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361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两个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

每班均存在部分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

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复习内容:

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根据《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

因此,本单元的内容要让学生切实学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

4.“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至于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时、分、秒”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这两部分内容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比,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索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6.“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

至于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7.“可能性”和“数学广角”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四、复习的目的

 1.进一步熟练地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能准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进一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进一步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重点难点:

重难点是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可能性,排列、组合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它们的思想方法。

 六、课堂复习教学实施策略

1、 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

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适时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3、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多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逐渐培养学习自信心。

4、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继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5、 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复习,优化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讨论,交流,倾听的能力,学会合作。

 七、复习内容及安排

一、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时、分、秒(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三、四边形(1课时)

四、多位数乘一位数(3课时)

五、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六、可能性、(1课时)

七、数学广角(1课时)

八、综合复习、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时、分、秒、千米和吨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较好的时间和质量单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情境(动物王国),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

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一位才是我们班的动物小博士!

出示这些动物信息。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判断)。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米。

(     )。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吨。

(    )。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分(   ),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天。

(      )。

   2、小组组汇报交流:

得出正确答案。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3、小结并揭题:

上面这些小动物的本领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同学们,你们能够快速地给这些单位找到自己的家吗?

(使学生对所有的单位有一个总体上的区分,不至于单位混淆。

   开展学生动手摆一摆,给单位找家:

   时间单位:

时、分、秒。

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

(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作用!

   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

(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用处!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

(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用处!

   2、感受每一个单位的大小。

   ①分组比较。

(小组内各个单位间的大小比较,注意比较比较时,用一个单位去比较。

   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时﹥分﹥秒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长度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质量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吨﹥千克﹥克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

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

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④强化:

(估计、估测)(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1小时=(60)分   1分=(60)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②强化记忆:

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③单位换算

   7分=(      )秒                     2小时=(      )分

   3千米=(      )米                   40毫米=(      )厘米

   8000米=(      )千米                2分米=(      )厘米

   7000米+3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000米-2千米=(      )千米         4吨=(       )千克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25(       )千克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

   ②计算:

3千米-200米=(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

   2分-20秒=(         )秒

   ③贝贝到公园要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