的顶点A.B.C.D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B.D两点对应的坐标分别是(2,0).(0,0),且A.C两点关于x轴对称,则C点对应的坐标是(  )

A.(1,1)B.(1,﹣1)C.(1,﹣2)D.(

,﹣

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已知B,D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0).(0,0),

则可知A,C两点的横坐标一定是1,且关于x轴对称,

则A,C两点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设A点坐标为:

(1,b),则有:

解得b=1,

所以点A坐标为(1,1)点C坐标为(1,﹣1).

根据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确定C点对应的坐标.此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能灵活应用.

13.如图,在矩形ABCD中,EF∥AB,GH∥BC,EF.GH的交点P在BD上,图中面积相等的四边形有(  )

A.3对B.4对C.5对D.6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在矩形ABCD中,

∵EF∥AB,AB∥DC,

∴EF∥DC,则EP∥DH;

故∠PED=∠DHP;

同理∠DPH=∠PDE;

又PD=DP;

所以△EPD≌△HDP;

则S△EPD=S△HDP;

同理,S△GBP=S△FPB;

(1)S梯形BPHC=S△BDC﹣S△HDP=S△ABD﹣S△EDP=S梯形ABPE;

(2)S□AGPE=S梯形ABPE﹣S△GBP=S梯形BPHC﹣S△FPB=S□FPHC;

(3)S梯形FPDC=S□FPHC+S△HDP=S□AGPE+S△EDP=S梯形GPDA;

(4)S□AGHD=S□AGPE+S□HDPE=S□PFCH+S□PHDE=S□EFCD;

(5)S□ABFE=S□AGPE+S□GBFP=S□PFCH+S□GBFP=S□GBCH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得出△EPD≌△HDP,则S△EPD=S△HDP,通过对各图形的拼凑,得到的结论.本题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掌握矩形的性质,很容易得到答案.

14.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CED′=60°

,则∠AED的大小是(  )

A.60°

B.50°

C.75°

D.55°

∵∠AED′是△AED沿AE折叠而得,∴∠AED′=∠AED.

又∵∠DEC=180°

,即∠AED′+∠AED+∠CED′=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