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39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02单元+第0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2.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3.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

4.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

5.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

6.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7.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

8.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

9.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

1.“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答案:

C

2.中国的探月过程有着严密的工作设计,“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步实施。

这表明(  )

A.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D.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答案:

D

3.易到用车、滴滴专车、一号专车……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发、资本的涌入,专车市场最近愈发火热,越来越多的诸如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为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发展。

交通部出台了两个《征求意见稿》。

这表明(  )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准确 ③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④专家论证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A

4.近年来,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而重庆两江新区改变“以排为主”的防涝模式,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真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C

5.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难点)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

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内容

①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向一

实践的特点

1.(2016·江苏卷·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B 通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为“量子通信被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努力并取得突破”“为国庆阅兵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只和实践有关,没有体现和真理有关的知识点,故排除②④,确定正确答案为B。

点睛:

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或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考向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2017·全国卷Ⅰ·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

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B ①④入选: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者创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二是创业者通过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从而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②③排除:

直接经验不能用来检验间接经验,材料没有体现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3.(2017·全国卷Ⅱ·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

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

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B ①④入选:

攻关品种的测产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未能通过验收,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错: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认识主体的影响。

③错: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同样具有价值。

4.(2016·全国甲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

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

“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C 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错误;知道老马识途并跟老马找到返回的路,这是具体分析老马识途的功能、发挥意识能动性的体现,答案为C;人之“智”源于实践,但意识是人特有的,④错误。

5.(2015·全国卷Ⅰ·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

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

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C ①观点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不能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正确,根据意识的能动作用可知,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正确,人的意识能够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因而可以成为促进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意识不决定实践,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不一定不同,④观点错误。

[命题者说]

对该部分的考查中,命题人常围绕实践的特点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通过“混淆相似概念”和“颠倒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设置误点。

1.(2018·河南六市联考)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

如今“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 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A 材料展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实践水平的不同,故②正确;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能否飞天受到不同客观条件的制约,故①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循环往复,排除③;材料只强调实践的差异性,没有涉及认识向实践的转化,排除④。

2.(2018·泸州模拟)2016年11月18日,国窖1573窖泥和沪州老窖酒曲窖泥以及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载神舟十一号,接受了33天的太空考验顺利返回,相关太空实验成果将为酿酒微生物的空间科学研究翻开新篇章。

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 ②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①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④错误;太空实验属于实践活动,太空实验的开展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故②正确;科学实验是一个总结经验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故③正确。

3.(2018·襄阳模拟)美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引力波探测器(使用的是激光和反射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第一次“听”到宇宙的“声音”,从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材料佐证了(  )

①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 ③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 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B 经过实验验证,说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当时是正确的,这说明了认识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