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03644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三、诗歌鉴赏步骤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

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

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2/34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

3/34

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经典例题:

第一题:

阅读下面这首xx,完成小题。

(共5分)

使至塞上(xx)

单车欲问边,属国xx。

征蓬出xx,xxxx。

大漠孤烟直,xx落日圆。

xx逢候骑,都护在xx。

【小题1】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和“”,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

(2分)

【小题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34

C.“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第二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4分)

饮湖上xx后雨xxxx行

xxxx

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之情。

【小题2】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第三题:

5/3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xx(xx)

岱宗夫如何?

xx青未了。

造化xx神秀,xx割昏晓。

荡胸生xx,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我选:

赏析:

例题解析:

1.【小题1】征蓬(1分)xx(1分)

【小题2】B

2.【小题1】喜爱

【小题2】C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根据文中写景之后的抒情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句中的“爱”可知,文章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3.示例:

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34

(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接近即可)

第二节诗词赏析技巧

xx诗词的常用表现手法

分析、赏析能力、总结答案能力。

讲练结合法

诗词赏析技巧:

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笔者认为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

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

对大自然的热爱、xx.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

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

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7/34

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

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著、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

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唐?

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

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

xx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

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8/34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臣《陶者》)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

屋。

聂夷中《咏田家》)反映了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不得将青苗和蚕抵押给债主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

③腐败无能(南宋、清朝)。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

丘逢甲《春愁》)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民众的感情融成一股情感的潮水,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怒之情。

第六类情感: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xx.

“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白居易《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可怜与悲苦,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9/34

第七类情感:

对友情、爱情的xx。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运用了谐音双关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颂情人之间那种致死不变的爱情,成为千古名句。

第二步:

掌握进入古代诗人情感世界的两条途径。

(1)由物象(事物的形象)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裴斐先生说:

“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

物象有限,意象无穷。

”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

“物象”即事物的形象,物象有表义物象、载情物象等。

表义物象如“柳”。

古人折柳送别,“柳”与“留”谐音,含有“柳”字的诗句往往与离愁别绪有关。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载情物象以“雁”为例: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送客还幽州》)以对雁的怜惜寄托羁怀,也就是托物抒情。

(2)由诗人自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李白处在唐朝典盛时期,希望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一生蔑视权贵,一生不与统治者合作。

这些思想情感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很强烈。

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

10/34

的时期,因此,提到“杜甫”就应想到他“陇国忧民”的思想;

杜诗,乃至他个人情感也融入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南宋是个风雨飘摇的朝代,汉人(统治者)被子金人赶到江南(杭州)。

因此,南宋词人在诗词中大多表现出收复失地,慷慨报国的壮志。

如陆游《示儿》中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空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写“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1、正反对比。

古今对比、美与丑对比、理想世界与黑暗现实对比、田园生活与污浊官场对比。

2、衬托。

①从正面衬托。

“江山荒城猿乌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是涛声似旧时。

”(陆游的《楚城》)“江山荒城猿乌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衬悲的表现手法。

该句以“荒城”的悲衬托“乌”悲,衬托诗人内心的悲,猿猴、乌鸦与悲凉、愁苦相联。

②从反面衬托。

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一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被后世传为绝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大意是: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绝项,放眼四望,那所有的山山岭都会显得十分

11/34

渺小。

该诗句表面上是在写景抒情,而实则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虚实结合的手法。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后文的虚写“铁马冰河入梦来”,与前文的实写“僵卧孤村不自哀”相照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慨叹。

4、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