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厂电缆线路施工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厂电缆线路施工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厂电缆线路施工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施工准备
1.施工人员必须是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有施工经验的人员,施工人员应了解、熟悉有关的施工图纸及工艺质量要求,并经过技术、安全交底。
2.主要机工具准备:
卡车、叉车、手拉车、吊机、链条葫芦、电焊机、角向磨光机、砂轮切割机、开孔器、沖击电钻、磁性铅坠、水平尺、拉线、电缆盘托架、电缆液压剪、接线专用工具、个人工具。
3.确认施工用有关材料采购到位并经验收合格。
安装前要对到货设备进行检查,观察有无变形、损伤,以保证材料的完好性。
4.现场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预埋件符合设计,安置牢固;
电缆沟、竖井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
安装区域的临时施工设施及建筑废料已清理干净,施工用道路畅通,盘柜预留孔盖板齐全;
现场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条件;
搭好作业所需的平台或脚手架并检验其牢固性。
五,施工流程
5.1桥架安装
5.1.1施工工艺流程图
搬运及保管——确定走向——立柱及横挡安装——桥架拼装——检查及记录——桥架接地——桥架固定——校正及调整。
5.1.2搬运和保管
桥架在搬运过程中,应避免碰撞,保证桥架不产生扭曲、凹凸等现象,确保桥架完好,如发生桥架扭曲,应及时校正调直。
桥架可露天存放,电缆桥架应分类保管,不得因受力变形;
现场桥架应安放整齐,不得堵塞通道。
5.1.3根据施工图纸标出的桥架走向,进行定位。
如果桥架的走向与热机等管道、设备相沖突时应尽可能早的发现并及时进行改正处理。
桥架与热(油)管道平行时距保溫层表面不少于1000mm,交叉时不少于500mm。
5.1.4立柱及横档安装
施工时,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
施工时,立柱的长短,应根据桥架的标高,梁的标高及桥架层数等具体工况来决定,现场下料。
按照桥架定位的路线,安装立柱,水平走向一般情况每隔1.5m设计一档,转弯处的支架个数适当加密。
水平走向桥架安装在钢结构厂房内时,可把立柱直接焊接到钢结构上(但应避免焊接在斜拉的钢结构上)或辅助梁上(辅助梁根据现场钢结构的实际情况增加),焊接时应先点焊,调整好垂直度,再焊接。
立柱位置靠近混凝土结构时,若有预埋件,可直接焊接到预埋件上,若无,可用膨胀螺栓固定。
按设计标高,装好始末两端和转角处的横档,调整好标高,用螺栓固定在立柱上,在两端拉两条水平线,水平线应与钢梁或楼板平行,然后在中间各定点安装横档,保证同层桥架的横档在同一水平面上,偏差应符合要求。
横档螺孔与立柱上的螺孔不匹配时,可在立柱上重新开孔,开孔时应使用钻孔机,禁止使用气割、焊割。
5.1.5桥架拼装
支架安装完工后,便可在横档上按图纸进行桥架的拼装。
桥架切割时必须用专用工具进行切割工作。
切割后,用角向磨光机除去除切割表面的毛刺。
每两块桥架之间的连接应用连接板,连接板的型号分为几种,具体安装时应加以区分、选用:
水平同类型桥架之间可用直线连接板;
同一走向上改变水平高度可用调角片连接;
小角度转弯用水平活络连接板连接;
桥架增宽连接应用变宽连接板;
桥架变高则应用高低连接板;
连接应用螺栓固定,连接螺栓的螺母应在外侧,双侧平垫圈及弹簧垫圈不得漏装、反装。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敷设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中的最大值。
5.1.6校正、调整
调整使桥架的纵向偏差(左右偏差)符合质量要求。
5.1.7桥架的固定
桥架与横档之间用螺栓固定。
5.1.8桥架的接地
金属电缆桥架应每隔20-30米接地一点,由二次地网引上。
5.1.9竖井的安装
竖井是桥架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包括支架和桥架两部分,竖井用于连接不同层之间的桥架,竖井的安装顺序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由上而下,桥架之间连接一定要牢固。
在安装竖井支架时,也应先定位上、下两端的支架位置,装好这两点的支架,再在两端支架的中间拉两条线,然后在各定点间安装支架。
5.1.10焊接处应牢固,焊接完后应除去焊渣,并涂以防锈漆。
5.2电缆支架安装
5.2.1施工工艺流程
材料检查——下料——安装位置确定——焊接——涂刷油漆——接地。
5.2.2检查并确认所用材料的材质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
5.2.3确定电缆支架长度,加工制作支架,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每横挡的焊接至少三面,应考虑两侧安装支架的对称性。
5.2.4检查需安装支架的电缆沟道区域,并清理干净。
5.2.5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
每档电缆支架的安装间距为800mm。
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
根据电缆沟的宽度和深度,分两侧安装和单侧安装。
5.2,6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支架,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
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小于下表的数值。
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
敷设方式
电缆隧道及夹层
电缆沟
吊架
桥架
最上层至沟顶或楼板
300-350
150-200
350-450
最下层至沟底或地面
100~150
50~100
/
5.2.7电缆支架安装时,总间距达到30米左右时应先定位好两端支架,再拉一水平线后,再进行其他支架安装;
焊接时应先点焊,调整好垂直度,再焊牢。
焊接工作应由合格焊工完成。
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
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
5.2.8油漆的涂刷应均匀,漆层完好。
金属电缆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位于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区时,应根据设计作特殊的防腐处理。
5.3.电缆保护管的安装
5.3.1施工工艺流程
材料检查——路径选择——保护管配制——固定支架安装——保护管固定——管口封堵。
5.3.1.1保护管应使用电动(或手动)弯管机弯制。
5.3.1.2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被保护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即无铠装电缆外径的10倍,有铠装电缆外径的15倍。
)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
5.3.1.3保护管弯曲处表面无裂纹、无凹陷。
5.3.1.4根据设计要求下料。
现场切割保护管应使用砂轮切割机或切管器。
切割面应垂直于管子轴线,管口应光滑,无毛刺。
5.3.1.5保护管在规定位置就位后,应固定至少两点。
5.3.1.6多根管子排列敷设时,高度应保持一致,力求布置的整齐美观。
5.3.1.?
管口应封堵,以免雨水和杂物落入保护管内,接线盒与保护管的连接孔,可用液压开孔机开孔。
5.3.1.8埋设的保护管管口应尽量靠近,最好对准设备进线孔,不要妨碍主设备的拆装。
埋管的露出部分应与建筑物平面垂直。
5.3.1.9埋设时可用铁丝绑扎或焊接固定在建筑物钢筋上。
5.3.1.10埋设的保护管接长时,不允许对口焊接。
对口焊接可能会造成错口,一旦铁水流入就会使内径减小。
若有焊渣掉进,就会造成穿线困难,容易损坏电缆绝缘。
接长保护管应采用加外套管焊接的方式。
接长时两连接管的管口要对紧,接口处应处在套管的中间部位。
5.3.1.11预埋保护管时,应及时在始末端管口封堵,以免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或落入其他杂物。
5.3.2金属软管配制
5.3.2。
1金属软管与保护管及设备的连接应采用与之配套的接头配件连接,在软管两端装配接头,通过接头与保护管及各种控制设备、仪表元件连接。
选配接头应按所用的保护管规格、设备进线孔的尺寸,确定接头内螺纹或外螺纹的尺寸。
5.3.2.2金属软管与接头的连接是把软管头插入一端的卡套上,再把橡胶密封圈套上,旋紧压紧螺母即可。
装配时,软管长度应根据需要截取。
5.3.2.3金属软管在应用中,不要在没有接头的情况下使用,也不要采用塑料胶粘带强度差、易老化的材料包扎连接,否则,一旦脱落就会给配线增加外力,损坏线路。
5.3.3保护管接地
5.3.3.1所有埋管都必须有可靠的保护就地,以防止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的绝缘损坏时,发生触电事故。
5.3.4保护管和支吊架防腐
5.3.4.1刷油漆前应清除保护管和支吊架表面的灰尘、铁锈、焊渣、毛刺等污物,耍油漆时在不影响防腐要求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美观。
5.4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流程图
技术准备机工具准备人员组织材料设备准备——电缆领用——电缆绝缘检查——确认电缆走向——电缆敷设——电缆绑扎固定——电缆头制作——高压电缆耐压试验——电缆接线——防火封堵——验收。
5.4.1控制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及接线
5.4.1.1电缆的领用及就位
A、按系统接线图、原理图、盘内配线图、端子箱接线图等,核对电缆清册中的电缆编号、规格、芯数。
B、领用前须用摇表测量整盘电缆的相间绝缘和对地绝缘,对于绝缘不合格的电缆坚决不领出库。
C、电缆盘在搬运前应进行检查,检查规格是否与标志一致,包装和电缆有无损坏,封端是否完好。
检查电缆盘是否完好,能否正常滚动,各部挡板如有松动、脱落,不牢固者,应予加固,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破损的电缆盘不得滚动。
D、搬运电缆时,不应使电缆松散及受伤,应缠紧,如缠绕紊乱时,必须倒轴。
电缆盘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上作短距离滚动,滚动时应注意方向,电缆盘应按电缆盘上箭头所指的方向滚动,防止电缆松散。
无保护板的电缆盘在滚动时,应注意外圈免受损伤。
E、电缆在室外存放时,应该确保存储区的地面结实、平整、排水良好,以保证不发生电缆盘下陷、受潮;
电缆盘应存放整齐,并留出运输通道;
在一盘已经切割过但又未敷设完的电缆应用胶布对电缆头进行可靠密封以避免电缆受潮。
5.4.1.2敷设准备
A、检查电缆敷设路径、桥架。
电缆路径应避开人孔、设备起吊孔、防爆门、窥视孔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
敷设在热力设备和管道附近的电缆应不影响其设备和管路的拆装、检修。
B、电缆敷设区域环境温度对电缆的影响应满足正常使用时电缆导体的温度不高于其长期允许工作温度,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热力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平行敷设应大于1000mm、交叉敷设应大于500mm,与其他管道平行敷设相互间距应大于100mm。
当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C、信号电缆、控制电缆与动力电缆应按顺序分层排列敷设。
电缆类别排列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如无规定时,带屏蔽信号电缆、弱电信号控制电缆、电源电缆宜按自下而上,动力电缆在最上层,信号电缆在最下层,控制电缆在中间一层。
每层桥架上的电缆可紧靠或重叠敷设,但不宜超过4层。
D、沿电缆走向路线,在需要脚手架的地方,搭建脚手架,并保证牢固、安全,光线不足之处,增加照明。
E、敷设记录表的制定,标出起始端位置,实际长度,以核对设计与实际的差距。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