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0815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五矿60年辉煌历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从零开始”。

没有货源网络,没有对外销售渠道,没有可以利用的私商通路,更紧要的是,缺乏具备外贸经验的专业人员。

公司正式挂牌办公那一天,只有员工14人。

伴随着1952年新中国的第一轮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矿产公司等外贸公司划归外贸部管理,其中,天津进出口公司被改组为中国五金电工进口公司(以下简称五金公司),这是今天中国五矿的另一个前身。

就此,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两个前身因共和国的需要而诞生了。

就是这个机构,在之后30年里将成为中国五金矿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独家经营体;

而在60年之后,它将成为年经营额逾千亿元人民币的跨国企业,世界最顶尖的500家企业之一。

新生命需要成长的过程,但新中国建设的急迫性却无法给予它们这个阶段,它们注定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尽快壮大起来,担负起自己的使命。

初担使命

二战之后,中国与苏联成为紧密盟友,同时遭到美英等国家的敌视。

苏联迫切希望通过从中国进口战略物资来缓解需求。

其中,矿产公司承担了主要任务,尤其是钨、锑、锡等苏联短缺的重要工业原材料的供应。

当时,矿产公司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苏联出口炼锡4211吨。

为了保证完成出口任务,公司和有关单位一道,历尽艰难,想方设法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为此,周恩来总理曾于1951年1月27日颁发了“表扬令”予以表扬。

在矿产公司成立第一年,公司实现出口创汇5137万美元,占全国各类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9.24%,并在天津、昆明成立了分公司,在长沙、南昌设立了办事处。

可以说,尽管内外条件限制重重,矿产公司仍不辱使命,克服诸多困难,初露峥嵘。

在建国初期,除了苏联和东欧国家,朝鲜、蒙古、越南也是矿产公司的重要贸易对象。

同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往来让中国对外贸易得以发展,但很多关乎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的重要产品,兄弟国家并没有能力提供。

这就要求新中国必须突破封锁,想方设法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经济关系。

而这项任务,就落在包括矿产公司、五金公司在内的各国有外贸公司的肩上。

1950年,日本是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唯一资本主义国家。

1950年6月中旬,矿产公司收到中国土产出口公司华东区公司转来的香港合众有限公司信函。

函中反映了日本对铁砂的需求情况。

得到这一线索后,矿产公司立即将向日本出口铁砂列入日程,并开始对国内铁砂货源进行摸底。

在一系列的准备及努力下,矿产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即通过中国土产出口公司华东区公司与香港合众有限公司成交5笔铁砂共约6.7万吨,分别提供给日本八幡钢铁公司、富士钢铁公司、日本钢管公司。

在当时,这次以民间方式进行的铁砂交易影响深远,表明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禁运并非牢不可破。

在矿产公司完成第一次对日铁砂贸易后,中日间的贸易由此开端。

1952年6月1日,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签订。

之后于1953、1955年双方陆续签订第二次、第三次中日贸易协定。

到1955年,矿产公司对日出口总值上升到400多万美元,占对资出口总值的56.7%,主要商品是煤、镁石、镁砂、滑石块、矾土等。

也是从这时开始,中国逐渐打破了美国主导的对华封锁禁运政策。

打破封锁禁运

中日民间贸易打开了对资贸易的缺口,但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而言,单是日本还无法满足国内经济所需。

为此,新中国开始在国际上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1952年4月,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召开。

在中方的努力下,中英两国代表经过谈判,达成总额为2000万英镑的贸易协定。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指示贸易部领导,要求同英国贸易界人士多接触,以英国为突破口,冲破封锁禁运。

在周恩来总理的努力下,中英双方决定互派商务机构。

1954年11月20日,一个阵容豪华由英国工商界人士组成的贸易访问团抵达北京。

他们被称为中英贸易的“破冰者”。

这个访问团的成员包括英国的航运、银行、大制造商与中间商,其中有许多是经营禁运物资的厂商。

为此,矿产公司特意派人到对英谈判办公室办公,积极联系,洽谈交易。

这次中英贸易,是矿产公司第一次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客户直接洽谈并签约。

1956年6月4日,英国宣布准许其殖民地政府对苏联禁运单范围以外的商品,利用“例外程序”向中国出口。

因为中英贸易的发展,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宽对华贸易禁运,加大与中国的经济往来。

为配合新业务开展,五金公司于1955年4月设立了对资出口处,以集中力量开展对资出口。

1956年10月,矿产公司增设商品业务第三处,专门负责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及进口业务。

同时,五金公司开始兼营进出口,建立以业务为中心,以商品为对象的经营体制。

与此同时,矿产公司制定新经营方针,强调要尽可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关系。

由于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两公司的对资进出口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1956年,矿产公司首次以自己的名义邀请了一些外商来华洽谈贸易。

同时,矿产公司和五金公司还利用从1957年开始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来吸引外商,并使之逐渐成为矿产公司和五金公司对资进口钢材的主要交易场所。

可以说,在50年代中期,矿产公司和五金公司很好地把握了国际政治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并能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从而在对资贸易上打开了一个具有极大成长空间的局面。

1958年11月,中国五金进口公司副总经理王超北访问联邦德国洽谈购铜业务。

步入正轨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这座作为新中国辉煌成就代表之一的大桥,建造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核心部位所用钢材全部进口,这个任务就是由五金公司完成的。

1957年,中国度过了喜悦祥和的一年。

矿产公司和五金公司也开始计划,希望在来年公司业务有更大的发展。

但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让新中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建设成果遭到极大破坏。

在外贸部提出的“大进大出”方针指导下,外贸系统出现了相互争客户,争市场,落价竞销,抬价竞购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在1958年8月作出《关于对外贸易必须统一对外的决定》,对外贸系统出现的混乱局面进行治理,对外贸部的“大进大出”方针加以纠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损失扩大。

1958年之后,矿产公司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对资出口品种,扩大对资出口地区,使矿产品的对资出口贸易迅速恢复了增长势头。

从1950年到1959年,矿产公司和五金公司经历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过程,贸易额逐年增长。

到1960年,矿产公司和五金公司当年出口金额合计达到5880万美元,在外贸专业公司中名列第四。

纵观整个50年代,矿产公司和五金公司从诞生、发展,到步入正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过程。

在共和国最危急的时刻,这两家公司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进口国内短缺的、急需的、重要的五金矿产品。

尤其在中国处于内外交困之时,公司,打破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禁运。

伴随共和国走过第一个十年,矿产公司和五金公司也完成了它们最初的使命。

1960年12月,遵照外贸部指示,中国五金进口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合并为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并于1961年1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

回首当年,从商广文写下“中国矿产公司筹备处”起,到1960年12月矿产公司与五金公司合并,十年创建历程,尽管粗糙,尽管懵懂,尽管机制僵硬,但却真真正正为中国五矿注入了鲜活之血,铸下了中国五矿的堂堂精魄。

(文/孙忠一)

珍贵的窗口

封锁禁运、贸易冻结、文革风波,在困境与机遇中的中国五矿摸准市场脉络,争取一切先机,打开了一扇扇贸易窗口,在不断奋争中蓄积着力量

1965年,以曹中枢总经理为首的五矿总公司贸易代表团访问欧洲四国(法、奥、意、英),1965年7月间访问意大利Finsider集团Dalmine钢管厂谈判后合影。

20世纪60年代,百业复兴,正步入蓬勃发展阶段的中国,却从新生的喜悦迈进一段始料未及的艰难时期。

中国的对外贸易随国际、国内风雨起起伏伏,在冲破重重困难中艰难成长。

中国五矿作为中国外贸战线的主力军,承担着攻坚克难的艰巨国家使命,并作为中国打破封锁、实现战略转移的先头部队,打响了一场场漂亮的商战,也品尝了国际商场上艰涩的苦果,走出一条喜悦与痛苦交织的风雨沉浮路。

开拓西方市场

有学者这样评价20世纪60年代:

中苏交恶给了中国逐步从冷战中解脱出来的机会,中国开始寻找独立的国际地位,独立的外交路线。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五矿在困境与机遇中不断奋争,贸易的重点对象,从对苏联、东欧等国家转向对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966年中国五矿对资出口1.8亿美元,比1955年的1100万美元增长了15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年份。

贸易国家和地区扩大到79个。

出口商品也增加到148个,特别是增加了钨砂、钼砂和一些稀有金属的对资出口。

60年代,“白银专案”和钨砂对资出口是中国五矿值得大书一笔的两大案例。

1960年四季度、1961年一季度,为了解决外汇需要和配合中国外交活动,外贸部根据中央指示,两次向中国五矿下达了“白银专案”的出口任务,共4375吨。

中国五矿在接到任务之后,立即成立“白银专案”小组,统一领导,集中经营,对进货、外销、运输、存储、收汇一管到底。

尽管内部做了充足的功课,但真正进入市场寻找成交机会的时候,国际市场成交量骤然减少,价格下跌到了中国五矿掌握价格之下。

是调低方案价格,还是坚守阵地?

专案小组制定了对策:

方案价维持不变,但不主动出击。

果然,“坚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外商向我方递盘,我方报价后,外商大幅杀价,我方则表明一个便士也不下调,也不过多纠缠”。

这段简单的史实记录,再现了中国五矿在初次激烈的价格战中沉稳的表现。

不久,国际市场上交易渐趋活跃,价格稳步回升。

中国五矿白银专案小组抓住时机,将报价又适当调高,结果每吨白银实际售价比方案价高出约160美元。

从1951年至1969年,中国五矿共出口白银7047吨,价值2亿多美元。

其中对资出口4250多吨,占出口总量60%以上。

出口量的最高年份就是执行“白银专案”任务的1961年,达3393吨。

在“白银专案”后不久,中央又批准了钨砂可以对资出口。

中国五矿确定两种方式:

一是委托驻英商务室推销,并请他们推荐客户;

二是通过广交会洽销。

经过一年多的试销活动,1961年实现对资成交212吨,约23万美元。

1962年为676吨,约39万美元。

1965年秋季广交会,靠做钨砂起家的英商立德尔,获得了英国垄断贸易行的支持,并提出一系列苛刻条件。

中国五矿迅速稳住阵脚,分头研究,与立德尔进行了反复的交锋,最终的交易价格和数量两方面都超过了原定计划。

1966年,中国五矿对资出口钨砂已突破万吨,达12563吨。

这一时期,中国五矿积累了丰富的贸易经验,尤为可贵的是,为了发展对资出口,中国五矿牵头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