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偏差处理5
8验证数据及评估5
9验证报告及评审5
10再验证及周期5
11验证文件及归档5
12附件5
1概述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格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报告两种发放,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公司自行制备的注射用水需进行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本方案将采用凝胶法进行试验。
2验证目的和方法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注射用水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经过对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干扰试验及凝胶限度试验,建立该产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保证检测结果可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3.验证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3.1验证小组由以下部门人员组成:
质量部、QC、生产部。
3.2验证小组组成及职责列表
组成
职责
QC
1.负责起草验证方案的起草
2.负责本方案的培训
3.仪器仪表校验确认
4.负责验证的实施
5.负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6.负责数据分析
7.负责完成验证报告
质量部
1.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审核与批准
2.负责验证现场的监督审查
生产部
1.负责保障设备、器具的完好
2.负责动力系统的保障
4验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5.验证前准备
5.1验证人员培训:
验证报告起草人有责任在方案批准后(且在验证实施前)对本次验证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人员记录见附件1。
5.2确认仪器仪表设施经过确认和校验,并填写确认记录。
5.3相关文件,确认以下文件皆为现行有效版本。
序号
相关文件
文件编号
1
DHG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WI-100
2
BSC-100-II-B2生物安全柜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
WI-101
3
WXQI-S-18SI自动手提式灭菌器使用和维护保养规程
WI-103
4
DK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
WI-104
5
HWS型恒温恒湿箱操作规程
WI-105
6
JAN电子天平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WI-106
7
PHS-3C型PH计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WI-108
8
SHP-3C型低温生化培养箱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WI-109
9
YJ-875SDB型净化操作台的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WI-113
10
《培养基管理规程》
WI-76
6验证的实施
6.1实验材料及用具
6.1.1电子天平
6.1.2.电热干燥箱
6.1.3.恒温恒湿箱
6.1.4.水银温度计
6.1.5.旋涡混合器
6.1.6.鲎试剂(具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号)
6.1.7.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统一发放的标准品)
6.1.8.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6.1.9.实验用具:
移液管、凝集管、三角瓶、试管、试管架、洗耳球、时钟、75%酒精棉、剪刀、砂轮。
6.2实验准备
6.2.1玻璃器皿的洗涤将玻璃器皿放入铬酸洗液或其它热原灭活剂或清洗液中充分浸泡,然后取出将洗液空干,用自来水将残留洗液彻底洗净,再用蒸馏水重复冲洗三遍以上,空干后放入适宜的密闭金属容器中或用锡箔纸包好后再放入金属容器内,放置入烤箱。
6.2.2除去玻璃器皿表面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玻璃器皿置烤箱后,将烤箱调至250℃,待烤箱温度升至设定的温度后开始计时,干烤至少1小时。
达到规定时间后,关断电源,待烤箱温度自然降至室温。
在不打开金属容器的情况下,可在两天内使用;
如果玻璃器皿用锡箔纸包装,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可在两周内使用,否则须再次干烤除去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
6.3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本试验采用凝胶法,凝胶法系经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进行限度检测的方法。
6.3.1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一支,轻弹瓶壁,使粉末落入瓶底,然后用砂轮在瓶颈上部轻轻划痕,75%酒精棉球擦拭后启开,启开过程中应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内。
按照标准品说明书,加入规定量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其内容物,用封口膜将瓶口封严,置旋涡混合器上混合15分钟。
然后进行稀释,制备成4个浓度的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即2λ、λ、0.5λ、0.25λ(λ为所复核的鲎试正确标示灵敏度),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合30秒钟。
6.3.2待复核鲎试剂的准备
取规格为0.1ml/支的鲎试剂18支,轻弹瓶壁,使粉末落入瓶底,用砂轮在瓶颈轻轻划痕,75%酒精棉球擦拭后启开备用,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内。
每支加入0.1ml检查用水溶解,轻轻转动瓶壁,使内容物充分溶解,避免产生气泡。
6.3.3.加样
将已充分溶解的待复核鲎试剂18支(管)放在试管架上,排成5列,其中4列4支(管),1列2支(管)。
4支(管)4列每列每支分别加入0.1ml的2λ、λ、0.5λ、和0.25λ
的内毒素标准溶液;
另2支(管)加入0.1ml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
6.3.4加样结束后,将鲎试剂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避免产生气泡,垂直放入试管架上,连同试管架放入37℃±
1℃恒温恒湿箱中,试管架保持水平状态,保温60±
2分钟。
6.3.5观察并记录结果。
将试管架从恒温恒湿箱中轻轻取出,避免振动,将每管拿出缓缓倒转180°
观察,管内形成凝胶,而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记录为(+);
未形成凝胶或凝胶不能保持完整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记录为(-)。
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6.3.6实验结果计算
如最大浓度2λ4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4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为阴性时实验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复核结果(λc)。
λc=lg-1(∑X/4)
式中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lg)。
反应终点浓度是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标准溶液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6.3.7结果判断
6.3.7.1.判断标准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判定该批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合格,可用于干扰实验和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λ(标示灵敏度)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6.3.7.2判断结果:
(记录附后)
6.4干扰实验
6.4.1目的
是检验本公司自制的注射用水对于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反应有无干扰作用。
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所使用的鲎试剂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溶液。
6.4.2确定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
注射用水的内毒素限值L为0.25EU/ml,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则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为注射用水本身浓度。
公司如下:
MVD=cL/λ
式中:
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
c为供试品溶液浓度
λ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
6.4.3制备内毒素标准对照溶液
取1支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成4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即2λ、λ、0.5λ、0.25λ(方法同6.3.1)。
6.4.4制备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
再注射用水将6.4.3.中的同支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稀释成4个浓度即2λ、λ、0.5λ、0.25λ的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
6.4.5鲎试剂的准备
取规格为0.1ml/支的鲎试剂28支,轻弹壁使粉末落入瓶底,用砂轮在瓶颈轻轻划痕,75%酒精棉球擦拭后启开备用,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内。
每支加入0.1ml检查用水溶解,轻轻转动瓶壁,使内容物充分溶解,避免产生气泡。
6.4.5加样:
按下列表1方法进行加样
1)将准备好的鲎试剂取其中18支(管)放在试管架上,排成5列,4列4支(管),1列2支(管)。
其中的4支4列每列每支分别加入0.1ml的2.0λ、1.0λ、0.5λ、0.25λ的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另一列2支(管)加入0.1ml供试品溶液作为阴性对照。
2)将另外10支(管)鲎试剂放在试管架上,排成5列,每列2支(管)。
其中的4列每列每支分别加入0.1ml的含2.0λ、1.0λ、0.5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