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2759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历年高频考点 题型与知识专题讲解 十三 化工流程综合题Word文档格式.docx

7H2O):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Ni2+

Al3+

Fe3+

Fe2+

开始沉淀时(c=0.01mol·

L−1)的pH

沉淀完全时(c=1.0×

10−5mol·

7.2

8.7

3.7

4.7

2.2

3.2

7.5

9.0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中NaOH的两个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为回收金属,用稀硫酸将“滤液①”调为中性,生成沉淀。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滤液②”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

(3)“转化”中可替代H2O2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若工艺流程改为先“调pH”后“转化”,即

,“滤液③”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为______________。

(4)利用上述表格数据,计算Ni(OH)2的Ksp=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Ni2+浓度为1.0mol·

L−1,则“调pH”应控制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

(5)硫酸镍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沉淀出能用作镍镉电池正极材料的NiOOH。

(6)将分离出硫酸镍晶体后的母液收集、循环使用,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除去油脂,溶解铝及其氧化物

+H+=Al(OH)3↓+H2O

(2)Ni2+、Fe2+、Fe3+

(3)O2或空气Fe3+(4)0.01×

(107.2−14)2[或10−5×

(108.7−14)2]3.2~6.2

(5)2Ni2++ClO−+4OH−=2NiOOH↓+Cl−+H2O(6)提高镍回收率

【解析】 

(1)废弃的含镍催化剂原料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为表面的油脂、铝及其氧化物。

“滤液①”中的溶质为Na[Al(OH)4](或NaAlO2)、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当向该滤液中滴加稀硫酸时,其中的Na[Al(OH)4](或NaAlO2)可与稀硫酸反应得到Al(OH)3沉淀。

(2)“滤饼①”的成分为Ni、Fe及其氧化物,用稀硫酸“酸浸”时可得到NiSO4、FeSO4、Fe2(SO4)3等,则滤液②中的金属阳离子有Ni2+、Fe2+、Fe3+。

(3)加H2O2溶液“转化”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替代起氧化作用的H2O2溶液的可以为O2或空气,这样既能将Fe2+氧化,又不引进新杂质。

由于Fe2+开始沉淀、沉淀完全时的pH与Ni2+的相近,所以若工艺流程改为先“调pH”再“转化”,则“调pH”得到的仅为少量的Fe(OH)3沉淀,大部分Fe2+与Ni2+一起存在于溶液中,通过“转化”(氧化)使Fe2+转变为Fe3+,则“滤液③”中的杂质离子为氧化得到的Fe3+。

(4)根据Ni2+开始沉淀时的pH为7.2,可得Ni(OH)2的Ksp=c(Ni2+)·

c2(OH-)=0.01×

(107.2-14)2;

根据Ni2+完全沉淀时的pH为8.7,也可得Ni(OH)2的Ksp=c(Ni2+)·

c2(OH-)=10-5×

(108.7-14)2或0.01×

(107.2-14)2。

“调pH”是为了使Fe3+沉淀完全,根据Fe3+完全沉淀时的pH为3.2可知,pH≥3.2;

同时不能使Ni2+沉淀,则Qc[Ni(OH)2]≤Ksp[Ni(OH)2],则c(Ni2+)·

c2(OH-)≤0.01×

(107.2-14)2,根据c(Ni2+)=1.0mol·

L-1,可求得c(OH-)≤10-7.8mol·

L-1,对应c(H+)≥10-6.2mol·

L-1,则pH≤6.2,则“调pH”控制的pH范围是3.2~6.2。

(5)Ni2+被ClO-氧化为NiOOH,ClO-被还原为Cl-,根据电子守恒可配平得2Ni2++ClO-―→2NiOOH↓+Cl-,再依据电荷守恒可配平得2Ni2++ClO-+4OH-―→2NiOOH↓+Cl-,最后依据质量守恒得2Ni2++ClO-+4OH-═══2NiOOH↓+Cl-+H2O。

(6)母液中含有未结晶的硫酸镍,循环使用母液可提高镍的回收率。

【解题模型】以分离、提纯为主线的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

第一步

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原料及需要分离、提纯的产品。

第二步

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

第三步

分析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并获取以下信息:

①知道“四个什么”:

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产品有什么作用。

②抓住“一个关键”:

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第四步

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题型2:

以物质制备为目的的工艺流程题

例2【2019年高考全国3卷26题】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制备,工艺如下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mol·

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Mn2+

Mg2+

Zn2+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2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10.9

8.2

(1)“滤渣1”含有S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溶浸”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中添加适量的MnO2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除铁和铝,溶液的pH范围应调节为_______~6之间。

(4)“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Zn2+和Ni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5)“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

若溶液酸度过高,Mg2+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沉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LiNixCoyMnzO2,其中Ni、Co、Mn的化合价分别为+2、+3、+4。

当x=y=

时,z=___________。

(1)SiO2(不溶性硅酸盐)MnO2+MnS+2H2SO4=2MnSO4+S+2H2O

(2)将Fe2+氧化为Fe3+(3)4.7(4)NiS和ZnS

(5)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MgF2

Mg2++2F−平衡向右移动

(6)Mn2++2

=MnCO3↓+CO2↑+H2O(7)

【解析】

(1)硫化锰矿中硅元素主要以SiO2或不溶性硅酸盐形式存在,则“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和SiO2(或不溶性硅酸盐)。

结合“滤渣1”中含S,可知“溶浸”时MnO2与MnS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SO4和S,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可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溶浸”后溶液中含Fe2+,“氧化”中加入的适量MnO2能将Fe2+氧化为Fe3+。

(3)“调pH”除去Fe3+和Al3+时,结合表格中数据信息可知需控制溶液的pH在4.7~6之间。

(4)“除杂1”中加入Na2S能将Zn2+和Ni2+分别转化为沉淀除去,故“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NiS和ZnS。

(5)“除杂2”中F-与Mg2+反应生成MgF2沉淀,若溶液酸度过高,则F-与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F,导致MgF2(s)Mg2+(aq)+2F-(aq)平衡向右移动,Mg2+不能完全除去。

(6)“沉锰”时Mn2+与HCO

反应生成MnCO3并放出CO2,由此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7)化合物LiNixCoyMnzO2中,当x=y=

时,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知1+2×

+3×

+4z-2×

2=0,解得z=

例3【2018年高考全国3卷27题】

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

(1)KIO3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

“逐Cl2”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

“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I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______,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1)碘酸钾

(2)加热 KCl KH(IO3)2+KOH===2KIO3+H2O(或HIO3+KOH===KIO3+H2O)

(3)①2H2O+2e-===2OH-+H2↑②K+ 由a到b③产生Cl2易污染环境等

(1)KIO3的名称为碘酸钾。

(2)Cl2是一种易挥发且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可通过加热法去除溶液中溶解的Cl2。

加入KOH溶液“调pH”使KH(IO3)2转化为KIO3:

KH(IO3)2+KOH===2KIO3+H2O。

(3)①电解法制备KIO3时,H2O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H2O+2e-===2OH-+H2↑。

②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由电极a向电极b迁移,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故主要是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

③根据工艺流程分析,KClO3氧化法生成的Cl2有毒,且在调pH时加入KOH的量不易控制,另外,生成的KIO3中杂质较多。

【解题模型】物质制备型化工流程题的解题模板

粗读题干,挖掘图示

关注关键字,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只需问什么推什么。

如制备类无机化工题,可粗读试题,知道题目制取什么、大致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