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2196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

《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基本知识文档格式.docx

  4.烈度、震级和震源深度之间的关系震级和烈度,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

对于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的地区,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可以这样比喻,地震好比一颗炸弹

演习

爆炸,炸弹的炸药量,相当于地震的震级,炸弹对各处的破坏程度,相当于地震烈度。

在距炸弹爆炸地点近的地方,破坏就大;

远的地方,破坏就小。

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仅跟震中距的远近有关,而且与震级、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虽然较小但极震区破坏较严重;

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比较大,而震中烈度则不高。

  5.活动断裂带上什么部位容易发生地震?

(1)活动断裂带曲折最为突出的部位(简称拐弯处或拐点),往往是震中所在地点。

  

(2)活动断裂带的两头(简称端点),有时是震中往返跳动的地点。

  (3)一条活动断裂带和另一条活动断裂带交叉的地方(简称交叉点),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点。

地震谣言也是一种灾害

  地震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地震传闻,由于地震谣传波及面广、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因此危害甚大。

这种传闻可以造成不是地震而胜似地震的损失。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发生过一些地震谣言广为流传的事件,在群众中造成严重的恐震心理,有的导致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学校不能正常上课、商店不能正常营业、人员盲目地外逃、抢购生活用品,甚至由于采取不恰当的防震行为导致摔伤、摔死的事例时有发生。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之所以能够引起那么多人相信并广泛流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地震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人们普遍关心,特别是唐山地震的惨痛教训给人们造成了恐震心理;

其次,由于地震科学知识和防震抗震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广大群众对地震的孕育、发生及其前兆变化等缺乏认识和了解;

第三,因为对国内外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还不够清楚,有些人崇洋媚外,一听是外国人测出的就信以为真;

第四,人们对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还不够清楚,误把小道消息传为正式预报。

  要识别判断地震谣言,大体上可用下面几个简单的标准去衡量:

①凡是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者(如润月、甲子年要地震等);

②凡传说地震系外国人测出者(有说若不震,其防震损失由他们包赔);

③凡传说地震震级大(如八级或毁灭性地震),而发震时间地点十分具体者;

④凡提到某专家学者、某地震部门的预报,而不是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预报。

总之,凡不通过各级政府而是小道传播的地震预报都可视为谣言。

编辑本段地震前兆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

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小震闹、大震一定会到吗

  大地震前多有小地震发生,不仅次数逐渐增多,而且震级逐渐增大,然后出现一

防震减灾

个相对的平静期,大地震常常发生在这个平静期后小震活动次数增加之时。

用小震报大震是我国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

然而,以“小震闹”作为“大震到”的根据,理由不是十分充分的。

事实表明,至少存在三种情况:

①小震闹大震到。

②小震不闹大震也不到。

③小震闹大震没有到。

利用小地震活动的频度、分布及活动序列特征预报地震,是地震分析预报的一种方法,在目前的情况下,依震报震还是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

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

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

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

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

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

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

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防震减灾宣传

带,火球,片状光,带状光,柱状光,球状光,星殒如雨,大风大雨,灰尘遮天蔽日,怪风大作,阴雨连绵,雷电不止,冰雹大雪,变化骤然,闷热燥热、气温异常、气温严寒、气压突降、黑气如雾、月色尘晦,灰尘满天,雾气腾腾,地裂气升,臭气难闻等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异常现象一般在震前几秒钟、几分钟至几天多为出现。

发现这种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这是我国震区群众对历次震前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

  怎样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

  地下水在震前几年就有趋势性的变化,临震前几天至几小时发生突然变化,速度加快,幅度加大。

在空间上,震前由外围逐渐向震中集中,而震后由震中向外围扩散。

我们掌握了这些一般的异常变化现象,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定时对井水进行观测,抓住明显的、特殊的变化,就能为地震预报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编辑本段地震监测预报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

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

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

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

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

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

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

张衡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他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

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什么是地震序列

  什么是主震、余震和前震?

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为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

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

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

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震型:

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的90%以上。

主震型地震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2)震群型:

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

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

  

(1)地震长期预报,由国家地震局组织其他有关地震部门提出,向国务院报告,为国家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2)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家地震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部门提出,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监测区做出防震工作部署,同时报告国务院。

  (3)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部门提出,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报告国务院,涉及人口稠密地区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经国务院批准后再向社会发布。

  (4)在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地震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如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四十八小时之内的地震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

  除以上规定的政府部门有权发布地震预报外,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均无权发布地震预报。

因此,凡是不经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都应视为谣言,并立即追查。

地震预报的难度

  地震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问题,至今仍是世界上的一大难题。

当前地震预报仍是探索性的,而社会和公众对地震预报要求却是任务性的,由地震预报所引起的直接影响又是社会性的,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

如果预报准确,可以减少重大伤亡;

如果预报不准确,报了又不震,就会造成社会恐慌和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如果不报,万一震了,损失当然很大。

这就给地震预报工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资料掌握不充分的情况下,很难下决心作出决断。

加之地震的发生又是十分复杂的,不能用前次地震预报的经验又预报另一次地震,这就给地震预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很大,我们必须知难而进,奋力攻关,突破地震预报关,为人类作出贡献。

同时,还要加强防震和抗震方面的工作,制定地震应急对策,采取预防加固和减灾措施,普及宣传地震知识,增强群众的防震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