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3265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0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

《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药剂学试题南中医文档格式.docx

黏膜给药:

滴眼剂、滴鼻剂、舌下片剂(膜剂)、含漱剂、栓剂、吹入剂。

四、按制法分类

①浸出药剂:

如汤剂、合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②灭菌制剂:

如注射剂、滴眼剂。

第四节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学习要点:

中药剂型选择的四个基本原则。

一、根据疾病防治需要

急症患者:

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

慢性病患者:

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等;

皮肤疾患:

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等剂型;

腔道病变:

栓剂、灌肠剂等。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起效时间快慢不同。

通常是:

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二、根据药物性质

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均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

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等一般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方便服用;

有利生产;

适于携带;

便于运输;

利于贮藏

四、考虑生产条件要求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

2.剂型

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

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

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8

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

①商汤:

伊尹首创汤剂,总结了《汤液经》——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新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全国性药典。

②宋、元: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中药制剂规范。

最早提出应根据疾病性质和临床需要选择剂型的中医药著作为()

A.《新修本草》B.《本草经集注》C.《伤寒论》D.《神农本草经》E.《黄帝内经》答案:

B

《中华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缩写:

):

八版(1953版~2005版)

1953年版:

单部

1963年版:

分为2部

2005年版:

分为3部

《中国药典》分别由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组成。

凡正式批准生产的药品或药用辅料都要执行《中国药典》和局(部)颁标准。

1.关于药典和药品标准叙述,正确的有()

A.《新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药典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由官方颁布的制剂规范,具有准药典的性质

C.我国现行药品标准有《中国药典》和局(部)颁标准

D.除2005年版药典以外,已颁布的《中国药典》均分为一、二两部

E.药品标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的法定依据答案:

第二章 

药剂卫生

《》规定F0值≥8。

二、常用的灭菌方法

(一)物理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指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

干热灭菌法:

高温干热空气,穿透力差。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湿热灭菌的物品。

如:

玻璃器皿、纤维制品、金属材质的容器、固体药品、液体石蜡等。

2、湿热灭菌法:

指利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比热大,穿透力强,广泛应用)

(1)热压灭菌:

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过热水喷淋等方法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2)流通蒸汽灭菌和煮沸灭菌:

常压下使用流通蒸气或沸水灭菌。

(3)低温间歇灭菌:

3、滤过除菌:

4、紫外线灭菌:

用于表面和空气灭菌。

5、60-辐射灭菌:

6、微波灭菌:

(二)化学灭菌法:

1、消毒剂消毒:

2、化学气体灭菌法:

第三节药剂的防腐与防腐剂

常用防腐剂的品种及使用要点。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0.10.25%药液

(2)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类)有甲、乙、丙、丁四种酯,抑霉菌作用强。

0.010.25%。

可应用的范围宽,但酸性溶液中最好。

合用效果更好。

(3)山梨酸与山梨酸钾0.150.25%,对细菌和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力,特别适用于含有聚山梨酯的液体药剂。

(4)其他20%以上乙醇、30%以上甘油、中药挥发油等。

第三章粉碎、筛析与混合

1、粉碎的含义:

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料碎裂成适当粒度的颗粒或粉末的操作。

2、粉碎的目的:

便于药剂的制备和贮存;

增加药物的表面积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与吸收;

利于新鲜药材干燥贮存

二、常用方法:

(一)干法粉碎(大多数药材)

1、混合粉碎—将处方中药物经适当处理后,全部或部分药物掺合在一起共同粉碎的方法。

特殊的混合粉碎方法:

(1)串料法(串研法):

含粘液和糖分或树脂的粘性药材:

如:

熟地、枸杞、大枣、桂圆、山茱萸、黄精、玉竹、天冬、麦冬等。

(2)串油法:

含脂肪油较多的药材:

如果仁类

(3)蒸罐:

新鲜动物药或需蒸制的植物药如:

乌鸡白风丸、全鹿丸、大补阴丸等处方中含皮肉筋骨药。

2、单独粉碎—系将一味药物单独进行粉碎的方法。

适用于:

氧化与还原性强药物:

火硝,硫黄,雄黄。

贵重细料药:

牛黄、羚羊角,冰片,麝香。

刺激性药物:

蟾酥

毒性药物:

信石、马钱子、雄黄,红粉

树脂、树胶:

乳香、没药在干燥季节粉碎。

(二)湿法粉碎——属单独粉碎,在药料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进行研磨粉碎的方法。

1、水飞法:

系将药料先打碎成碎块,置于研钵或球磨机中,加入适量水,用力研磨或球磨。

当有部分研成的细粉混悬于水中时,及时将混悬液倾出,余下的稍粗药料再加水研磨,如此反复,直至全部被研成细粉为止。

将混悬液合并,静置沉降,倾出上部清水,将底部细粉取出干燥,即得极细粉。

如朱砂、珍珠、炉甘石、滑石粉等矿物、贝壳类;

但水溶性药物(如:

硼砂、芒硝)不宜采用水飞法。

2、加液研磨法:

系将药料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液体后进行研磨,直至药料被研细为止。

如冰片、括樟脑、薄荷脑、麝香。

(三)低温粉碎——含糖和粘液的粘性药(红参、玉竹、牛膝)、树脂树胶,干浸膏等。

通过低温,增加脆性。

(四)超微粉碎——采用流能磨,微粉粉碎机。

使植物细胞壁破壁率〉95%,提高含原料药材的生物利用度。

筛析是将已粉碎的粉末按粗细不同分离的技术。

目的是获得均匀的粒子群。

分等和混合均一

《中国药典》所用筛分,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分以下九等:

每英寸长度有多少孔

《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固体粉末分为六级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第三节微粉学基础知识

一、粉体及粉体学概念:

粉体指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

是研究粉体及其构成集合体的细微粒子相关理化性质的的科学。

(三)微粉的流动性:

1、休止角:

使微粉经一漏斗流下并成一圆锥体,圆锥的侧边与台平面所成夹角即为休止角。

用θ表示。

θ越小流动性越大。

休止角越大,流动性越差。

一般θ<

300为自由流动,θ>

400不再自由流动。

所以,θ<

400可以满足生产上对流动性的需求。

2、流速:

单位时间微粉经一定孔径的孔或管中流出的粉量。

流速快,均匀性好,流动性好。

第四节混合

一、混合原则总原则均匀一致

1、等量递增法:

不同组分药物,剂量相差悬殊时采用此法。

量小组分与等量的量大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再混匀,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

2、打底套色

不同组分、色泽或质地相差悬殊的配方,可将量少、色深或质轻的粉末放置于混合容器中作为底料,再将量多、色浅或质重的药物粉末分次加入,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套色)。

混合时通常先用量大的组分饱和混合器械,以减少量小组分的损失。

一、散剂的含义:

1、含义:

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散剂:

倍散:

是指在小剂量的剧毒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剂量在0.01~0.1g者,可配制1:

10倍散,即1分药物9份稀释剂;

剂量在0.01g以下者,可配制1:

100或1:

1000倍散。

例如:

九分散中马钱子粉与麻黄等,采用等量递增法与其它药物混匀。

常用稀释剂:

乳糖、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硫酸钙。

2、含低共熔组分散剂:

两种或更多药物混合后,熔点往往降低,如熔点降至室温附近,则易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不利于混合。

如:

薄荷脑与樟脑、薄荷脑与冰片、樟脑与水杨酸苯酯等。

制备或采用先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再与其他固体粉末混匀,或分别以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缓缓混合均匀。

第三节散剂的质量要求

散剂一般应色泽均匀一致,无花纹、色斑;

含水分不得超过9.0%,内服散应通过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应通过9号筛,并应符合相应的卫生学标准及相关的定性、定量标准。

 

第四章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

1、中药的浸出过程

1)浸润与渗透阶段:

2)解吸、溶解阶段:

3)扩散阶段:

溶媒:

水、乙醇。

影响浸出的因素:

药材粒度、药材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浸提压力。

浸提方法:

1.煎煮法:

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2.浸渍法:

使用于黏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芳香性药材。

不适用与贵重药材。

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3.渗漉法:

使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

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的浸提。

但对新鲜的及易膨胀的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不宜。

4.回流法:

不适用于热敏药。

分离方法:

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滤过分离法

精制方法:

1.水提纯沉法:

根据药材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不同,通过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交替处理,除去杂质。

2.醇提水沉法

3.盐析法

4.大孔树脂吸附法

5.酸碱法

浓缩目的:

从液体中除去溶剂得到浓缩液。

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生产强度与传热温度差及传热系数成正比,与蒸汽二次的汽化潜能成反比。

107

浓缩方法:

1.常压蒸发:

指料液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蒸发的方法。

适用于有效成分是耐热的,溶剂无燃烧性,无毒害者。

特点:

速度慢、时间长、成分易破坏。

2.减压蒸发:

适用于热敏物质。

特点:

防止或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

增大传热温度差,加快蒸发速度;

不断排出溶剂蒸汽,有利于蒸发的进行;

沸点降低,可利用低压蒸汽或废弃加热。

3.薄膜蒸发:

蒸发速度快,受热时间短;

不熟料液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